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蹄滩的浪涛疯狂的拍击礁石,张顺站在旗舰甲板上,望着滩头密密麻麻的高丽铁盾阵与后方蒙古骑兵扬起的遮天尘雾,心中默默盘算大军人数。沙滩后方,高丽王亲率的十万步卒结成龟甲阵,两万蒙古铁骑虎视眈眈,更有十二艘配备回回炮的楼船封锁近海。
望着眼前如铜墙铁壁般的防线,张顺脑海中突然闪过前几年随陛下林缚远征日本的场景。彼时面对九州岛沿岸密布的石垣碉堡与暗桩陷阱,林缚当机立断,以百余艘战船排成半月形阵列,用佛郎机炮与虎蹲炮进行三轮地毯式轰击,将海岸工事化为齑粉。此刻高丽滩头的拒马、铁蒺藜与碉堡,竟与当年日本防线如出一辙。
"传令各船!"张顺猛地转身,眼中燃起灼烈战意,"效仿征日之策,列半月阵!所有火炮装填散弹与火药陶罐,先洗地三轮!"随着号角声穿透云层,汉军战船迅速调整阵型,数千门火炮同时转向滩头。
"点火!"第一波炮弹如流星坠地,硫磺混着铁砂在滩头炸开成片火海。高丽军修筑的箭楼轰然倒塌,埋设的连环雷被提前引爆,浓烟中传来此起彼伏的惨叫。蒙古骑兵的战马受惊嘶鸣,将骑手掀翻在地。但蒙古军训练有素,很快在废墟后重新组织防线。
"第二轮,覆盖式齐射!"张顺的吼声盖过炮响。这一次,装填着桐油与碎石的陶罐在半空炸裂,火雨倾盆而下,将拒马桩烧得噼啪作响。然而高丽军的盾车及时推出,浸湿的牛皮盾结成移动城墙,竟生生扛住了攻势。
"都督!潮汐将至,正是抢滩时机!"牛通的吼声混着海风传来。张顺眯起眼睛,看着退潮后露出的三里宽浅滩——这是唯一的登陆点,却布满高丽军埋设的铁蒺藜与拒马桩。"传令苏烈,率艨艟吸引敌楼船火力!其余战船列鹤翼阵,强渡!"
战鼓如雷,汉军舰队破浪而出。苏烈的三十艘艨艟突然转向,朝着楼船集群疾驰,甲板上的神火飞鸦发射器同时启动。数百支裹着硫磺的火箭拖着尾焰腾空,却被高丽军以浸湿的牛皮盾轻易格挡。楼船的回回炮率先轰鸣,石弹掀起的水柱足有十丈高,两艘汉军战船瞬间被击碎......
开封城的晨雾尚未散尽,枢密院议事厅内己烛火通明。这是林缚开始最不适应的地方,每天上朝时间太早,夏天还还好,冬天太不爱起床了。林缚盯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军报,指节重重叩击铺满舆图的长案:“开德府鏖战七日,高丽碧蹄滩每日耗粮千石,关中防线更需持续补给。诸位爱卿,粮草供给,是重中之重啊!”
户部尚书文天祥展开泛黄的账册,额角青筋微跳:“陛下,自去年秋以来,中原连遭旱蝗,各地粮仓开仓放粮,存粮仅余三成。南阳虽募得五十万石,但转运至前线损耗巨大。漕运要好一些,陆路运输,民夫,押运士兵,骡马消耗,等运到前线损耗超过一半!”话音未落,镇东将军岳雷重重将铁胎弓拍在桌上:“难不成要让将士饿着肚子守城?末将愿率亲卫,踏平那些囤粮的奸商!”
“岳将军莫急。”林缚抬手示意,目光扫过众人,“开封乃漕运中枢,当在此处破局。文卿,即刻以户部名义向江南富商借贷粮草,允诺战后三倍偿还;岳将军,调拨两千士兵协助漕帮疏通汴河,确保运粮船通行无阻,对了,在其他地方红薯的种植还要加大力度,不管如何,不能让黎民百姓饿了肚子,饿肚子是要命的”林缚语重心长的说道!
三日后,汴河码头人头攒动,喧闹异常。林缚身着一身朴素的便服,巧妙地混迹在忙碌的搬运工人中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粮船的装卸情况。
突然,他的目光被一艘试图绕道而行的商船吸引住了。这艘船的行为显得有些异常,似乎在刻意避开官方规定的航道。林缚心生疑虑,立刻带人快步上前拦住了船主。
"为何不走官定航道?"林缚的声音低沉而威严,目光如炬地盯着船主。
船主被林缚的气势所慑,额头上顿时冒出一层细汗,结结巴巴地回答道:"小……小人……船上装的是私货……"
他的话还未说完,只听得一声怒喝,岳雷率领一队士兵如猛虎下山般冲了过来。他们迅速掀开了船舱的盖子,一股霉味扑面而来。众人定睛一看,只见船舱内装满了发霉的糙米,显然是用陈粮冒充新米,企图蒙混过关。
"好啊!你们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林缚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怒不可遏地吼道,"拖下去!"
士兵们如狼似虎地将船主和船员们押了下去,现场一片哗然。
"凡敢以次充好者,家产充公,本人充军!"林缚的声音在码头上回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为之震颤。
紧接着,他下达了一道严厉的命令:"传令下去,所有运粮船必须经户部查验,违者立斩!"
这道命令如同惊雷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码头。商贾们闻风丧胆,再也不敢有丝毫的侥幸心理。运粮船队在紧张的气氛中昼夜不息地忙碌着,确保每一艘船的粮食都经过严格的检验。
然而更大的难题接踵而至。汴河水位骤降,百艘粮船搁浅。林缚亲临河畔,见河工们正用竹篓装沙筑坝。他挽起袖子,抄起木锨:“朕与诸位同劳!”君臣合力,连筑三道临时堤坝,引黄河水入汴河。夜色中,他的龙袍沾满泥浆,却始终站在最前线指挥。
七日后,首批二十万石粮草终于启程。林缚站在城头目送船队远去,对身旁的文天祥道:“粮草如血脉,断不得半分。传令各州县,凡献粮百石者,赐‘忠义之家’匾额;若有克扣,严惩不贷!”
当晨曦再次照亮汴梁城,漕运码头依旧忙碌。林缚转身走向皇宫,袍角扫过石阶上的露珠。这场不见硝烟的粮草之战,同样关乎大汉存亡,朝廷建国八年多,不是打仗就是被打,确实劳民伤财啊!
"问问阿梨现在在哪里,朕有事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