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一个字:轻!”万兴邦补充说。
“让我来试一试吧!”
杨厂长坐上车子,在厂区内绕行了两次,引来众多工人围观看热闹,对这款新式的交通工具评头论足。“你是怎么想出这些东西的?”
“将电机安装到自行车上,并不是很难,然而,在你这样做之前,竟然没有人想到这样的方式。”杨厂长显得十分感慨。
万兴邦的优点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学识丰富,而是他的创新能力。自入厂以来,他先是改造了吊扇,接着设计出了新型自行车,改进了高精度机床,乃至现在接近推出的光刻机。一项接一项的新发现不断涌现。
对他而言,关键不在于知识的积累量有多大,而是在于是否具有想象力和执行力!接着,
万兴邦将电动车交给技术团队进行进一步的检测。然后,二人回到了杨厂长的办公室。
“刚才我正去找你呢,因为我接到了上面的电话,摩托车项目已经上报给了高层,他们非常重视。”杨厂长带来了这个消息。
“目前还在评估其可行性,但我相信很快就会有确切回复。”杨厂长说道。这消息对万兴邦来说,并没有任何意外感,因为他深知国家极度缺乏外汇资金,对于任何有助于增加收入的计划, ** 都会极其关注。
此外,
他也坚信,摩托车项目一定能为国家带来大量收益,只需要等待批准的通知罢了!于是,
“杨厂长,如果同时推进电动自行车项目怎么样?”万兴邦提出了新的想法。
“电动自行车,虽然在动力和速度上不如摩托车,但它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且更加轻巧。”万兴邦分析道,“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或路况极差的情况下,摩托车可能寸步难行,但是电动自行车则可以顺利通行。”
听到这些理由,杨厂长点了点头。
60年代,即使是首都内的道路条件也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暴雨时节,城市中的道路常常出现问题,更别说郊区或农村的情况了。
摩托车对道路的要求较高,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环境,确实很难顺利通过。但电动自行车的情况就大不同了。其重量仅略大于传统自行车,若大量使用碳纤维等先进材料制造,甚至可能变得更轻便。
不论男性还是稍大的儿童或是力气较劲的女性,都可以轻易提起并移动。
这就是电动自行车的魅力所在!
“兴邦啊,你的头脑真是太聪明了!”
“我现在就着手准备书面报告,完成后立刻呈交上去,争取电动自行车的项目能够与摩托车项目一同获得批准。”杨厂长决定行动起来。
离开杨厂长的办公室后,万兴邦先是去了施工场地看了看。新的办公楼的地基挖掘工作已经完成,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地基。
不久之后,
技术部门的大楼就可以完工,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也许在年底之前就能投入使用。
返回办公室后,
白灵温顺地为他泡上了一杯热茶。
“唉,真是让人头疼!”
看到白灵那迷人的体态,万兴邦不禁心火上升。
“看来你最好尽快迎娶娄小娥进门,真是对小伙子不公平啊!”
“唉,这事不那么简单,因为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现在无法办理结婚手续。”
万兴邦再次叹了口气。
“白灵,你带着这份文件去后勤部门,让他们联络冰箱工厂,定做十个冰箱的壳子,记住,只要外殻部分就好。”
说着,他将手中的文件递给白灵。
这点琐事,不值得他亲自出马。
这里所说的定制,仅限于冰箱的外壳部分,并非整台冰箱。
由于60年代中国的冷冻技术相对落后,所用的压缩机不仅效率低下,还非常嘈杂,噪音巨大。
几乎没有人会把冰箱放在家里使用,不仅自家无法入睡,连邻居也难以幸免。因此,那时的冰箱主要是在企事业单位或餐厅等地使用,而不适用于居民家庭中。
改造制冷装置是万兴邦即将启动的一个新项目,目标是提高其效能同时大幅减小噪声,以期达到无声运行的状态。
当白灵离开办公室时,即使她的服装十分宽松,也无法掩盖那火爆的身段,尤其是紧绷的裤腰更显突出。
万兴邦又是一阵叹息,
有这样一位美丽的 ** 在他身边工作,真是一种折磨,偏偏身边没有能够安慰他的人!
