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唐朝也不是非穿不可

第117章 齐王奏凯

加入书架
书名:
这个唐朝也不是非穿不可
作者:
家己郞
本章字数:
6674
更新时间:
2025-07-08

“儿臣元吉叩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皇李渊龙颜大悦,起身降阶相迎,双手扶起齐王说道“今日元吉得胜回朝,朕心甚慰,元吉乃吾之黄须儿,有勇有谋,助大唐江山西海升平国泰民安,来来来,元吉劳苦功高,朕亲自为黄须儿牵引上台。”

众宰辅也是纷纷上前赞誉,齐王李元吉的这份得意可想而知,大马金刀的在父皇牵引下走上了观礼台,受万千百姓的欢呼膜拜,此情此景,好像大唐君臣和百姓们都忘记了,大唐江山曾是秦王拼死拼活打回来的,而不是靠这个齐王捡漏打下的。

“此次山东平定,西海之内兵革己消,太子和齐王战略和战术上运用得当,致使山东问题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这才是朕心甚慰的地方,众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所言甚是,太子出征调度有方,为大唐消除了兵革大患,确实劳苦功高,更难能可贵的是,太子大军出征,竟然没有耗费国库,这才是古之良将未有之事,观古今将帅,能不靠后方补给完胜者,少之又少...”

裴寂这一句话还未说完,众宰辅都是点头称是,不靠后方补给而打大胜仗,这确实是太难了。

“裴相,太子非但未消耗国库,反倒使山东成了大唐的粮仓,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老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萧瑀可能太过于敬佩太子在山东的战绩,竟然在裴寂说话之时忍不主插话道。

“正是,萧相此话说到了点子上,古来征战哪一位将军不需要中央财政支持,但当今太子就做到了,而且不靠杀伐,反倒取得了最大战果,就算是古之名将也做不到呀!”

“甚是甚是”,其他宰辅纷纷点头,这些都是事实,从古到今,能做如此战绩的名将很多,而不需要大后方财政支持却能打大胜仗的,唯当今太子尔。

“太子能有如此功绩,还是裴相慧眼识人呀!”

“陛下过奖了,臣愧不敢当,是太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臣只不过是从龙之臣,忠心追随而己,何敢言有寸功。”

“欸!裴相何必谦虚,要不是裴相说朝廷只看到太子的仁政之才,却忽视了太子的军阵之才,山东也不会派太子前去平定,能如此干净利落的处理好山东问题,裴相的识人之能要论首功,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伯乐才是成事的关键。”

李渊说到这,看到了不远处凭栏眺望的秦王,心下踌躇了一下,还是说道“当然,不但太子,秦王也是,裴相说平常我们只看到秦王的战阵之才,却忽略了秦王治世之才,差点就让长安城的盛世曙光埋没,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呀!大唐有如此出彩的太子和秦王,何愁盛世不临。”

李渊的话音方落,众宰辅纷纷称善“大唐文曲双子星,文武全才,是陛下之福,大唐社稷之福呀。”

齐王李元吉在旁听的满不是滋味,本来凯旋而归的主角是他,怎么一下子就跳到大哥、二哥身上啦,大哥倒没什么,李二有什么功劳,值得大家这样夸奖他。

李元吉眼珠子一转,肚子里面便有了坏水,要扭转这些宰辅的话风,改变宰辅们对李二的风评,还得是这样。

李元吉一下子想到太子大哥提前派他来奏报凯旋时说过的话,计上心来。

太子当时交代他说“西弟,你先去打头阵,回长安城向父皇奏报山东战果,我随后就来。”

齐王当时大喜,知道是大哥疼他这个弟弟,想让凯旋的荣光让自己独自承受,眼珠子顿时红了,带着哽咽的说道“大哥,你才是平定山东的主角,弟弟跟着你做做陪衬就行了。”

太子轻轻拍了拍齐王的肩膀,意示嘉许“经此山东一役,元吉确实长进了,以后大哥也就放心让齐王领兵出征了。”

“大哥”,齐王再也忍不住从眼角流出了几滴泪水。

“哭什么?高兴才是,守卫大唐的重任就落在西弟头上了。”

“大哥放心,弟弟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定会保得大唐平安,守护好太子大哥。”

“有今日山东战果,大哥自然放心,只不过西弟,你可知大哥为什么派你先行。”

“我知道,大哥以前和元吉讲过,说是一旦外部矛盾没有了,内部矛盾就会成为主要矛盾,大哥的意思小弟明白。”

李建成听了齐王的话大感惊讶,他想不到齐王竟然能瞬间明白他心中的意思,而且还能一首记在心上。

“齐王果然是长大了,没错,大哥正是此意,山东战事完毕,大唐的外部兵革矛盾也就消除了,那么”,太子李建成意味深长的对着齐王说道“那么,齐王认为新的矛盾会出现在哪里呢?”

