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座的众人并不乐意,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给了这么多彩礼钱,却只吃这么点?” 人群中开始纷纷议论,对贾张氏进行了猛烈抨击。“我花了这么多钱,在外面随便哪家饭馆都能吃得比这儿强!你这不是浪费我的钱吗!”
贾张氏被众人的怒气激得推搡不止。她原本打的小算盘如今完全露馅了,但来赴宴的客人却不肯罢休。
他们大声叫嚷着要求贾张氏退回彩礼钱,并表示不想在这里吃饭了。这顿筵席成了历史上最短暂的一次。
仅仅不到十秒钟,大家就把自已的钱收回,纷纷离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面对几桌丰盛的菜肴,贾张氏一下子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食物太多,吃不完,也放不住。
钱没了,希望没了,贾张氏的脸上立刻笼罩上了愁云惨淡。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工厂派了人来找贾张氏,告知她的命运。“贾张氏,你在哪儿?我是从轧钢厂来的。” 未走散的人们指了指瘫坐在地上的贾张氏。
那位年轻人见到她后立即上前说道:“根据工厂的决定,因为你有案底,不符合用工要求,你已经被解雇了。另外,我们刚刚接到通知,你已经结婚了,所以贾家的房子不再属于你了。
你需要尽快搬家,把房子腾出来,现在房子属于贾梗。”
“你有三天的时间,必须搬走,你现在已经不再是贾家人了。”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贾张氏目瞪口呆。“不,你说的不是真的。这房子是我的,是我的,谁也不能夺走!”周围的人也是一片震惊,他们都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工厂分的房子竟然会被收回。
即便是在看热闹的人,此刻也感到一丝忧虑,担心自已的房子会不会也有相同的命运。于是,纷纷围着这位年轻人问个不停。
“同志,房子怎么会收回呢?别吓唬我们啊!”“对啊对啊,你能跟我们说清楚是怎么回事吗?”
人群将这位年轻人围得水泄不通,迫于无奈,他只得解释:“请各位安静一下,听我说清楚。”
“工厂分配给你们的房子,只要当初分配的那一户人家的直系亲属仍在,就可以继续居住使用这套房子。例如贾家的房子本来是分配给老贾的,老贾去世后归贾东旭。贾东旭离开后,房子就该归贾梗。”
“但我们刚刚收到通知,贾梗有犯罪记录,不仅去过少管所,还在监狱蹲过。他已不具备回工厂工作的资格,他的社会背景不合格。”
“因此,这套房子不能再归属贾家。贾家人必须立刻搬出去,自行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希望大家理解,不要责怪工厂无情。工厂有很多人在等着上岗,现在一个岗位空了出来,需要给新员工安排宿舍,不能再让有不良记录的人继续占用国家资源。”
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尽管对贾家当前的困境感到难以置信,
但人各有志,自家的事还是得自已解决,哪能去管别人的闲事。更何况,大家都不愿意卷入贾家的事端。
特别是刚才贾张氏表现出的跋扈无理,使得人们对她更加敬而远之。
唯一还在关心贾张氏境遇的,估计只有新婚不久的崔大可。原本崔大可期望,娶了贾张氏就能在城里安顿下来。
没想到才过两天,贾张氏都不得不离开城市,更不用说他这个农村户口了。
此时,崔大可内心无比绝望,却又无可奈何。
既然已经结了婚,贾张氏也不可能跟他离婚。他对未来的生活道路感到极度迷茫。
听到这些,贾张氏瞬间昏了过去。她已经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一切。这样的处境令她难以承受,甚至希望能就此永远昏迷不醒。
过了一会儿,她慢慢恢复了意识。
她意识到自已不是一个人,还有崔大可在身边支持她。
贾张氏并不知道崔大可的真实背景,以为他是城里人。
因此,心中的忧虑减轻了许多,认为崔大可能够供养她。她马上来到崔大可面前,满怀希望地问道:
“大可,你是城里的户口吧?你应该有配给吧?你能养活我吧?”崔大可顿时陷入尴尬,心想:
我都指着你养活我呢,现在却让你养我,这不是得饿肚子吗?此时,他真的束手无策。
为了能在城里生活,他在乡下已经树敌无数。
现在的他更不敢回去,生怕中途遭到报复,丢掉性命被抛弃在荒郊野外。
贾张氏的情况更加糟糕,她的娘家亲人大部分已经不在了。娘家那边什么都没有,连块地都没留下。
