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扶苏逆袭:用蜂窝煤重铸大秦

第二十五章 暗流涌动:咸阳宫的杀机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扶苏逆袭:用蜂窝煤重铸大秦
作者:
小小鱼儿自在游
本章字数:
5844
更新时间:
2025-05-19

上一章说到,萧何把手一挥,后面早有人把锄头、犁耙和种子的样品摆到了陌刀团的战士们面前,然后说道。

“王团队,任务己经明确,工具己经提供,余下的,就要辛苦陌刀团的战士们了。”

王敏对着萧何、蒙恬、王离一拱手,然后接着说:

“请萧大人、蒙将军、王将军放心,陌刀团坚决完成公子交给的任务,为上郡百姓垦荒探索好经验。”

他又回头对着陌刀团围过来的营长、连长、排长们说,“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坚决完成任务!”只听得大家大声地回答。

在军队开始垦荒的同时,上郡各地的百姓、流民也在积极行动,山区、荒地、沼泽、山坡,到处都是开垦荒地、种植粮种的忙碌身影。

扶苏和萧何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开垦的队伍,心中充满了希望。

在上郡的垦荒工工作热火朝天的进行时,在咸阳,赵高的府邸里,赵高正在寝殿外转磨。

这几天,他派去上郡的探子混在商队里回来,给他专门汇报了上郡各地军民团结一致,热火朝天的开荒情景。

赵高一想,上郡怎么团结起来了?那懦弱的大秦公子扶苏,怎么会想到这些方法呢?

不行,如果让他真的把上郡建设好了,民众衣食无忧,那么始皇陛下岂不就会认为扶苏有能力,从而忽视胡亥公子呢?

但如果仅仅是扶苏组织百姓开垦荒土、种植农作物,肯定无法给秦始皇进献谗言的。

还有什么事情可以作为借口呢?

赵高便继续对探子问道,“近段时间,上郡除了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还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吗?”

探子认真回想了一下,便说,

“现在上郡的集市规模更大了,也更开放了,不光大秦的人可以进来做生意,连匈奴人、东胡人等都进来做买卖了。不知道这个算不算?”

“他们主要卖什么?”赵高掐断了拂尘穗子。

“除了蜂窝煤与火炕换马匹,还有铁换锅羊毛,茶叶换金银,白酒换貂皮等等,胡商还捎带...”

探子突然结巴了,“捎带有扶苏公子新编的《农谚百则》。”

月光照得赵高的脸像抹了层青釉,他忽然把断穗子塞进探子衣领:

“明儿起,你就改卖漆器,回到上郡,再看看上郡到底与匈奴有什么交易。”

赵高的眼睛盯着探子说道,“只要上郡有什么危及大秦的事情,要及时汇报,你知道吗?”

“好的,大人,我一定死死地待在上郡,及时向您汇报有关情况。”探子胆颤心惊地回应道。

花开两枝,我们把目光再回到上郡。

寒风卷着沙粒,在上郡的上空上下飞舞,形成的沙尘暴,让人睁不开眼。

一身军装的蒙恬,走在上郡城外某山脉下方的平原上,这里有根据扶苏指令,新建成的边境自由贸易市场。

当初,扶苏提出要建立这个市场时,蒙恬等武将都不太支持,

因为会影响他们的军队防御计划,万一匈奴或东胡军队来攻,这里将存在很大的风险。

因为在城外,没有高大的城墙可以依托;

同样也因为在城外,敌人可以有若干条道路进攻这里,而上郡这边,则只能用战士的血肉来抵抗。

但萧何非常支持,他认为军队只要维护好现场的秩序,保证所有人按市场的要求执行,那么所有进入这个市场的人都会变成市场的受益方,

万一有敌人来袭,那么这个市场上的所有力量,包括大秦、上郡、东胡、匈奴等,都会一起反对,

这是谁都无法忽视的力量,也是保证这个市场不会受到攻击的关键。

走在边境自由贸易市场里,蒙恬带着亲卫边走边看,寒风中的他,不自觉的紧了紧羊皮袄子,眯眼望向市场里喧闹的人们。

回忆起建设之初,这里原本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交锋,坑洼不平的地上,什么东西都有,就是不长庄稼。

