而且在宋代,几乎没有世家大族独断朝纲的局面了。
东晋时期的“王与马,共天下”,唐朝的关陇贵族,在宋朝仿佛烟消云散。
宋朝的许多宰相,不管贤相还是奸相,都是清一色的进士出身。
按现在话说,小镇作题家是非他们莫属。
正是因为这点,不少老百姓的孩子,不少寒门才有了上升的渠道。
不少心怀天下之志的寒门庶子才能得到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机会。
这样的大宋,老百姓当然是发自内心的爱!
赵德昭眼睛一直死盯着前方,最前面的是一位领兵的将领,应该是曹彬或者潘美。
这两位赵匡胤一手提拔起来的将坛双子星,为大宋东征西讨,打下了半壁江山。
可是到了高梁河一战,车神还不用他们,让他们去后勤打杂了。
这真是暴殄天物,哦不,埋没人才啊!
如此看,这高梁河之战,输的不冤。
砰!
轰隆隆!
正当几人关注点都集聚在大路上时,另一边传来了振聋发聩的号炮声。
赵德昭难以抑制住兴奋之情,大步流星的走到另一边的窗口探头望去。
只见数十艘大船排列整齐,浩浩荡荡沿着汴河往宫城进发。
汴河可以说是东京的母亲河,各种漕运都要仰仗他。
比如在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里,就有一艘商船因为桅杆太高,被桥给挡住了。
漕运商贸的繁荣程度,可见一斑。
最前方也站着一位将军,因为距离较近,可以看清他的形貌。
威风凛凛,相貌堂堂,一看就有大将之风。
一双虎目震慑寒星,但细看去,眼角却多少流露出一些伤感之情。
也是,毕竟这次征讨北汉之行没有成功。
赵二卡着粮草,不让送给将士,而且断绝一切消息,不让军队知晓。
赵匡胤驾崩的消息纯粹是热度太大,实在是压不住。
要不然赵二也不会在祭拜太庙时和盘托出,还讲的义正言辞的。
两支军队分成两路行进,集庆楼正好处在他们中间。
赵德昭心里喜不自胜,自已心心念念的军队终于回来了!
有了他们,自已的底气就更足,腰杆也能挺得很硬。
毕竟军队对赵匡胤的死也是心存疑虑,特别是潘美曹彬,更是赵匡胤一手提拔起来的。
自已爹让他们往东,他们绝不往西。
到时候只要自已表明立场,振臂一呼,此事必成!
不过赵德昭并没有被狂喜冲昏头脑,毕竟赵光义也不是好惹的。
大军回城对他来说也是个十分震撼的消息,他肯定早就做好了准备。
按照程序,潘美曹彬回城应该是将兵符交回枢密院。
宋代的军事机构也是互相牵制,分为三衙和枢密院。
统领一般都由文官担任,除了徽宗朝的胡子太监童贯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枢密使外。
其余时候,还是相对比较正常的。
赵德昭眼角都流露着笑意,走回酒桌的时候都感觉步步生风,异常轻快。
“我大宋有此大军,何愁贼寇不灭!”
赵德昭此言非虚,毕竟此时的宋军战斗力还是在线的。
至于后世的一打就废的弱宋,全是赵光义奠定的基础。
但李煜此时的心情却沉重起来,看着窗外的宋军,眉头紧锁。
对于他来说,当初宋军攻灭南唐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而当时受命承担灭亡南唐任务的,也是曹彬和潘美二人。
李煜心情不好也实属正常。
赵德昭此时可是双喜临门,捧起酒杯道:
“来,今夜我与李卿鹤饮一场!”
随后,便深有情意的看着小周后道:
“接着奏乐,借着舞!”
李煜眼见自已推脱不过,只得与赵德昭鹤饮起来。
古人的酒量远远比不上现代人,而且赵德昭二十一世纪的老爹还是位品酒师。
受优秀家庭环境的熏陶,赵德昭自已的酒量自然也不算差。
在不停的推杯换盏中,李煜率先败下阵来。
缓慢的放下酒杯,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起来。
李煜的酒量也不算差,赵德昭此时也喝的有些微醺。
赵德昭眼见李煜喝醉了,自觉没劲,也放下了酒杯。
恰巧此时赵德昭循着乐声,侧首看向小周后。
臻首峨眉,肌肤胜雪,那叫一个美啊!
小周后的脸型不是瓜子脸,是鹅蛋脸,看着非常的舒服。
而且五官长的十分迷人,小巧精致,摄人魂魄。
借着酒力,赵德昭深情看向小周后,不知不觉间缓缓靠近了她。
小周后此时仍在演奏乐曲,但见赵德昭近前来,也有些奇怪。
接着,出乎她的意料。
赵德昭双手轻轻摸着她的玉颈,将它的头靠过来,深情一吻。
感觉好像跟吃果冻一样,亲完后发出蹦泼的声音。
小周后急忙掩住自已的红唇,娇脸微红的看着赵德昭。
她知道赵德昭没有恶意,但自已的身体还是发生了一阵酥麻的感觉。
赵德昭此时也清醒了一些,看着眼前的小周后也难以相信。
我,我刚才亲了她?
造孽啊,朋友妻不可欺的规矩自已居然差点就打破了。
赵德昭震惊之余连忙起身,屈身抱歉道:
“违命侯夫人恕罪,在下不胜酒力,有所冒犯了。”
不等小周后回应,赵德昭便飞速冲下了楼,幸亏李煜醉了,要不然自已得被打死。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小周后不说这事了,自已怎么就管不住自已呢?
赵德昭下楼后向伙计要了一盆凉水,胡乱往自已脸上泼了几下,酒已醒了大半。
事不宜迟,赵德昭趁着冷水的清醒,火速往宫城走去。
进了宫,回到自已府内,几人仍旧在酣睡之中。
赵德昭已经懒得脱衣服了,直接坐在椅子上,趴桌睡着了。
毕竟自已之前在写论文,预备竞赛材料,困得不行时,就索性在图书馆对付一晚上。
每一次,都是自已女友起个大早将自已叫醒,想来还真有些怀念。
咚——
次日晨起,远方的寺庙敲响晨钟,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周围游走的僧人拿着器具打起更来,做着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