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挂高枝,银辉洒落在宫廷的琉璃瓦上,勾勒出一片静谧而庄重的景致。林羽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步伐沉稳却难掩心中的忐忑,在太监的引领下,朝着皇帝的御书房走去。他明白,此次深夜密谈,关乎着王朝的命运,也牵系着他在这宫廷中的未来走向。
踏入御书房,檀香袅袅,皇帝李轩正负手而立,凝视着墙上的山河舆图,神色凝重而深沉。听得林羽的请安声,皇帝微微转身,目光落在他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期许与信任。
“林羽,朕今夜召你前来,实是因这朝堂局势风云变幻,朕心忧如焚。你此前在诸多事务中展现出的见识与谋略,让朕颇为赞赏。如今,朕想听你直言,这天下大势,该如何稳固朝纲、富国强民?”皇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这静谧的书房内回荡,似是敲响了林羽心中使命的洪钟。
林羽恭敬地垂首,心中快速梳理着思路。他深知,此刻的每一句话都如千斤之重,不仅要基于自已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更要契合当下王朝的实际状况。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整顿吏治。如今天下初定,然地方官员良莠不齐,部分官员贪污受贿、鱼肉百姓,致使民怨渐生。长此以往,必动摇国本。可效仿前朝设立御史台,专司监察百官之职,选派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之士担任御史,赋予其独立弹劾之权,使其能够不畏强权,彻查官员贪腐、渎职之行,以正官场之风。”林羽言辞恳切,眼神中透着坚定与睿智。
皇帝微微点头,眼中露出思索之色:“嗯,此策甚善。吏治清明,方能政令畅通,百姓方能安居乐业。然仅靠整治吏治,恐难实现国家之长治久安,军事、经济亦不可忽视,你对此有何见解?”
林羽稍作停顿,接着说道:“陛下圣明。于军事而言,如今边疆虽暂无大的战事,但周边诸国虎视眈眈,不可不防。应加强军队建设,革新兵制,定期操练士兵,提升其战斗力。同时,加大对兵器研发的投入,引入能工巧匠,改进武器装备,使其更具杀伤力与防御力。此外,可在边疆设立军事重镇,囤积粮草物资,派驻精锐之师,形成坚固防线,做到有备无患,以保我朝边疆之安宁。”
皇帝若有所思地踱步至桌前,拿起一份军事奏报,轻轻敲击着桌面:“军事之事,关乎生死存亡,确需精心谋划。那经济方面,你又有何良策?”
林羽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经济乃国之根基。当下可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和农具,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百姓温饱。同时,适度放宽商业限制,制定合理的商业税赋政策,鼓励商人贸易往来,促进货物流通,繁荣市场。例如,可在交通便利之地设立集市和商业城镇,吸引各地商贾汇聚,形成商业中心,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再者,发展手工业,扶持诸如纺织、陶瓷、冶铁等行业,提升产品质量,拓展海外贸易,如此不仅可充实国库,还能增强我朝在诸国中的影响力。”
皇帝的目光随着林羽的话语逐渐明亮起来,他坐于龙椅之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似在权衡这些建议的利弊得失。
“林羽,你所言颇具见地。不过,这些举措推行起来,必然会触动一些权贵的利益,阻力怕是不小。”皇帝微微皱眉,神色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林羽神色坦然,拱手回应:“陛下,改革之路,本就荆棘丛生。但臣以为,只要陛下下定决心,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同时恩威并施,对支持改革的官员予以嘉奖提拔,对阻碍改革的势力予以严惩,必能排除万难,开创我朝之盛世繁华。臣愿为陛下披荆斩棘,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皇帝凝视着林羽,眼中满是动容与赞赏:“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你。你之忠心与才智,正是朕所需要的。从即日起,朕命你参与朝政,协助朕推行这些改革举措。朕相信,你定能不负朕望!”
林羽闻言,心中既激动又深感责任重大,他跪地叩首:“臣多谢陛下信任!臣定当竭尽所能,为陛下、为朝廷鞠躬尽瘁!”
此次宫廷密谈,直至深夜方休。林羽离开御书房时,抬头望向夜空,星辰闪烁,似是在为他指引着前行的方向。他深知,未来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他凭借着对历史的深刻认知和无畏的勇气,已然在这宫廷之中踏出了坚实的一步,成为皇帝倚重的肱股之臣,也开启了他改变王朝命运的艰难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