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的晨雾还未散尽,码头上己挤满了送行的人群。阿梨攥着祖传的鎏金罗盘,一身劲装被海风灌得鼓胀。这是她听从林缚的指定,去一个从未见过的世界,去寻找可以拯救黎民百姓的食物--玉米。
"阿梨主人!"少年水手阿青背着藤条箱踉跄跑来,箱里装着晒干的紫菜与虾米,"火长说今日午时必起南风,咱们的'青鳞号'该换主帆了!"
码头上二十艘福船正在降下帆布,桅杆上悬挂的铜铃叮当作响。阿梨仰头望着自家那艘三桅沙船,船艏雕刻的狻猊双目炯炯,甲板上堆着成捆的苎麻布与竹制风帆。这是一支规模宏大的远洋商队,由整整五十艘船只组成。这些船只满载着精美的丝绸、华丽的瓷器以及两百名勇敢的水手。而在这支庞大船队的周围,还有二十艘威武的护卫舰,它们此刻都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静静地伫立着,屏息等待着掌舵人的号令。
回想起半个月前,阿梨在皇宫中面见圣上的那一幕,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陛下从龙椅上站起身来,缓缓展开了一幅明显看得出并非出自专业之手的舆图。那张舆图虽然绘制得有些粗糙,但陛下却能准确地指出这个世界的各个位置,甚至包括他们此刻所在的地方。然而,舆图上有许多地方的细节并不详尽,但令人惊讶的是,陛下竟然都能给它们一一命名,尽管这些名字的准确性还有待商榷。
而这次商队的任务,便是要前往那个被陛下称为“北美洲”的地方,去寻找一种名为“玉米”的植物。舆图上不仅标明了目的地,还附有一张简略的图画,似乎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辨认这种植物。
阿梨心中暗自感叹,她实在想不通林缚是如何知晓这些事情的。不过,既然己经决定这辈子都要为他卖命,那么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我也不想叫他陛下啊……”阿梨轻声呢喃道,仿佛这句话只有她自己能听见。!
"更鼓三响!"随着老艄公沙哑的嗓音,桅杆顶端的铜钟轰然鸣响。阿狸的手指抚过罗盘上磨损的二十西向刻度,突然想起三年前在占城国港口,那个用椰壳碗盛着红薯粥的土著。那是他第一次听说"番暑"能救饥荒,反正林缚说能她就执行,想着想着想着,她又偷偷的笑了笑"还挺贴心的,嘱咐我生命第一,任务不重要,哼,任务不重要,人家刚从波斯回来,就被你的玄甲卫从泉州快马带到开封!"
"起锚!"总旗官的吼声撕裂海雾。二千名水手齐声应和,粗如儿臂的缆绳在绞盘上绷成首线。阿梨眯起眼睛......
这次船队采用"针路图+牵星术"复合导航 。火长王猛每日记录七次星辰高度,用特制量天尺(误差小于0.5度)测算纬度。在无星之夜,则通过观测月亮与"华盖星"的相对位置判断航向 。
林缚对物资各人员配置一路绿灯,不设上限,每个船上后勤人员230人包括:纲首1(总指挥)、火长3(天文导航)、舵工6(分掌前后舵)、水手200、杂役10、医官3、通译2。其中12名水手受过特殊训练,能在桅杆顶端固定观测点 。令每船驻守10名玄甲卫,90名步兵和火铳手,二十艘护卫舰都有五百士卒,合计这一次林缚给阿梨的士兵就有一万人...
补给策略,淡水:每艘船携带200石木桶淡水,搭配海水蒸馏装置(每日产出5石) ,携带食物:腌梅子(防腐)、豆豉(蛋白质)、炒米(耐储存),以及用椰壳培育的豆芽 ,红薯,腌肉,干菜等......
七日后,船队行至巴士海峡。原本澄澈的夜空突然阴沉如墨,阿梨趴在舱口记录星图的手猛地一抖。他怀中的牵星板显示北极星高度比昨日低了三指,这不合常理——除非他们正被某种神秘力量拖向未知海域。
"左满舵!"火长王猛的嘶吼混着惊雷炸响。阿梨看见他额角暴起的青筋,这位曾在家族船队服役的几十年的老水手,此刻正将青铜星盘死死按在浸水的甲板上。电光火石间,一道闪电劈开了浓云,照亮了海面上数十艘逆浪而行的黑影——那分明是艘艘倒扣的渔船!
"是海啸!"阿青撞开舱门冲进来,蓑衣上还挂着腥咸的海水,"后舱压舱石松动了!"
阿梨抄起铁凿冲向底舱,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味。当他的凿子凿穿第三层舱板时,海水己如银龙般涌入。二十名水手在摇晃的船舱里接力传递沙袋,阿梨的虎口被震裂,瘦弱的身子却迸发出惊人的毅力,血水混着海水在木板上蜿蜒。
"放筏!"王猛的命令让所有人心头一紧。阿梨最后望了一眼正在沉没的"青鳞号",纵身跃入救生竹筏。在即将被巨浪吞没的瞬间,她想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