“去保密车间吧,投入工作就能忘掉烦恼,尽快开发出静音版的制冷设备吧。”
当天下午,经过一整天的努力,他完成了冰箱新型制冷设备的研发。这款新型制冷器显著缩小了体积,
其包括压缩系统在内的总尺寸大约等于两个瓶装水并排放置大小,
同时也极大降低了噪音水平,接近耳语般的音量,几乎无法察觉,
而且耗能也只有旧型号的五分之一。在安全性和可控性方面也有了显著提升,采用新的制冷设备后,家用冰箱将能广泛应用于普通人家。
“一旦这种新型制冷系统投入使用,中国制造的冰箱便能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甚至可以像摩托车出口那样,为国家带来大量外汇收入。”
如同对待摩托车那样,
万兴邦计划把设计图纸提交审核。然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当他回到家中所在的四合院时,一进院子就听到了傻柱和牛小草已经领取了结婚证书的好消息。
“师父,我们结婚了。”
刚刚踏进家门,还没站稳,傻柱便迫不及待地跑来告知了这件事。
“真心祝贺你们!”
随后,他对小草说:“小草,你这徒弟的脑袋比较简单,特别容易受人误导,特别是像易中海、秦淮茹这些人,希望你能时刻照看紧他。”
“如果发现他不听话,立刻通知我,由我来管教。”
万兴邦慎重地嘱咐道。
“师父,记下了。”
牛小草和傻柱异口同声,共同称呼万兴邦为“师父”。
但接下来,傻柱似乎有些不太高兴,“师父,我才是您的徒弟。”
“那你告诉我,身为徒弟,你就不能听从自已妻子的意见了吗?”
“傻柱,记住我跟你说的,既然娶了妻子,就有了一个家,除了还有一个妹妹,你目前一共有两位亲人。”
“今后做决定前,先想着自已的爱人与妹妹,履行好作为一个家主应尽的责任。”
在听完万兴邦的教诲后,傻柱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下午分发喜糖的时候,没人来搅局吗?”
万兴邦觉得这事有些蹊跷。
那些心肠不好的人们,比如易中海、贾家一干人等,素来不喜欢看到傻柱成家,肯定想方设法要闹个不停。为何这次如此异常平静?
必有隐情。
肯定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些人不可能突然性情大变,改过自新!
傻柱两人摇了摇头。
“你们平日里还是要多个心眼儿。”
“傻柱,你应该知道易中海和贾家是怎样的人物。”
“好了,你们俩今天刚刚领了证,我不打扰你们的二人时光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说完,万兴邦便将二人送走。
次日上午。
万兴邦再度钻研出一款新的工具——监控系统。
它由摄像头和连接摄像头与屏幕显示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电视)构成,那个时代还未出现专用的监视设备。
他将摄像头装设在车间保密室的入口上方。
接通电源后,电视上的影像立即显现出来,画面非常清晰。
对此,万兴邦十分满意。
随后,他派970通知杨厂长前来一见。
“兴邦啊,你找我有什么事?”
杨厂长满怀期待地踏入了车间。
一见杨厂长到来,万兴邦立刻指向屏幕上的图像。
杨厂长对眼前的景象并不惊讶,虽然那时电视已非新鲜物,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普及率很低,且售价高昂,大多数家庭难以承担。
“这是经过你改良的电视?画质确实相当出色!”杨厂长不禁赞叹道,“等等,那画面里的人似乎在哪里见过?”
“我想起来了,那个人不正是大门口的警卫员么?他是怎么上到电视里的?”随着话音落地,杨厂长起身走到门口,亲自确认那是否是同一个人。果不其然,他所见无误。
这使杨厂长更加疑惑不解:难道万兴邦真的能将远处的场景传送到电视上来吗?
“厂长,这是我最近的研发成果。”
“通过一个装有镜头的小装置收集现场的情况,并经由导线与主机连接,便能在远处实时查看所摄制的画面。”
万兴邦解释着监控系统的原理。
杨厂长一听顿时激动万分。若此系统得以应用,厂区便可以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再也不需频繁巡视耗费人力物力。
最终,冷冻技术和视频展示设备被交到了工业部,而安全监测系统则归入军事管理部门。两者分批次送往不同机构。
当天下班之时,
万兴邦出资请工厂派出卡车将一套冷冻箱及一台彩色显像器运至自家的四合院中。因为家中装修完毕后虽已添置不少家具,但仍急需几件电器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