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让她们缓几天?你们暂时先住后院,后面还有一进的屋子,就是保存得没有前面好,大侄子,你看可好?”
这么多乡亲们也在这里,众人都没有说话。
竖起耳朵听。
谢临渊下意识地就看向姜沫沫。
他现在学乖了,分不清这种小事情门门道道的,就看姜沫沫。
果然姜沫沫就在他的脑海里说话了。
“夫君,不可。前院是正院,后院次一等,没有道理客住主院,主住次院的道理,今天回村不能让他们拿捏了,要不然,以后不好翻身。”
谢临渊回她道,“那让她们住几天次院?我们住前院主院?”
“也不可,让她住了次院,她们就会赖在次院里不走,想将谢家旧宅一分为二,到时候,收回来也要费工夫,麻烦,今天快刀斩乱麻,宁愿花点小财消灾,也不能退步。”姜沫沫回道。
小夫妻两人可以通过谢宅空间连结,互相在对方的脑海里讲悄悄话,别人听不见。
“行。”
两人交流的时候,谢临渊面无表情,众人的目光都在他的身上,他丝毫也不见波澜。
交流完,谢临渊才道,“云海叔,这事情怕是不太好,我爹的骨灰在,不喜外人打扰,前院后院都不方便住外人。”
眼见着谢云海的脸色更沉了。
那个斜眼的嫂子闻言,就要往地上滚去。
“我不搬,我就不搬,我在这里住了十几年,我大儿子,二儿子都是在这宅子里生下来的,来个人就让我搬,我不搬……”
然后,姜沫沫脆生道,“嫂子,你别往地上滚,我公公的亡灵不安,你住在这宅子里,怕是也住得不安生,当然,你们帮忙看宅子看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们也很感激。
云海叔是村里正,想必家里的日子也能过得挺好,你们是云海叔的长房长媳,不是没地方住的门户,就是搬家麻烦些,那这样吧,我们愿意出十两银子给你当紧急搬家费。
如果实在是为难,要等几天搬也可以,那也顶多拖个两三天,但是丑话说在前头,紧急搬家费那就没有了,嫂子,你自己掂量一下。”
……
人群里有人惊呼。
“十两银子?出手可真大方啊!”
“一家人一年到头,都不一定能挣到十两银子……”
“这还选啥呢?赶紧搬啊!迟早要搬的,本来就是看宅子的人,又没有房契地契,哪能真当自己的家呢,说出去,那多不要脸……”
“可不是呢,换我立马就搬。谢参将家人够厚道了。”
……
那边正在地上打滚的斜眼妇人闻语,不打滚了。
她虽然不想让,可是,事己到此,她终究是个借住的。
房契地契都没有。
人家来硬的,让官府的人来主持公道,把她们一家子扔出去,也是有可能的。
住别人家的宅子,到底是心虚,底气不足。
早搬晚搬那是迟早的事情,今天搬有十两银子,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巨款。
十两银子都可以给儿子娶个媳妇了。
但她还没有从地上爬起来,“十两太少了,二十两现在就搬。”
姜沫沫不语。
谢小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二嫂不说话,就是等她说话。
她就不客气了,“我二嫂给你十两银子紧急搬家费,是看着你们多年帮忙我家看宅子的份上才给的,不是欠你的,你现在得寸进尺,就是敲诈勒索了,这要是告到官府里去,你这个妇人是要下大牢的,说话可想清楚了,别给我云海老叔丢脸,乡亲们都在这里看着呢,你还是要点脸吧!”
那斜眼妇人气得脸色发青,“你,你个小贱蹄子!你给老娘好好说话,你们才不要脸,你们爹给咱们大随国犯了大罪,你们都是罪人后代,你有什么资格在老娘面前叽叽歪歪,不给二十两银子,老娘今天就不搬……”
谢小妹冷笑,“那你不搬,我们去请官府的人来做主。”
谢云海一声断喝,“好了,老大媳妇,滚在地上,成何体统呢!起来说话,赶紧搬家。”
那斜眼妇人接收到公爹凌厉的眼神之后,也不敢再犟,只能委屈地爬起来。
谢梅花去搀扶她,小声劝慰,“大嫂,人家给十两银子搬家费,也够可以了,你们每年住在谢宅,还分了不少的东西,还得了银钱的,人家是主家,你不能霸占主家的宅子,不把关系闹僵,人家是上京里来的人,以后,说不定还有你的好处……”
斜眼妇人才不情不愿地收拾东西去了。
姜沫沫脸上笑容又复出,“还得是云海叔说话管用,云海叔,我们安顿好了之后,定让我夫君提了礼物上门拜谢。”
谢云海听到礼物两个字,回想往年,谢云天回来的那些礼物,眉目舒展了一些。
“妇道人家,思想狭隘,让你们见笑了,什么十两银子的搬家费,我看不用出了,回村就是回自己家,不用破费。”
收拾东西的斜眼妇人,听到这里,顿时就顿住了。
姜沫沫笑道,“一言九鼎,话出口,哪有反悔的,让嫂子临时搬家,确实是不好意思。”
斜眼妇人又继续收。
姜沫沫招呼乡亲们,
“大家伙儿,来来来,吃点糖果子,今天我们刚回村,家里什么也没有,只能拿些糖果子招待大家,等我们把家里理顺序了,还会再请大家来家里吃顿热闹饭,还望乡亲们以后多多关照。”
乡亲们都说客气了。
拿了果子,不用招呼,就帮忙收拾宅子起来。
没过一会儿,就把宅子收拾出来,把那斜眼妇人一家子请了出去。
当然,也出了十两银子的小钱。
就当花小钱消灾了。
忙碌了半天,谢家人终于住进了谢家旧宅。
才关上了大门。
回归了一家人的清静。
谢家两进的宅子,前院收拾出来住人,后院没人住,也没人管,荒草长得厉害,有些地方屋檐瓦片都快烂掉了,暂时没法住人,一家子没有下人,人口也不多,就先住前院。
五间正屋,左右两侧三间厢房,面积也不小。
谢母挑了一间,谢小妹一间,谢大嫂带两个孩子一间,姜沫沫夫妻一间,各自挑了看得顺眼的屋子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