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穿越赵德昭,我才是宋太宗

第25章 嫡长子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宋:穿越赵德昭,我才是宋太宗
作者:
二水山人
本章字数:
4018
更新时间:
2025-01-27

更何况考题是赵光义亲手出的,保密系数应该挺高,走漏的几率也不大。

从各方面来看,这都是一等一的好差事。

赵光义环顾了四周一圈,面色稳重的道:

“众卿可还有本要奏?”

话音刚落后,便是死一般的寂静。

只能看见灯烛摇曳的火光,和听见风声呼啸。

群臣互相侧头看来看去,谁心里都有疑问,但没有人敢站出来说。

毕竟潘美那次已经给群臣长了教训,再出来叫板就真的是脑子缺根筋了。

赵光义看着台阶下沉默不语的朝臣,嘴角缓缓浮现出一丝满意的微笑,道:

“朕决定将显庆殿定为寝宫,至于万岁殿还有别的用途。”

随后赵光义便起身离开御座,步态稳重的走入左门。

身后的内侍见状忙高呼道:

“退朝!”

群臣也是不约而同的弯腰行礼,贺道:

“臣等恭送陛下回宫!”

赵德昭仔细思索着那句话,改寝宫本来不是什么大事。

但自从烛影斧声那件事之后,这事释放的信号也是不言而喻。

看来赵光义是彻底的要和过去断绝关系了,彻底的忘了自已的大哥。

此时的他已是铁石心肠,最是无情帝王家。

赵德昭没有过多沉浸在悲伤情绪里,立马清醒过来,准备出门去见徐铉。

但正当自已刚穿完鞋后,一个内侍便跑过来道:

“殿下,陛下在后场召你,说有要事。”

古代朝臣上殿之前必须要脱鞋,而且上殿的时候还应小步快趋,以表示对皇帝的尊重。

比如许多权臣的特权里就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一条,明摆着跟皇帝叫板。

那是在皇权极度衰弱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极端情况,历史上还是很少有的。

赵德昭听后瞳孔一缩,心里咯噔一下,略带疑惑的问道:

“王都知,官家有说什么要事吗?”

都知在宋代就是内侍的领班的意思,类似今天的领班头。

比如公公就是一群太监和小黄门的领班。

王怀吉听后略带紧张的扭了扭头,确认人都走光了,便凑近小声道:

“陛下没有具体说,只让奴才召殿下去。”

赵德昭听后更加紧张了,心里默默的做了几个深呼吸,脸色也不觉红润起来。

人最大的恐惧不是死亡,而是未知。

知道的东西那就是板上钉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很容易就能解决。

但如果对即将到来的事一无所知,那一股恐惧感就会不知不觉的蔓延全身。

赵德昭此时有些后悔自已刚才的举动了,乱出风头果然要遭报应的!

但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再后悔也没用,只能打起精神来面对。

面对任何苦难都不能怕,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赵德昭缓缓闭上眼思考着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并把右手放在心脏的位置上。

能感觉到心脏跳动的比以往都要快,他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下心神,便挺起身躯道:

“好了,王都知,您领我去见官家吧。”

后场相当于皇家的运动场地,芳草如茵,碧草连天。

中间还有用青石道围成四方形的跑道,大概有几万平方米,十分整齐划一。

赵德昭第一次来到后场时,简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但此时容不得他细想,赵德昭紧紧跟在王都知身后,就像犯了错跟老师进办公室的学生一样。

赵德昭时不时的往外侧头向前看去,只见赵光义早已换上了运动装。

而且他拿着一杆木质的杆子,好像在做着挥舞的动作。

“官家,殿下来了!”

王都知通告完后,便缓缓退在了赵德昭身后,以备迎接新任务。

赵光义缓缓回头,眼神中露出一丝阴冷的气息。

当确认是自已后,便快速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了不自然的笑容。

那笑容有些僵硬,好像是用牙膏挤上的一样。

此时的他正用右手撑着杆子看着自已,脚下还有个小木球。

赵德昭确认了,赵光义原来是在打高尔夫球!

没错,高尔夫球严格来说不是西方传来的,宋代就已经有了中式高尔夫。

只不过名字换了,变成了“捶打”。

球杆也从现代的金属材质变成了红木制作的,看上去很有古风的味道。

毕竟那时候的化工技术还不高,制作不了太精细的东西。

赵德昭慢慢发现个共性,原来大人物都喜欢边打高尔夫边商量大事。

这样做的目的便是让敌方放松警惕,增强自已的气势。

若是在朝堂,大家肯定会紧张起来,以准备迎接随时而来的一场唇枪舌剑。

但在风景优美的后场,警惕性必然会大幅降低,掉坑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我真服了,赵二这个老六,阴人都是如此不动声色。

但赵德昭的警戒心没有丝毫放松,毕竟面对的是要自已命的好二叔。

“大侄子,你今天的表现让二叔大开眼界。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赵德昭听后更加紧张了,手心都开始冒汗,额头好像也隐约湿了起来。

这句话虽然很平常,但从赵光义口中说出来就不平常了。

赵二一直将自已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自已是嫡长子。

在封建时代,嫡长子这三个字的魔力实在是太大了。

不管你多有本事,在这三个字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司马炎明知司马衷是个傻子,却还是立他为太子,只是因他是嫡长子。

甚至连朱棣打进南京城后,释放了一些藩王,却仍不放朱允熥。

原因很简单,他是朱标的孩子,是嫡子!

此时此刻的赵光义心里也这样想,本来皇帝只能在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人中产生。

两人都是嫡子,赵德昭年纪又长,优势更大。

但无论如何都不会传给他这个叔叔,换言之,从法理意义上讲,赵光义压根就没有皇位继承权。

这个事实他无法改变,所以只能提防着兄弟两人。

待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便可以六亲不认了。

毕竟他虽然能篡得了皇位,却篡不了天下的人心。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