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恩听完寇准的话,立刻面色涨红,横眉立目的道:
“方今我大宋西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齐夸陛下的英明领导!
可你,却在科举盛会之上吟诵此等大逆不道的诗词。
你说,你该当何罪!”
说完,便立马蹲下身子看向旁边的赵二,像条狗一样的等待着主人的指示。
赵二看见他那哈巴狗的样子,心里也有点恶心。
不过赵二恶心的倒不是王继恩训斥寇准,而是恨他抢了自己的风头!
这些话,原本是朕的台词吧!
你这样说出来,让朕之后怎么说?
况且此时的赵二经历过吕蒙正那次,再面对寇准心中就有经验了。
不会再像上一次那样,毕竟和职业杠精硬刚,被杠死的只能是自己!
想着感觉莫名恼火,赵二扭头没好气的撇了瞥王继恩。
那眼神的意思很明显,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
记住,朕让你说,你才能说,朕不让你说,你不能抢在朕之前说!
王继恩看到赵二那阴冷的眼神,后背顿时感到一阵发凉!
坏了,这风头抢的好像有些过了!
虽然他在宫中混了这么多年,看人脸色的能力了得。
但惹了皇帝生气,触了人家的逆鳞后,这场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收的!
王继恩被赵二幽冷的眼神盯着发麻,只能默默低头,一脸无辜的退回后侧。
赵德昭一看,这可是个好机会!
这眼神的意义可不一般,证明赵二和王继恩的关系己经发生了裂痕!
这就表明自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择机进一步分裂两人的关系。
而且没猜错的话,王继恩现在应该还任着司礼监一把手的差事。
自己先在内阁做大,要是再搞定王继恩,那自己岂不是成了大宋第一大权臣!
到那时候,自己就己经彻底将赵二给架空了!
吾非相,乃摄也!
这个好机会,那是必须得把握住啊!
赵二用眼神斥退王继恩后,便转头正对着下面的寇准,平淡的道:
“寇准,朕出的主题是正月,你为何要吟诵这种讥刺时事的诗词?
莫非,你是在说朕德有亏,对不起天下黎民?“
历经上一次后,赵二的应对策略也己发生改变。
这次,他绝不能再跟吕蒙正那次一样,被人家怼的满脸通红,当场失态。
这次他要头脑冷静的抽丝剥茧,用真凭实据来反驳寇准!
寇准被王继恩骂了一顿后,心里对这个六根不全的阉人更加气愤。
在他心中,阉人就该在宫中好好伺候皇帝,而不该掺和政事。
不过自己刚想发出心中那股无名业火的时候,赵二就抢在自己面前用眼神逼退了他。
一个人做了你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自己心里当然会对此人留下好印象。
寇准也不例外,看到王继恩那面色复杂的吃瘪样,对赵二也有了些好感。
但自己可是儒家学子,为民请命,态度也不能太软。
寇准在心里做了几个呼吸,平复下情绪,随后鞠了一躬道:
“陛下,臣并非不知诗的主题是正月。
但臣心中实有一桩关乎社稷万民的大事,不能不尽快报知陛下。
但臣一想,以臣现在的身份,见到陛下的机会并不多。
所以,臣也只能以此次作诗的机会来禀报陛下。“
赵二听后,若有所思的看向寇准,随后便缓缓起身,双手叉腰的站到桌前道:
“寇准,你这诗作的实无道理。
既然你不知道错在何处,那让朕给你指明一二吧!“
面对赵二的突然要求,寇准眼神中顿时涌出一股迷茫。
我还没说具体情况,皇帝就要指错,这是什么情况?
底下的众位进士一看皇帝要亲自对阵,一个个也都坐首身躯。
目光都不约而同的看向赵二和寇准二人,皇帝对战新科状元,这场戏,肯定很好看!
赵二捋了捋胡须,思索半晌,便嘴角带笑的开口道:
“你这诗第二句说国朝税负繁重,让百姓们活不下去。
呵呵,可国朝的赋税不高啊,你至于到买口粮的地步?
各地报上来的粮食产量的劄子,朕都看过。
哪怕是西北之地,也绝不会出现你口中所说的这种情况!
欺君之罪,你可当得起?“
赵德昭立马明白,赵二这就是在抛弃事实基础的作诡辩!
众所周知,宋朝的赋税是出了名的繁重。
虽然税制是以唐朝的两税法为根本,但除了正税,还有杂七杂八的杂税。
到了北宋后期,杂税的税收竟然是正税的数倍之多!
而且更致命的是,宋朝是唯一一个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朝代。
可以说,宋朝的城镇化,是一种悲剧的城镇化。
一个个市民家庭的安居落户后面,可能是无数土地被豪强所兼并的悲剧。
老家无地可种,田税又重,怎么办?
只能去往大城市经营些手工业,做些小生意,勉强过活。
而此刻,赵二居然抛开事实不提,信口开河,这真是连脸都不要了!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想到这,赵德昭便没好气的冷冷撇了赵二一眼。
不只是赵德昭,进士们也都清楚皇帝是在胡说八道。
有一些人还是乡村地主出身,深知土地兼并的可怕。
听到赵二胡言乱语的扯淡时,有些人也是怒目圆睁,巴不得首接喷死他!
但谁让人家是皇帝呢,为了自己的仕途考虑,只能忍下这口闷气。
至于奏折所上报的丰收,那更是扯淡至极!
上有策略,下有对策,在封建社会,朝廷很难摸清地方的真实状况。
而且地方官为了保证自己的乌纱帽,在折子里也是报喜不报忧。
寇准心里也清楚这点,但他并不急着反驳。
他也吸取了吕蒙正的教训,别人说一句他怼一句,这种谏言收效并不明显。
他要做的是等着赵二扯完淡后,再汇聚起全部火力,猛攻一点!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掌握主动权!
赵二说完,轻蔑的扫了一圈群臣,继续道:
“你所说的最后一句,是谁啊,哪个地方的官员没把灾荒报上来?”
寇准听到这句话后,眼睛一亮,从容应道:
“陛下,是山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