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明白的意外哲学

第38章 种菜派 vs 种花派的“美学与实用主义”之争

加入书架
书名:
李大明白的意外哲学
作者:
蝶艳玉飞
本章字数:
5578
更新时间:
2025-05-19

李大明白那套充满了“帕累托最优”理想与“罗尔斯正义”光辉的《和谐里社区“共享田园”地块分配暨积分轮换管理办法(试行草案)》,最终还是在“人民群众朴素的实用主义诉求”与王姐那“抓阄定乾坤”的“简单粗暴”建议面前,经历了一番“民主的解构”与“现实的修正”。

最终,地块的分配,大体上还是参照了王姐的“抓阄”提议,辅以李大明白“强烈建议”的“种植经验优先”和“特殊困难家庭适当照顾”等几条“补充条款”(这些条款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取决于王姐和几位社区积极分子的“自由裁量权”)。

尽管分配过程依旧充满了各种“小道消息”、“人情斡旋”以及对“抓阄箱是否透明”的“合理怀疑”,但好歹,那片曾经荒芜的土地,总算是名花有主(或者说,名菜有主)了。居民们的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扛着锄头、拎着水桶、带着各种“祖传秘方”的种子和肥料,奔赴各自那块承载着“田园梦想”的“一亩三分地”。

然而,李大明白还没来得及为这“阶段性的胜利”和社区居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写一篇充满“海德格尔式诗意”的观察报告,一个新的、更具“价值观冲突”色彩的矛盾,己经像雨后春笋般,从那片刚刚翻耕过的土地上,悄然滋生了。

起因,是关于“到底该种什么”的问题。

“种菜派”的崛起与“实用主义”宣言:

以王姐为首的一批“务实派”居民(主要成员包括几位精打细算的退休大妈、几位热衷于“有机生活”的中年养生达人、以及几位纯粹是想“给家里省点菜钱”的家庭主妇),旗帜鲜明地举起了“种菜才是硬道理”的大旗。

在她们看来,社区花园的首要功能,就是“为人民服务”——提供新鲜、无公害、看得见摸得着的蔬菜瓜果。什么月季、玫瑰、薰衣草,那些中看不中吃的东西,简首是对宝贵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于是,王姐率先在她的“黄金地块”(她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优先抽签权”获得的)上,种下了绿油油的小青菜、水灵灵的西红柿秧、以及几排据说是“高产抗病”的黄瓜苗。她还号召她的“夕阳红”队员们,将各自的地块都打造成“高产高效示范田”,争取早日实现“社区蔬菜自给自足”的伟大目标。

“咱们这叫‘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王姐一边挥汗如雨地翻着地,一边对前来“视察”的李大明白进行“思想教育”,“小李啊,你那些个花花草草,看着是好看,可肚子饿了能当饭吃吗?咱们老百姓过日子,就得讲究个实实在在!”

“种花派”的反击与“美学至上”的呐喊:

然而,社区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王姐的“实用主义”理念。另一批以社区退休老教授、几位文艺女青年以及一些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的“小资”居民为代表的“种花派”,则对这种将“诗意田园”矮化为“菜篮子工程”的做法,表示了强烈的……嗯,审美上的不满。

在他们看来,社区花园存在的意义,更在于其“美学价值”和“精神慰藉”功能。它应该是一个能让人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感受自然之美的“城市绿洲”,而不是一个充斥着大葱大蒜味的“露天菜市场”。

于是,在“种菜派”们热火朝天地搭建黄瓜架、研究番茄催熟技巧的时候,“种花派”们则在自己的地块上,精心栽种下了各色玫瑰、娇艳的月季、以及据说能“驱蚊助眠”的薰衣草和迷迭香。他们还从网上淘换来了各种造型别致的花盆、栅栏和园艺小摆件,试图将自己的“一隅之地”打造成“最具艺术气息的网红打卡点”。

“李同志,您看看!”一位戴着遮阳帽、穿着碎花长裙的退休女教授,指着王姐地里那些长势喜人的大白菜,对路过的李大明白痛心疾首地说,“这……这简首是对‘美’的亵渎!我们这是‘花园’,不是‘菜园’!花园就应该有花园的样子,要有鲜花,要有芬芳,要有……要有灵魂的香气!”

“价值观冲突”的全面爆发:

起初,两派人马还只是“井水不犯河水”,各在各的地里“精耕细作”。但渐渐地,随着植物的生长和矛盾的积累,冲突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王大妈!您家那黄瓜架子都搭到我家玫瑰花丛里了!压坏了我好几朵‘卡罗拉’!您知道那花多贵吗?!”

“刘教授!您家那薰衣草招来的蜜蜂都快把我蛰成‘蜂窝煤’了!而且,您那花香太浓,把我这黄瓜的‘清香味儿’都给盖过去了!”

“哎!那边种太阳花的!你那花长那么高,把我这块地的阳光都挡住了!我的西红柿都晒不到太阳,能长得好吗?!”

“还有你!种大蒜的!那味儿也太冲了!我们在这儿赏花闻香,结果闻到的全是你家大蒜味儿!这还让不让人好好‘诗意栖居’了?!”

更激烈的“战斗”,则发生在社区的业主微信群和几个主要的居民论坛上。

“种菜派”们引经据典,从“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革命传统,再到“有机蔬菜有益健康”的科学论证,力证“种菜的天然合理性与绝对优先权”。

“种花派”们则不甘示弱,他们搬出了从柏拉图的“美本身”到康德的“审美判断力批判”,从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到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绚烂”,雄辩地阐述了“美对于人类精神的滋养作用”以及“社区花园在提升居民审美素养和幸福指数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各种“主义”、各种“理论”、各种“名人名言”满天飞,其激烈程度,堪比一场小型的“学术研讨会”或“奇葩说总决赛”。

李大明白的“辩证统一”新课题:

面对这场愈演愈烈的“美学与实用主义”之争,李大明白再次感受到了自己那颗“哲学之心”的召唤。他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种菜还是种花”的选择题,这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生活理念、不同价值追求、不同审美趣味之间的深层碰撞!这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社区价值观冲突”的鲜活案例!

他决定,要运用他那日臻化境(他自己认为的)的“辩证法”思维,来尝试调和这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寻找一种……一种“美学与实用的辩证统一”!

他开始构思一篇新的“指导性文献”,题目暂定为《论社区花园中“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内在统一性及其在构建“和谐田园共同体”中的实践路径——兼谈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思想对当代社区营造的启示》。

他还计划组织一场“和谐里社区首届‘花与菜的对话’高峰论坛暨‘最美菜园’与‘最实用花园’评选表彰大会”,邀请“种菜派”和“种花派”的代表人物,以及社区内外的“专家学者”(比如钱主任、老赵、以及他自己),共同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双赢’局面”。

李大明白对自己的这个“调解方案”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只要大家都能以一种更“开放”、更“包容”、更“富有哲理”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一定能够找到那个完美的“契合点”!

然而,他似乎忘记了,在“和谐里”社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任何试图用“理论”去规范“现实”的努力,都往往会……嗯,开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奇葩之花”。

而这场关于“花”与“菜”的“路线之争”,也注定要为他那本厚厚的《社区工作疑难杂症案例汇编(李大明白批注版)》增添新的、充满了“泥土芬芳”与“火药味”的精彩篇章。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