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天群雄持刃,如暗夜狂风般席卷向那静坐的少年僧人。
他悠然睁眼,眸中金光璀璨,宛如晨曦初破晓。
流光溢彩间,既有佛陀的慈悲,又藏着魔神的深邃,宛若堕世佛子,行于正邪边缘,非佛非魔,独步尘寰。
在他的目光凝视之下,天外天众人竟如遭雷击,惨呼连连。
他们的身躯不由自主地扭曲,仿佛被无形之力操控,最终一一倒下,化作一地沉寂。
随后,少年僧人自那尊贵非凡的黄金棺中悠然步出。
其姿超凡脱俗,目光转而落在冥侯身上,二人对视,空气凝重得似能滴水成冰。
冥侯未言先动,缓步上前,单手轻合,行了一记庄严佛礼。
少年僧人轻启薄唇,声若寒泉击石,清冷中带着超脱世俗的韵味,“我见过你。”
冥侯神色淡然,道出过往,“我拜会过忘忧大师,不过,大师不肯帮我。”
少年僧人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接续忘忧未尽之语,“老和尚早就说过,你要的答案,不论是什么,必将成为心底之魔。”
冥侯面容不改,心中却波涛汹涌,再次合十为礼,“忘忧大师一片苦心,在下感激。但是,知道了是心魔,不知道亦是心魔。”
言毕,气氛微转。
少年僧人轻轻颔首,“也对。”
他眸光再变,那双眼眸中既有神祇的缥缈,又有佛祖的庄严,更藏着魔道般的深邃与诡谲。】
雪月城之巅,城墙巍峨,风带寒意,却掩不住百里东君眸中炽热的惊异之光。
凝视着天幕做那位少年僧人,欲将对方以目力穿透,探寻那以双眸为刃,施展的惊世武学之秘。
“师尊,那少年僧人施展的,究竟是何种超凡入圣的武技?”百里东君侧首,目光追随着身旁李长生那超凡脱俗、宛若凌波微步的身姿,语声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撼,“仅凭一眼凝视,竟能让天外天的高手们纷纷倒下,面露极度痛楚,仿佛灵魂被无尽深渊吞噬,其状凄厉至极。”
司空长风亦是眉头紧锁,江湖阅历虽丰,却也从未见过如此诡异莫测的武功,心中暗自惊叹不已。
李长生轻启朱唇,声音温润如玉,却蕴含着洞悉世事的深邃。
“此乃佛门禁忌之邪术——心魔引,它能窥人心海,引动心魔,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沦于往昔的梦魇之中,无法自拔。即便是你等少年英才,若不慎与之交锋,亦恐难逃其惑。”
言罢,李长生眸光如炬,仿佛已看穿那少年僧人不凡的根骨,确认其为一等一的武道奇才。
百里东君与司空长风闻言,神色变得更为凝重,相互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读出了几分敬畏与决心。
雷梦杀适时拍了拍两人的肩头,笑容中带着几分长辈特有的慈爱与严厉。
他语重心长道,“百里,长风,你们二人还需多加磨砺,若真有幸与那少年僧人相遇,切记师兄之言——闭目凝神,心无旁骛,一记惊雷指,雷霆万钧,自可保你等周全。”
李长生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目光转向雷梦杀,带着几分戏谑与告诫,“雷二啊雷二,你心思繁复,若真遇那少年僧人,怕是首要防身立命的,是你自已那难以捉摸的心魔。”
此言一出,雷梦杀顿时语塞,脸上表情瞬息万变,既有尴尬,又有几分被看穿的无奈。
……
雪月城畔。
密林幽深,月光稀薄,斑驳光影洒在林间小径上。
叶鼎之立于一株参天古木的枝头,周身环绕的凛冽杀气与剑气,在夜风轻拂下渐渐归于无形,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峙从未发生。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那少年,竟是一位不可小觑的高手。”
言罢,他的目光穿过层层枝叶,穿透夜色,直视天幕中那遥远而神秘的少年僧人。
雨生魔立于其侧,面容冷峻,眼中却闪烁着难以言喻的敬佩之情。
他微微颔首,沉声道,“小小年纪,便能自如驾驭佛门禁术——心魔引,这等天赋,实乃绝世罕见,称他为天才,亦是恰如其分。”
叶鼎之闻言,笑声骤起,如同山间清泉,又似长风破浪,畅快淋漓,回荡在寂静的夜空之中。
“好!好!极好!此等少年,不愧是我叶鼎之的……”
他的话语突然一顿,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扼住了咽喉。
那份即将喷薄而出的情感,硬生生地卡在了喉咙里,化作一声悠长而复杂的叹息。
叶鼎之的眼神变得复杂而深邃,有欣慰、有期待,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在心头涌动。
他仿佛看到了自已年轻时的影子,那份对武学的狂热,对强者的渴望,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无限憧憬,都在这个少年身上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延续。
夜,依旧深沉;
风,继续轻拂。
叶鼎之与雨生魔的身影,渐渐融入了这片幽暗的森林。
……
天启城中,景玉王府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一幕截然不同的温情与纠葛。
易文君立于厅堂之中,目光温柔如水,却又藏着几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欣慰。
她望着天幕中那少年僧人安然无恙的身影,更惊觉其身怀惊世武功,不禁泪眼婆娑。
她轻声细语道,“师兄,你看到了吗?那少年,竟是如此不凡,天外天的高手们在他面前竟如蝼蚁般不堪一击,连其衣角都未能触及便纷纷倒下。平安,无事,这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言罢,晶莹的泪珠沿着她绝美的脸颊滑落,每一滴都承载着无尽的喜悦与安心。
洛青阳立于一侧,眉头紧锁,那“川”字纹在额间愈发深刻,仿佛能刻进人心。
他目光复杂地望向易文君,终是忍不住开口,“师妹,你对此少年僧人,是否太过关切了些?”
话语间,他的眼眸中闪过一抹急切与担忧。
“莫非,你已被天幕的某种力量所惑,或是遭天幕暗算而不自知?师妹,你需随我速去拜见国师,让他为你诊脉,以解我心中之惑。”
言毕,洛青阳欲伸手拉过易文君,却被她一掌轻轻挡开。
这一掌,虽无丝毫杀意,却蕴含了不容置疑的坚决与愤怒。
易文君脸色一沉,怒道,“师兄,你这是何意?我身心皆安,何来中毒或受蛊惑之说?你怎可凭空诬陷于我?我之所以对那少年在意,不过是因我本性善良,不忍见世间无辜之人受难罢了。”
她的话语铿锵有力,字字句句皆显露出她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洛青阳闻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他望着易文君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恍然大悟——是啊,他的师妹,总是这样心怀慈悲,如同那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不染尘埃。
一时间,厅内气氛微妙,既有误解冰释的释然,也有对彼此更深一层的理解与尊重。
烛火摇曳中,两人的身影被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显得格外温馨而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