回到乡下,她既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也没有地方可以居住。
多年来没回过乡下,以前的房子恐怕早被人占了。此时,围观的人群才发现,
原来崔大可是农村户口。
当初贾张氏为何会嫁给他呢?这确实让人不解。
通过崔大可的解释,贾张氏才了解到,原来他是农村户口。这让贾张氏感到命运的无情捉弄。
之前贾张氏的确深爱着崔大可。
但现在,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系,哪里还能谈情说爱?更不要说嫁给一个农村户口的男人了。
自已的生计都难以为继,怎么可能再负担另一个人的生活?作为一个农村户口,在城里根本找不到工作。
没有门路的话,根本安排不了任何工作。
因此,贾张氏对崔大可能找到一份工作来养活她的希望几乎不存在。
而且当年,贾张氏嫁给老贾时,是有可能直接转为城市户口的。但那时她没有这么做。
那时家有一个人是城市户口,另一个人是农村户口的情况会稍微好些。农村户口可以带些土特产补贴城市生活。
当时的城市户口还没有定量配给的概念。
直到后来实行了定量配给,想改回城市户口就变得极其困难。没有门路的话,几乎是办不到的。
因此,贾张氏至今仍是农村户口,没有定量配给的待遇。之前的粮食还是依靠贾家的粮本来解决的。
如今贾张氏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她手头的500元存折——她的棺材本。
这笔钱包含老贾和贾东旭的抚恤金,以及秦淮如过去经常给她的赡养费。这些钱她好不容易才积攒下来的。
这点钱最多只能勉强维持她几年的生活,而且没有粮本,她连购买的凭证都没有。没有凭证根本买不到生活必需品。即使在市场上购买,也得加价。这样一来,这点钱很快就会耗尽。
这时,前来传达消息的小同志不顾贾张氏和崔大可面如死灰的表情,直接说道:
“这是工厂下发的文件。”
“你们最晚必须在三天内搬出去,如果届时仍未搬离,会有人来强制执行。”
这对夫妇如今在城中失去了所有的依靠,此刻脑子一片空白,呆若木鸡地站在原地。
既然情况已经交代清楚,小同志也不再多管这桩棘手的事情,转身离开。留下了二人面对即将降临的街头流浪命运。
围观的群众纷纷散去,没有人再去理会贾张氏,生怕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她缠上。那将是一个难以摆脱的麻烦。
院子瞬间恢复了寂静,只剩下贾张氏和崔大可瘫坐在空地上的桌旁。从最初收取彩礼时的欣喜,到现在的绝望,这巨大的情绪反差让两人都难以承受。直到天色渐暗,他们才缓过神来,默默地起身,看着眼前乱糟糟的院子,心里百感交集。桌上摆放的丰盛菜肴依旧未动,四张桌子上的二十盘菜将支撑他们接下来的日子。
两人赶紧开始收拾食物。毕竟吃完这一顿后,以后的生活将变得更加艰难。
此时的他们像被一根绳子系在一起的蚂蚁,如果不互相扶持,可能真的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夜晚降临,贾家大院里,贾张氏和崔大可静静地坐在桌旁,一言不发,各自的思绪万千。
贾张氏心中充满后悔,为什么要和崔大可结婚?愤怒与悔恨交织在一起,从前对崔大可的深情,如今变成了刻骨的憎恨。她完全忘记了之前二人的亲密无间,当时因 ** 被发现,她被迫选择了结婚这条唯一的出路,甚至是她自已先提出要结婚的。
但此刻,她的脑子里只有这一个念头:
都是因为崔大可,不仅让她失去了房子,还让她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贾张氏的脸色变得越来越扭曲。
与此同时,崔大可则在想着李建军,他在想李建军是否能帮他们一把。
最初是崔大可提议和贾张氏结婚,现在出了问题,他是否应该负责?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李建军精心策划的。
他们的婚讯也是崔大可提前告诉工厂的,如今的困境全是由李建军一手造成的。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如果不是崔大可为了在城市中扎根而出此下策,最终与丁秋南成婚;如果不是贾张氏一再图谋他的财产,这样的事原本是不会发生的。人总是自私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已活命。
就像崔大可为了在城市中站稳脚跟而不惜采用非常手段一样;贾张氏一家为了生存,一直依赖于榨取傻柱的劳动力过活;李建军也是如此,一切都只为自已的利益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