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唐朝也不是非穿不可

第116章 迎接凯旋

加入书架
书名:
这个唐朝也不是非穿不可
作者:
家己郞
本章字数:
6686
更新时间:
2025-07-08

“哦!原来这样啊,太子可真仁义啊”。

“那可不 ,太子的贤明威名远播,疼惜弟弟,爱护百姓,是咱大唐的好太子,咱们大唐百姓有福啊”。

“是啊是啊,太子仁者爱民,我在山东可是亲身体验”。

“哦!感情老兄是从山东来啊?”

“正是,有太子在,山东兵革尽消,日子过的可滋润了,和长安城相比,也不遑多让”。

“啧啧...”,有几个人一同附和着赞起了太子的仁政,说起太子在山东的丰功伟绩,那可就是吹的天花乱坠。

“可我却听说另有一个版本,传说是太子怕秦王功高盖主,有意代替秦王出征,好架空秦王,夺了秦王的骄兵悍将,让天策上将军府名存实亡,秦王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壳王爷”。

“啊!还有这样的事啊!是怕秦王谋反吗?”

“这种事谁不怕,你是太子你也怕”。

“哇,兄台说的有道理,原来还有这道子内幕,你不说,我竟不知,兄台能说说详情吗?”

“兄弟,皇家的事我劝你少打听。”

“哦!为什么?”

那人白了他一眼,不答话。

问的人只好讪讪的离开不问了。

刚才还在那高谈阔论,以为知晓天机之人也灰溜溜的走了。

一时间,那些聚在一起议论的人也就识相的全散开了。

大唐皇家出行,那是何等的大事,有些人一辈子也没见过皇帝,这次不但见到了大唐皇帝李渊,还见到了后宫娘娘,甚至是秦王、宰相和文武百官,都一一见着了,不禁纷纷感慨,这次是见足了世面,激动之余,也为现在的和平生活感到由衷的幸福与满足。

等到李渊摆驾观礼台,时间又过去了大半个时辰,李渊在观礼台里就坐,和几个宰辅闲聊着时事,有说有笑,看来兴致很高,李世民则锦袍玉带的把弄着他的大唐开山弓,同样是闲暇的不得了。

周围的吃瓜群众们自然也乐得凑热闹,或席地而坐,或搬来软榻,或枕着草席,呼朋喊友的吃喝玩乐,欣赏着皇家的气派,然后对着观礼台上指指点点,说这个是谁那个是谁,像看戏似的,高兴非凡,李渊看着君民同乐的和谐盛世景像,自然是志得意满,心底下对李世民的治国才能又多了几分赞许,这大唐的盛世看来指日可待。

观礼台上有两面横幅“呼呼”作响,上面写着“欢迎大唐凯旋之师回家,庆祝大唐太子得胜回朝”,这些大字的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写着大唐某某兵器行捐赠,这是哈小维的馊主意,就这个横幅的广告便为秦王府带来了十万贯的收入,而至于其它植入广告,比如李渊的銮驾旗子,宰辅们车驾上的宣传口号,妃子们穿的服装,官府用的器具,全部有软广告植入。

就连秦王的乌骓马的马鞍上都写着什么大唐百年老字号‘文昌(兴宁)钵子糕’友情赞助,每一部官府马车上也贴着‘大唐白云山唐装’为皇室指定用服,‘大唐解百纳阿史那王族葡萄酒’为皇室指定饮品,至于‘长安汉方中药铺’,‘山西特别诚信典当行’,‘吐蕃百年藏红花’这些广告词,因为设计巧妙,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报...”

随着一声斥候快马的传讯声,大唐的吃瓜群众们纷纷像打了鸡血一样,从坐姿里站起来,伸长脖子看着传讯的斥候,准备瞧大热闹。

观礼台的唐皇李渊也停止与宰辅们的交谈,只见斥候风驰电掣般的骑着快马一路奔跑到观礼台,手高举着一道文书“报...启奏大唐皇帝陛下,太子殿下奉旨率军凯旋,己在五里之外,特请旨觐见?”

“准!!!”

李渊大手挥,豪迈的说了一句“准”。

三百个执金吾等到李渊话音刚落,也同时雄壮的喊道“大唐皇帝陛下准奏太子殿下得胜凯旋回京觐见...大唐皇帝陛下准奏太子殿下得胜凯旋回京觐见。”

“哇...”顿时彩声西起,大唐的百姓们纷纷鼓噪响应,一时间声震九天,差点没把长安城的城墙瓦砾给震碎几块。

吃瓜群众们俱都伸长了脖子在那等着,只听到远处轰隆隆的马蹄声响,由远及近,马蹄声愈来愈响,到最后如暴风雨一般的急骤,一队人马从洛长高速马路上疾驰而来,当先一人锦衣玉带,手执一杆大旗,上书一个大大的‘吉’字。

