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用“钞能力”暂时摆平了嫡母王氏这个麻烦,林悠悠感觉浑身轻松,搞钱的劲头更足了。肥皂生意己经步入正轨,有“集卡”活动加持,销量稳定,是时候开辟第二战场了!
她的目光,锁定了工坊角落里那几个正在小火慢炖的瓦罐——里面是她的“珍珠玉露”试验品。
“奶茶!肥宅快乐水!古代版!”林悠悠搓着手,围着瓦罐打转,眼神热切,“这可是暴利行业啊!想想看,甜甜的,香香的,喝了让人心情愉悦……在这娱乐匮乏的古代,绝对是降维打击!”
然而,理想很,现实……依旧充满怪味。
小翠苦着脸:“小姐……这羊奶味儿……去不掉的膻味,加了糖和茶末,反而更怪了……像……像馊了的甜水……”
林悠悠凑近闻了闻,一股混合着羊膻、茶叶涩和饴糖甜腻的诡异气味首冲鼻腔,确实让人有点上头。她舀了一小勺尝了尝,眉头立刻拧成了麻花。
“呸呸……又腥又涩又甜腻……这口感……绝了!” 社畜的韧性让她没有放弃,“不行!必须攻克口感难关!肥宅快乐水不容玷污!”
她开始疯狂回忆现代奶茶的构成:奶+茶+糖+小料(珍珠/芋圆等)。
奶:羊奶膻味重,牛奶太贵(暂时用不起)。去膻是关键!
茶:古代是团茶、抹茶,苦涩味重。需要找到替代品或者改良。
糖:饴糖(麦芽糖)甜度不够,杂质多,有股怪味。需要更纯净的糖源。
小料:灵魂!没有珍珠的奶茶没有灵魂!
“一个一个解决!”林老板化身技术攻关小组组长。
1. 奶源去膻:
尝试多次煮沸:效果一般,膻味顽固。
加杏仁粉:斥“巨资”买了点杏仁磨粉加入,膻味有所减轻,但多了股杏仁的苦味,且成本飙升。
加姜片/肉桂:味道更诡异,像药汤。
最终方案(妥协版):多次煮沸 + 少量杏仁粉 + 大量饴糖掩盖!成本可控,膻味勉强能接受(自我催眠)。
2. 茶底改良:
尝试用便宜茶叶末多泡几次,滤掉渣滓,取其淡色:茶味太淡,像刷锅水。
尝试用炒米、炒豆等代替茶香:味道不错,有焦香,但成本高,且不像“茶”。
最终方案(瞎搞版): 少量劣质茶叶末 + 大量炒米(增加焦香和饱腹感?)一起煮!名曰:“米香茶底”!反正古人没喝过奶茶,糊弄过去就是创新!
3. 糖源升级:
饴糖是主流,但杂质多,甜腻发齁。寻找更纯净的糖?蔗糖?那是奢侈品!暂时用不起。
最终方案(将就版):继续用饴糖!但控制用量,靠“米香”和“奶(膻)”来平衡?自欺欺人。
4. 灵魂小料 - “珍珠”:
没有木薯粉!想都别想!
尝试用糯米粉搓小圆子:煮熟后软塌塌,没嚼劲,一泡就烂。
尝试用面粉+淀粉:口感硬,像没熟的面疙瘩。
最终方案(凑数版):还是用糯米粉!但少加水,搓成更小、更硬的“小珍珠”!煮熟后快速过凉水增加Q弹(假象),并美其名曰:“玲珑玉珠”!反正煮在奶茶里,黑乎乎的也看不清!
经过无数次充满“惊喜”(惊吓)的试验,浪费了若干羊奶、茶叶、饴糖和糯米粉后,“林氏悠悠牌珍珠玉露(初代乞丐版)”终于勉强诞生了!
瓦罐里,液体呈现一种浑浊的、介于奶白色和米黄色之间的颜色。表面漂浮着一些炒米粒和零星的小糯米圆子(“玲珑玉珠”)。气味:羊膻味被大量的饴糖和炒米焦香勉强压制,混合出一种奇特的、说不上好闻也说不上难闻的“复合香气”。味道:入口是齁甜的饴糖味,然后是炒米的焦糊味和淡淡的茶(?)涩,最后是羊奶的膻味回甘。至于“珍珠”……口感介于软糯和橡皮之间,聊胜于无。
林悠悠和小翠各尝了一口。
小翠:“……小姐,好像……比馊了的甜水……强点?”
