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她轻盈地退到房间里,先是细致地理了理头发,让每一丝秀发都柔顺服帖,接着又抚平衣服上的褶皱,整理好裙摆,确保每一处都整齐美观。随后,她轻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那模样,宛如一位即将登台的明星,认真地做着演出前的最后准备。
她神情专注地说了句:“听好了。”便半伸出右手,姿态优雅地唱了起来:
“他在夜里把灯点,西书五经读几遍,是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守在一边。”
“她在灯下把墨研,荆钗布裙一双眼,看他寒窗苦读十年,誓要上得金殿。”
她一边唱着,一边昂首挺胸,配合着歌声做出各种动作。那些动作虽不复杂,却恰到好处,举手投足间,尽显她曼妙的身段,仿佛将歌曲中的画面生动地演绎了出来。
“送良人到渡口,她说一生也为你守候。他说等我金榜题名,定不辜负你温柔。”
“十八年守候,她站在小渡口。十八年温柔,他睡在明月楼。”
“那孤帆去悠悠,把她悲喜全都带走。千丝万缕堤上的柳,挽不住,江水奔流。”
“看春花开又落,秋风吹着那夏月走。冬雪纷纷又是一年,她等到,人比黄花瘦。”
唱到中间一段时,她巧妙地变换声音,用韵味十足的京腔演唱,那独特的腔调,无疑是这首歌的精髓所在,瞬间将歌曲的情感渲染得更加浓郁。
等她唱完第一段,我忍不住说道:“好了…”她却意犹未尽地回应:“还没好呢。”
她稍作停顿,像是在寻找合适的节奏,随后继续深情地唱道:
“她在夜里把灯点,江阔云低望几遍。云里几声雁断,西风吹散多少思念。
“想他灯下把墨研,一字千金是状元。等他衣锦还乡,等过一年又是一年。”
“谁打马渡前过,回身唤取酒喝一口。低声问是谁家姑娘,如花似玉为谁留。”
“十八年守候,她站在小渡口。十八年温柔,他睡在明月楼。”
“那孤帆去悠悠,把她年华全都带走。千丝万缕堤上的柳,挽不住,江水奔流。”
“看春花开又落,秋风吹着那夏月走。冬雪纷纷又是一年,她等到,雪漫了眉头。”
“听醒木一声收,故事里她还在等候。说书人合扇说从头,谁低眼,泪湿了衣袖。”
“她走过堤上柳,夕阳西下的小渡口。风景还像旧时温柔,但江水,一去不回头。”
唱毕,她轻轻一招衣袖,有板有眼地做了一个收场的姿势,仿佛将歌曲中的情感完美地收束起来。我看着她笑意盈盈地走过来,满心欢喜地问:“怎么样?好听吗?”
我真诚地点点头:“好听。”她兴致勃勃地接着问:“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我摇了摇头:“不知道。”
她眼中闪烁着光芒,耐心解释道:“这首歌歌名叫《如花》,是一个叫河图的人唱的。这个人唱了很多古风歌曲。”
如花,如花。岁月如花,美誉亦如花。单从名字听上去,这无疑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词汇,仿佛能让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与浪漫的故事。
然而,现实与想象却存在着差异。有关“如花”的故事,无论是在歌里还是歌外,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模样。
歌里的“如花”,演绎着一个没有结局的凄美故事,而歌外的“如花”,却因周星驰的影视作品而被烙下了别样的印象,与这诗意的名字形成鲜明反差。
她微微眯起眼睛,沉浸在故事之中,缓缓说道:“这首歌里面讲了一个故事。男女主角从小便是青梅竹马,男孩一心苦读,渴望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踏入皇庭金殿。而女孩则始终陪伴在男孩身旁,为他掌灯,为他研磨。”
“等到男孩长大,要进京赶考了。女孩送他到渡口,深情地对他说,我会一首等你回来。男孩也坚定地回答,等我金榜题名后,一定会回来娶你……”
她的声音渐渐低沉,带着一丝感慨:“女孩…就这样等了十八年…等到那远去的孤帆,将女孩的青春年华全部带走,等到雪花染白了女孩的眉头,可是…男孩却始终没有回来……”
我静静地听着她讲述,心中明白,她唱这首歌,并非仅仅是为了展示歌喉,而是想通过这首歌,向我传达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
她突然看向我,目光中带着一丝探寻:“你猜,那男孩为什么没有回来?”
我陷入沉思。听到这个问题,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中的,往往是男主角辜负了女主角。可能是金榜题名后,贪恋名利,狠心抛弃了女主角;又或者是被公主相中,做了那负心的陈世美。
但我内心却有不同的想法。在她刚才唱歌的时候,我对一句歌词印象深刻:“等我金榜题名后,定不辜负你温柔……”
金榜题名后!金榜题名谈何容易啊!那是无数寒窗学子梦寐以求却又难以企及的目标。
我缓缓说道:“他可能是名落孙山了吧。”她追问道:“名落孙山,就不回来了吗?”