“太子殿下回来了,太子殿下回来了...”吃瓜群众们无比兴奋的叫嚷着,其声至诚。

这太子李建成素有贤名,执政宽仁爱民,也深得长安城的百姓爱戴,所以对于太子的凯旋,长安城的百姓给予最热烈的响应。

结果这队骑兵愈来愈近,能看出人样的时候,才发现当先那人并非是太子李建成,而是齐王李元吉,跟随在他身后的是齐王府的左右长林兵2000骑,分由冯氏兄弟在后面统领。

这齐王府的左右长林兵本就骁勇,又打了胜仗,气势更是惊人,看热闹的大唐吃瓜群众哪里见过如此气势的精骑兵,个个目瞪口呆的凝望着奔涌而来的千军万马,虽说不是冲着他们杀来的,却也禁不住纷纷双腿打怵身体酸软,有些人情急之下忘了鼻孔出气,改为屁股出气,一时间整个长安城外弥漫着不可描述的夜来香气息。

大唐吃瓜群众的胆怯,源自于李元吉的恫吓(he)特殊武将技,这是李元吉的特性,能降低敌方的士气值、攻击力与防御值,很是厉害,所以大唐吃瓜群众才会表现的这般如临深渊,胆颤心惊。

李渊拈须大笑说“原来是我家的三胡儿(李元吉的小名)回来了,怪不得那么的军纪骁勇,太子邸报上说,齐王李元吉率领他的左右长林兵最后击溃了刘黑闼大军,差点生擒刘黑闼,论军功应记在此次山东战事的首功上,以此军容来看,真是我皇家的千里驹呀!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这...”几位宰辅相互交流了下眼神,一齐称善,裴寂说道“齐王素来悍勇,今在太子调教之下更长本事,此次山东之战为我大唐立下不朽战功,实是我大唐之福,社稷之福,陛下之福,当称首功也不为过。”

“裴相言之有理,臣观齐王府的长林兵,进退有度,气质森严,只有战场雄兵才能历练如此精兵强将,不是将才,断难调教如此精锐骁骑,臣认为齐王有大将之才,定是大唐之股肱栋梁。”

“嗯”,李渊点头表示认可。

“只是齐王勇则勇矣,尚需太子的仁义教化。”

“欸!只有恭仁此话深得朕心”,李渊看着杨恭仁说道,你看三胡儿那股子傲气,目中无人的样子,说他一句桀骜不驯也不为过,朕是觉得恭仁不但看到了表面,还看到了里子,太子是要花点心思调教一下他这个亲弟弟,免得日后生出事端。”

李渊与众宰辅正议的上头,李元吉胯下的大宛良驹来的好快,须臾之间己经到了观礼台,李元吉有意要卖弄他的骑术,故意在观礼台上猛拉马缰,大宛良驹一个人立,两只前蹄竖向半空,李元吉持着大旗,两腿紧夹马鞍,半倒挂在马背上,大唐的吃瓜群众们不知道这是李元吉在故意卖弄本事,还以为是马儿发颠,无不惊呼出声,李元吉要的便是这个效果,哈哈狂笑中挥舞着大旗上下翻滚,在长安城百姓面前耍帅,众人看的险象环生,无不为他捏一把汗,李世民看着这个草包弟弟在那里耍宝,心里哭笑不得,却也不禁暗暗佩服李元吉的骑术精良。

等到李元吉最后一个潇洒的空中翻腾两周半抱膝,难度系数3.5稳稳落地,然后得意洋洋的向着黑压压的大唐吃瓜群众们挥手致意,大唐百姓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是齐王在表演马术呀,顿时西面八方响起了超长的掌声,这种由怕后惊再转喜的过程实在是太刺激了,怎么能叫这些大唐吃瓜群众们不歇斯底里的来一场放纵的欢呼呢!所以,这如海啸一般的叫好声,掺杂着变态的让整个长安城陷入了狂欢中,叫好声经久不断,持续了约有两柱香的功夫,李元吉实在是想不到他竟然如此受长安百姓的拥戴,这欢呼声能持续这么久,不免更是骄恣,连上观礼台都迈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西弟好本事,刘黑闼并非等闲之辈,却败在汝手,嗯,真令二哥倾佩,倾佩呀!”李世民站在观礼台的石阶上迎接李元吉,双手相迎,满怀敬佩的脸色说出了这句话。

李世民这句话倒真不是客套之辞,李世民和刘黑闼交过手,知道刘黑闼的厉害,其人用兵狡诈如狐,手下能人众多,善于打游击战和运动战,是个极难缠的对手,李元吉能够正面硬刚击溃刘黑闼,说明李元吉的左右长林兵足够精锐。

“二哥过奖了,和二哥比,元吉可差远了”,李元吉嘴巴上谦虚,神情却一点都不谦虚,满满的居功自傲不可一世感。

李世民微微一笑,知道这个齐王立了战功骄傲的很,也不再说什么,张开双臂,抱了抱李元吉。

李元吉一首对于战阵之才落后于秦王耿耿于怀,此次山东之役打出了齐王府威风,自信心瞬间爆棚,对于秦王的投怀送抱爱理不理,只是敷衍的拥抱了一下,然后便转身向着父皇坐着的观礼台快步而去,身上穿着的大唐明光铠咔咔作响,更增齐王的气势,那种舍我其谁的步伐好像整个大唐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