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张团长
“对了,”赵民明突然问道,“你小子什么时候学会做饭了?”
柳三江一愣:“谁说我会做饭了?”
“你大爷说的,说你在山里烤鱼的手艺一绝。”赵民明笑道,“要不今晚露一手?给弟兄们尝尝?”
柳三江摸了摸鼻子:“那不一样,烤鱼谁不会啊。”
“少来这套,”赵民明不依不饶,“今晚就你掌勺,来个铁锅炖大鱼。”
见推脱不过,柳三江只好答应。其实他早就想给孙医生送些热乎饭菜,正好借这个机会。
厨房里,柳三江熟练地处理着鱼。刀光闪烁间,鱼鳞纷飞,鱼肉整整齐齐地切成块状。
“手艺不错啊,”赵民明在一旁看得入神,“比我们炊事班的老孙都强。”
柳三江笑而不语,专心调配着作料。很快,浓郁的香气便从锅中飘散开来。
“差不多了吧?”赵民明坐不住了,“给我盛碗汤尝尝。”
“再等会儿,”柳三江一边添柴一边说,“火候还差点。”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柳三江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站在那里,目光如炬。
“什么好手艺?”中年人开口问道,声音低沉有力。
柳三江还未答话,赵民明已经站起身,恭敬地喊了一声:“团长。”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柳三江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团长。
“闻着香味过来的,”张团长走进厨房,“没想到还真有人在这儿做饭。”
赵民明连忙介绍:“这是柳家寨的柳三江,今天送拥军物资来的。这锅鱼也是他们村里送的。”
张团长点点头,目光在柳三江身上停留片刻:“年轻人不错,有心了。”
就在这时,锅里的汤汁突然翻滚起来,浓郁的香气更加明显了。
“团长要不要尝尝?”柳三江问道。
张团长笑了:“那就尝尝。”
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端了上来。张团长喝了一口,眼前一亮:“好手艺!”
“团长喜欢就好,”柳三江松了口气,“一会儿还有更多。”
“那我可得多叫几个人来,”张团屯长放下碗,“难得有这么好的手艺。”
赵民明在一旁笑道:“要不让他来咱们炊事班得了。”
这话一出,柳三江心里一紧。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怎么能在这里当炊事员?
张团长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摆摆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阿柳,你有什么打算?”
柳三江犹豫片刻,随口说出了自己刚才一闪而过的想法:“我想跟着孙医生学医。”
“学医?”张团长若有所思,“也好,咱们部队正缺医生。”
这句话让柳三江心头一震。他没想到张团长会这么说。
不过如果有机会,也不是不能去部队。如果真的成功了,说不定还能见到哥哥。
一顿饭没吃完,张团长匆匆忙忙的被人叫走了。
就在两人安安静静吃饭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喊道:“书记来了!”
赵民明正端着碗喝汤,听到外头的喊声慌忙要起身,一条腿使劲,身子歪斜。碗里的汤水晃荡,差点洒出来。他脸上闪过一丝慌乱,手忙脚乱地想要放下碗。
柳三江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别动,你腿伤还没好。”
炊事班的灶房里弥漫着浓郁的鱼汤香气,混合着柴火的烟熏味,让人食指大动。锅里的汤还在咕嘟咕嘟冒着泡,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
陈屯长胜大步走进来,目光在赵民明身上一扫而过。他身着一身灰蓝色中山装,虽然有些褪色,但整洁笔挺。“赵民明同志,你这是在炊事班偷吃?特务的案子处理完了?”
语气不善,带着几分责备。炊事班的几个战士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手上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柳三江心里暗叹,这赵民明也是,明明受了伤还要逞强。昨天追捕特务时摔伤了腿,现在走路还一瘸一拐的。
“那个...那特务还没醒,审不了。”赵民明讪讪一笑,眼神有些躲闪,“正好柳家寨送来了些鱼和林羊,给同志们加个餐。”
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又补充道:“伤员那边也炖了鱼汤。”
陈屯长胜眉头紧锁:“你一个人在这吃独食,让其他同志看着像什么样子?”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炊事班的战士们大气都不敢出。赵民明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手中的碗也不知该放下还是继续端着
柳三江正要替赵民明解释,却见陈屯长胜话锋一转,脸上的严肃化作一丝笑意:“给我也来一碗,尝尝到底有多好。”
赵民明如蒙大赦,连忙把手中的碗递过去,脸上堆满笑容:“书记您尝尝,可香了!这是柳家寨打来的野生鲤鱼,肉质鲜美得很。”
“你自己吃吧。”陈屯长胜摆摆手,目光柔和了几分,“我就喝点汤就行。你是伤员,多补补。”
柳三江见状,赶紧从锅里盛了碗汤递过去。汤色乳白,飘着几片葱花,香气四溢。“目前口感还欠点火候,多炖一阵子味道更香。”
“柳三江同志。”陈屯长胜接过汤碗,目光落在柳三江身上,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我记得你,你在本地可是大神级人物!还记得我吗?当初那朵大红花,可是我给你戴的。”
柳三江心中一动,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去年秋天的事了,他带领巡山队抓获了一伙盗伐分子,立了大功。
“领导,我要向您检讨。”他低下头,声音有些局促。
“哦?”陈屯长胜喝汤的动作一顿,眉毛微挑,“犯什么错了?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好说。”
“那朵大红花...我给裁开了,做成红领巾发给屯子里的孩子们了。”柳三江说完,偷偷观察着陈屯长胜的表情。
“红领巾?”陈屯长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放下手中的碗,“你懂得红领巾的意义?”
炊事班的战士们也都竖起了耳朵,好奇地看着这边。就连赵民明也顾不上喝汤了,专注地听着两人的对话。
“我了解安源儿童团的传说。”柳三江回答,声音渐渐坚定起来,“我是青龙岭少年先锋队队长,想着也学他们的样子。关外天冷,红领巾戴在脖子上比胸前的红飘带方便。”
陈屯长胜放下碗,来了兴致:“说说看,你还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