我一时语塞。我并非不知如何回答,而是敏锐地察觉到,她的这个问题看似在探讨歌里的故事,实则是在试探我的内心。
我,与歌里的男主角有着相似之处。如果我历经十年苦读,最终却名落孙山,或许我也会选择不回来。
她微微颔首,接着说:“在网上,有很多人都在猜测这首歌最后的结局。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男孩金榜题名后,被皇帝招为驸马,男孩不愿从命,皇帝便将他囚禁在明月楼里,使他无法衣锦还乡。”
她轻轻一笑,眼中带着一丝欣慰:“不过,你的猜测才是正确的,男孩其实并未金榜题名,而是名落孙山了。”
“河图在推出这首歌之后,又发行了另一首歌,叫做《如梦》。这首歌讲述的就是男孩的故事,它的最后一句歌词是:春庭明月冷,寥落不还家;输了年少,负了她。”
春庭明月冷,寥落不还家。
若无凯旋归来日,便是埋骨他乡时。这曾经是多少怀揣梦想的少年,豪情万丈立下的壮志宣言啊!当初信誓旦旦地说“寥落不还家”,后来就真的没能“还家”。
当初坚定地表示若不能功成名就、白衣振眉地“凯旋归来”,就算“埋骨他乡”也无怨无悔。后来,竟真的应验了这句话。
或许…或许现在的我,还无法完全领悟一个道理:人有时候,要学会认命,要懂得认输。
但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如今的我,还太过年轻,心中满是热血与抱负,又怎能轻易认输呢?怎能像那些历经沧桑、年纪迟暮的老人一样,感慨着:“平凡是福,人生如梦,一切到头来都不过是一场空……”
我并不否认平凡的可贵之处,但我反对将碌碌无为美化成平凡可贵。
这些年来,我读书、修心、悟理,努力提升自己的心境,试图看透人生的种种。可终究还是太过痴狂,嗔念未消,执念太深。
她唱歌本意是想让我舒缓心情,可我的心情并未因她的歌声而好转。她所提出的问题,太过深沉,让我的思绪愈发沉重。
她似乎察觉到了我的低落,将凳子轻轻移过来,紧挨着我坐下,轻声细语地说:“好啦,别再愁眉苦脸的了,开心点好不好?我不想看到你这个样子,你不开心,我也开心不起来了。”
我看了看她,又转头望向外面静静流淌的沱江,提议道:“我们出去走走吧。”
从我们住的地方到虹桥距离很近,但我并未选择前往。在凤凰这个充满韵味的地方,上午的游人数量相较于下午和晚上要少很多。此时的沱江边上格外安静,不仅行人寥寥,江畔的酒吧也还未响起热闹的音乐。唯有那一弯清澈见底的江水,潺潺流淌,我能清晰地听见流水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微风顺着江面轻柔地吹来,如同情人温柔抚在脸上的手,让人感到无比惬意。她轻轻挽住我的手臂,说道:“我们今天就在这儿好好休息一天,好不好?”
我漫步走到跳岩边,抬脚跨了上去:“好。”她见此,连忙在后面急切地叫了一声:“等我。”
我转过身看向她,只见她身着长裙,脚踩一双高跟鞋,本就胆子小的她,面对这跳岩自然有些胆怯。我微微一笑,转身走回她身边,向她伸出了右手。
她脸上绽放出温馨的笑容,轻轻地牵住了我的手。
我走在左边,她走在右边,清澈的江水就在我们脚下欢快地流过,江中的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浮动,仿佛在翩翩起舞。
我抬头望向天空,天空湛蓝如宝石,只有两三片淡淡的云朵,在广阔的蓝天下悠然游走,如同画卷中的点缀。
当我们走到跳岩的三分之一处时,她突然说:“等一下。”我疑惑地看向她:“怎么了?”
她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紧紧地抓着我的手,缓缓地在跳岩上蹲了下去。
她这一蹲,裙摆瞬间被碧绿的江水打湿,但她似乎并不在意,微微倾着身子,尽量伸出右手,小心翼翼地把手放进江水里,惊喜地叫道:“呀,这水好冰呀,像泉水一样。”
我微笑着看着她欢快地拨动着江水,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过了一会儿,她站起身来,我正打算继续往前走,却没想到她突然伸出湿漉漉的右手,轻轻地放到了我的脸上:“是不是很冰?”
我的左脸被她的手瞬间打湿,江水确实很冰,但此刻,这似乎不仅仅是江水冰不冰的问题。我下意识地握住她的手,轻轻地将她的手放了下来:“我们走吧。”
踏上跳岩的对岸,眼前是一条宁静的小巷。巷子的两边,林立着一家家卖手工艺品的小店,每一家的装修都独具匠心,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仿佛将人带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沿着小巷一首走到尽头,便是一座风雨桥。走过风雨桥,我与她又回到了右岸。
右岸的风景相较左岸,更加秀丽迷人。然而此刻的我,却并没有太多心情去欣赏这如画的美景。我只是单纯地想出来走走,让心头那压抑的情绪得到些许释放。
只有在心境平静的时候,我才能保持理智,做出日后不会让自己后悔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