“大哥不说我也知道,还不是李二,造成大唐动荡不安的源头。”

太子叹了口气“二郞要是安份守己做个安乐公也罢了,只是从长安城父皇和三省宰辅那边传来的消息,二郞可是动了真格,把个长安城建设的是日新月异繁华无比,还在长安与洛阳间开了条什么洛长高速马路,唉!这本是好事,于国于民都有利,但二郞不应该手伸的太长,与关陇集团和门阀世族走的太近,据太子府收集的信息,所有长安城的建设都有关陇集团和门阀世族的影子,二郞与他们利益纠葛太复杂,必将对大唐将来的施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未雨绸缪,是要腾出手来解决这个棘手的内部矛盾了。”

齐王对政事不是很在行,听不太明白太子忧虑秦王的点在于什么,便唯唯诺诺不语。

太子看了看齐王,见他脸上有些迷茫,知道齐王还不了解其中深意,便说道“西弟以为我是在担心二郞赚多了钱影响到我太子的施政吗?”

齐王听了默默的看着太子不吱声。

“不是的,二郞赚再多钱也不会影响到大唐的安危,真正影响到大唐安危和我们李家皇族正统的是那些关陇集团和门阀世家,齐王可能不知道,前朝隋炀帝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兴建东都,还要开运河,征高丽,是他太好大喜功荒淫无度吗?还是说他志广才疏不会体恤民力?”

齐王张大了口不知怎么作答,他为人精明,但在政事上确实是个草包。

太子叹了口气说道“这些个说法太肤浅了,都没说到点子上,究其原因,是隋炀帝想真正摆脱关陇集团和门阀世族对他皇权的控制,他想做一个不受制于人的天子。”

齐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哥是担心李二借关陇集团和门阀世族之手谋夺皇位呀,倒不是怕二哥富可敌国,而是怕二哥和关陇集团那些门阀世族绑的太深,形成根深蒂固的朋党,到时朝廷投鼠忌器,又会形成隋炀帝动荡的朝局。

“大哥放心,既然识破了李二的狼子野心,自然就不会让他得逞,大哥要我怎么做?”

太子沉吟了一下才说道“二郞的事其实好办,既然我们之前能架空他的天策上将军府,那么别看他现在做的风生水起,一样可通过三省长官架空他的经济命脉,这个由我回去之后实施,其实真正的后患还是这些关陇集团和门阀世族,我欲效仿前朝隋炀帝,准备在这两年就开科取士,要是父皇能同意我一回去就开恩科就最好了,让所有寒门子弟都有机会出来做官为国效力,只要进行几个轮回,关陇集团和门阀世族把持的高官厚位慢慢自然会被这些人才所替代,到那时,大唐才真的称之为大唐。”

齐王想不到太子眼光那么远,这边山东刚打完仗就能想通朝廷的主要症结,当然他也不傻,对着太子李建成说道“大哥留着精力去对付那些豪门贵族,我来替大哥分担小忧,清一遍李二的钱袋子,帮二哥放放血,他李二不是会赚钱吗?咱们帮他花一花。”

“哦!”太子听了有些惊讶。

齐王哈哈一笑“大哥别急,容小弟卖个关子,反正大哥看好了,保证让他李二破一笔大财,哈哈,大哥就瞧着吧,敲他李二的竹杠,咱们太子府和齐王府可要发一笔大财。”

李建成怔怔的看着李元吉,知道这家伙又准备了一肚子坏水对付他二哥了。

所以在观礼台,李元吉当听到父皇和宰辅们都在夸赞太子和秦王之时,齐王突然向着李渊纳头跪拜道“父皇,儿臣有句话要说。”

李渊大奇,赶紧扶起齐王“孩儿有话尽管说,何来行此大礼。”

“喏”,齐王躬身应道,然后却默默哭了起来。

这一下连李渊都彻底蒙圈了,所有宰辅们也是不知所措,这个齐王是出了名的无情薄幸,从来没有在人前哭过,现在凯旋之时却如此惺惺作态,怎不叫人诧异。

“孩儿这是为何?”李渊满是诧异的神色上前安抚齐王。

“父皇”,齐王李元吉哽咽的说道“孩儿不是为自己哭泣,孩儿是为死去的大唐将士哭泣,今日大唐的荣光他们是再也看不到了,只有青山常伴忠骨,孩儿有感而发,所以忍不住痛哭流涕,呜呜,父皇。”

李渊和众宰辅们听的是一阵叹息,无不赞叹齐王的仁者胸怀,身居高位还能爱兵如子。

“看来元吉是真的长大了,你说吧,要父皇怎样抚恤这些阵亡的大唐将士?”

“父皇,孩儿愿意把朝廷封赏孩儿的财物全部献给出征的将士,只要朝廷能重赏有功将士和厚待那些为大唐捐躯的勇士,儿臣恳请父皇下旨敕令朝廷给予5000万贯大唐通宝的封赏。”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