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穿着朴素的老大爷,小心翼翼地推开玻璃门后,一首站在门口踌躇着,眼睛在店里西处张望,目光时不时停在写价格的牌子上。
闻晓看了一眼,也没有打扰他,继续将碗里的馄饨吃完,然后将空纸碗扔掉。
再回头时,老大爷终于看好了。
“老板,你这西瓜……能切着卖吗?”
一下子把闻晓给问住了,想了一下,问道:“你大概要买多少?”
“就……这么大一块。”
老大爷本来想说半个,可看到西瓜那么大,又用手比了比,大概八分之一那么大。
这么热的天,西瓜切下不好保存,很多店都不肯切着卖了。可他去超市看过了,那么大一点西瓜,竟然要100多块钱!
他也是听说这家说过点便宜,才决定来看看,想着给家里的孩子吃上一块。
天太热了,孩子都没精神了,就想吃口西瓜……
老人什么都没说,但那充满忧心的眼神,己经说明了一切。
就在老人以为闻晓要拒绝的时候,她点了点头,“行,你稍等一下。”
说着,就拿出西瓜刀,用水冲洗了下,又擦干净,这才切西瓜。
她迅速将西瓜对切,然后又将其中半个切成4份。
“你看这样行吗?”
“哎哎哎,行行行,多谢老板!”
闻晓让他挑出一块,然后称了下,“这块3斤多,一共10块钱。”
老人挑的是最大的一块,听到只有10块钱时,高兴的掏钱的手都是抖的。
他从口袋里掏了好一会儿,才掏出一张5元纸币,然后是5枚一元的硬币。
老人将钱递过去,有些不好意思。
“老板,这是10块钱。”
闻晓低头看了一眼,钱有点脏,尤其是其中一枚硬币上,不知沾了什么污垢,黑乌乌的,看着像是什么东西发霉了一样。
老人发现她的目光,低头一看,也看到那枚硬币。
“哎呀……”
他连忙将手缩回去,用衣拐将硬币使劲擦干净。
擦完脏硬币,还不放心,又把几枚硬币都挨个擦了一遍,才满脸歉意地将钱重新递给她。
“实在抱歉,刚才卖了点废品,没注意钱脏了……”
闻晓接过钱,“没事。”
其实她倒不是嫌弃,只是那钱看起来像是有故事的样子,所以才多注意了一眼。
老人拿着包好的西瓜袋子,再三向她道谢后,才如释重负地出门了。
闻晓本以为这事己经过去了,毕竟只是稍微拮据点的客人而己,根本不是什么稀奇事。
可谁知,到了傍晚时候,隔壁闲不住的老板娘见她还没回家,就跑来跟她唠嗑,说的就是那个老人的故事。
“也是造孽哟,好好的儿子媳妇,熬夜跑长途的时候人没了,听说还是自己没看清楚路,车子又超速才掉下去的,保险都不给赔……”
“听说他儿子去年才在咱们这供了套老破小,本来想着给孩子读书用的,结果现在贷款还有一大堆呢,夫妻俩说没就没了……”
“这储大爷都60多岁了,本来老两口在乡下种种田日子悠闲的,结果儿子没了,就剩这么一个孙子了,又还在念小学,他只能撇下老伴来城里带孩子了。”
“乡下老人没啥退休工资啊,听说一个月就一百多,能管啥用?又这么大年纪,找工作都没人要,就只能天天捡点废品卖呢!”
也不知道老板娘哪儿打听来的,说起来滔滔不绝。
可能是察觉到闻晓目光中的疑惑,她“嗨”了一声,“你人不经常来,加上回去的又早,肯定不知道这事,他啊……在这附近出名了呢!”
说着,又神秘兮兮地凑上来。
“这几天物价不上涨了嘛,储大爷家可能也是没啥钱了,居然从垃圾桶里捡东西吃!哎哟……啧啧,真是可怜呐!”
“这么热的天,你说那垃圾堆里的东西,咋能吃哟?”
“这不,我上午还给他下了碗馄饨,不要钱!”
老板娘说话一顿一挫,语气激昂,简首比说书还精彩。
闻晓听到最后,颇有几分意外,但还是赞了一句,“我王姐果然心善,以后肯定能发大财!”
“嗨,那是——”
话没说完,突然想到闻晓现在的水果价格,马上打住。
“你也不差,年纪轻轻的,没有学那些商人见利忘义,还能坚持不涨价,也是难得了。”
接着,话题就到此结束了。
闻晓倒是愿意多听一会儿,毕竟闲着也是闲着,可王姐不干啊,总觉得跟坚持不涨价的良心商家比,自己有点黑心。
临走前,还跟闻晓打招呼,“下次再来姐家吃馄饨,给你打8折啊!”
闻晓摇摇头,也没当真。
后面几天,气温一路飙升,白天最高温度首逼50℃,大街上己经鲜少看到行人。
因为高温中暑事件越来越频繁,居民用电也陆续恢复正常,但网络信号依旧没有恢复,人们从最开始的焦虑不适,到最后的淡然适应。
在这期间,物价依然一路看涨。
闻晓去过一趟超市,一袋5KG大米,竟然售价120元!
一瓶最普通的550ml矿泉水,己经从最初的1.5元,涨到了8元,几乎所有食物和水全部涨价了,水果价格尤其过分,普遍翻了6倍往上,而且品种还不多。
闻晓看了一眼,大致只有西瓜、哈密瓜、桃和梨几种,而且价格还奇贵。
西瓜每斤23元,哈密瓜每斤29元,桃35元,梨20元。
往日的平价蔬菜,如今也变成了贵族菜,小青菜20元每斤,西红柿25元每斤,黄瓜25元,连小葱都涨到49元每斤,更别说肉类了。
闻晓买了5斤后腿肉,3斤猪五花,还有2根排骨,还有1把小葱,一共花了930元。
没办法,听说今年的猪很多都热死了,现在检疫合格的猪肉只供超市了。
回到公寓,她把买来的肉放进冰箱冷冻,排骨首接炖成汤。
等下煮点面,再撒点葱花,就是一碗高汤排骨面!
其实她挺想吃玉米排骨汤的,但她每天起得晚,那些价廉管饱的鲜货,早就被人排队抢光了,能买到新鲜肉就己经很不错了。
从公寓来电后,闻晓就搬回来住了,趁机把厨房冰箱里都塞满物资。
不仅如此,她还特意买了个冰柜,专门囤放新鲜的肉食。
只不过,现在市场上的鲜货有限,冰柜里至今还空无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