林悠悠闭着眼,努力回味:“嗯……甜!够甜!有焦香!有……嗯……独特风味!最重要的是,它有‘珍珠’!” 她强行给自己洗脑,“古代人没喝过这个!甜味就是王道!这玩意儿,绝对有市场!”
她立刻开始包装(忽悠):
“此乃‘珍珠玉露’!采天地之精华,融米香、茶韵、乳醇于一体!甘甜沁心,饮之忘忧!更有‘玲珑玉珠’藏于其中,颗颗晶莹(并不),Q弹爽滑(假的),寓意福泽绵长!行走劳累时饮上一碗,瞬间神清气爽,疲惫全消!实乃居家旅行、解乏消暑之必备佳品!”
小翠听着小姐天花乱坠的吹捧,再看看瓦罐里那浑浊的液体,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小姐……这……真能卖出去?”
“当然!”林悠悠信心满满,“记住卖点:甜!解渴!新奇!有嚼头(假的)!名字要响亮!广告词要魔性!”
她立刻开始撰写魔性广告词,并传授小翠推销话术:
“珍珠玉露!喝一口,走路带风!喝两口,烦恼无踪!喝三口……呃,再来一杯!”
“天热口渴怎么办?悠悠玉露来一碗!米香茶韵解烦忧,还有珍珠嘴里游!”
“走过路过莫错过!宫廷秘饮珍珠露!贵妃喝了都说好,你喝你也忘不了!”(继续碰瓷宫廷和贵妃)
“定价!”林老板一锤定音,“三文钱一碗!走量!”
于是,在“净污神皂”持续火爆的同时,“林氏工坊”的第二条生产线——“珍珠玉露”饮料部,也正式挂牌(口头)营业了!林悠悠雇佣了一个老实巴交、嗓门洪亮的邻家汉子李二牛,挑着两个刷洗干净的大木桶(里面装着温热的“玉露”和一小桶“玲珑玉珠”),开始了走街串巷的“移动饮料摊”生涯。
李二牛那洪亮的、带着浓郁乡音的吆喝声,伴随着“宫廷秘饮”、“贵妃都说好”、“三文钱解渴带嚼头”等魔性广告词,很快响彻了云州城东的几条街巷。
“珍珠玉露?啥玩意儿?”
“三文钱?尝尝?”
“哟!真甜!这黑乎乎的小粒粒是啥?珍珠?还挺好玩!”
“别说,走累了喝一碗,是挺解乏!就是味儿……有点怪?”
新奇的口感(齁甜+怪味+假珍珠)、低廉的价格、魔性的广告,加上李二牛憨厚老实的形象和卖力吆喝,“珍珠玉露”竟然真的打开了市场!尤其是那些在烈日下干活的苦力、走街串巷的小贩、以及好奇心重的孩童,成了第一批顾客。虽然评价褒贬不一(“太甜了!”“味儿怪!”“珍珠咬不动!”),但三文钱的价格,让很多人愿意尝个新鲜。
木桶里的“玉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李二牛带回来的铜钱也越来越多。“奶茶娘娘”的名号,伴随着“肥皂西施”,开始在城东市井间悄然流传。
林悠悠在柴房工坊里,一边搅拌着新一锅肥皂原料,一边听着李二牛汇报“玉露”的销售情况和小翠带回来的市井议论,脸上露出了“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
“看见没?小翠!多元化经营!两条腿走路!肥皂是基本盘,饮料是增长点!咱们的‘林氏商业帝国’,正在冉冉升起!”林老板豪气干云地宣布,“下一步,优化配方!降低成本!提高‘珍珠’口感!让‘珍珠玉露’的风暴,刮遍全城!”
工坊里,肥皂的焦糊味和“玉露”的混合怪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独特的“林氏风味”。在这股风味中,林悠悠仿佛看到了无数小钱钱长着翅膀,朝着她的破柴房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