但经过半年的建设,原本荒芜的野地,如今立起来了一排一排整齐的房屋,

更远一点的地方,则也整齐有序地建立了帐篷或毡帐,不同的产品按功能分区,匈奴人、东胡人、大秦人的叫卖声、询价声、吵闹声,

混着上郡商贩的吆喝声,在干燥的空气中碰撞,好像置身于一个闹轰轰的环境里。

“大人,今日又来了三支东胡的商队。”亲兵蒙一凑过来低声道,手指向远处刚卸货的驼队。

那些骆驼背上捆着的皮囊鼓鼓囊囊,几个东胡汉子正用弯刀割开绳索,雪白的羊毛顿时像山洪般倾泻而出。

蒙恬点了点头,然后不动声色地继续向前,他边看边走,仿佛就是在闲时散步。

“走,去看看铁器区。”蒙恬对亲卫说道,便抬脚走向集市深处,皮靴碾过散落的羊毛,在黄土地上拖出细碎的痕迹。

在铁匠老吴的摊位前,围着七八个匈奴人,他们黝黑的手指正着新铸的铁锅。

老吴用沾满煤灰的袖子抹了把脸,故意用带着陇西口音的胡语嚷道:

“三层钢底,烙一百张胡饼都不带黑的!”说着抄起铁勺往锅底狠狠一刮,刺耳的金属声惊得旁边羊群一阵骚动。

匈奴汉子布日赖德突然“唰”地拔出镶宝石的匕首,周围胡商齐刷刷按住刀柄。

老吴眼皮都没眨,反倒把脖子往前一伸:“你试试?咱老吴家的锅,砍卷了刃分文不取!”

“锵!”匕首在锅沿拉出一串火星,布日固德翻过刀刃查看——锋口连个白印都没留。

他金牙一闪,突然用生硬的秦语说:“十口锅,一块金。”

手指弹了弹腰间鼓胀的皮囊,牦牛皮的腥膻味顿时弥漫开来。

“您这价砍得比匈奴马刀还狠呐!”老吴一脚踩上木箱,露出靴底磨穿的破洞:

“瞅见没?去年换的狗头金就够补个鞋底!”

他突然压低声音:“八块金,再饶您个煤炉秘法——往炉膛抹层盐,烧起来不带烟。”

布日赖德眼珠一转,手指在狗头金上着,金块上还沾着草原的泥土。

他眯起眼睛,脸上的刀疤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狰狞:“两块金,不能再多了。你们秦人的铁,哪有我们匈奴的马刀耐用?”

老吴“嘿”地一声笑了,从摊位下抽出一把缺口斑驳的匈奴短刀:

“客官您看,这是上个月从战场上收来的。刀刃都崩了,刀背倒是完好——”

他用铁锅在刀背上重重一敲,“当”的一声脆响,刀背应声而裂,

“您家的马刀,用的怕是掺了沙子的铁吧?”

周围的匈奴人顿时骚动起来,几个年轻的战士涨红了脸,手己经按在了刀柄上。

布日赖德却突然大笑,金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好个伶牙俐齿的秦商!三块金,外加三张上等貂皮。”

“老吴啊,你这就不够意思了。”一个带着浓重陇西口音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穿着羊皮袄的精瘦汉子踱步而来,腰间挂着的铜秤叮当作响。

“上个月你卖给月氏人,八口锅才要了五块金。”

老吴脸色一变,急忙摆手:“马掌柜,这话可不能乱说!那批锅可没加厚底......”

马掌柜己经走到两人中间,铜秤“啪”地往案板上一放:

“这样,我做主,十口锅西块金。老吴你也别喊冤,我知道你从邯郸进的生铁价钱。”

他转向布日赖德,“这位头人,以后每月初十,我的商队都会带二十口这样的锅到阴山脚下,价格就按今天的来,如何?”

布日赖德眼中精光一闪,突然伸手抓住马掌柜的手腕:“你认识阿史那部的马队?”

【本章悬念】:“作死啊!”茶商老陈跳脚大骂,却见少年们从怀里掏出个古怪物件——一个精巧的黄铜圆盘,上面布满细密的孔洞,盘底连着个竹制风箱。

少年麻利地转动把手,呼呼的风声中,炭火瞬间窜起半尺高的火苗,陶壶里的水转眼就咕嘟咕嘟沸腾起来。

蒙毅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是墨家最新研制的“旋风火炉”,本该只配备给边军斥候使用。

他清楚地记得,半月前白菱献图时说过,这炉子能在一刻钟内烧开三壶水,是夜袭时热食的利器。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