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和那个少年各自从房间里走了出来,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小燕子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轻快地说道:“沐阳,新的一天又开始啦!”沐阳也微笑着回应道:“是啊,每一天都是充满希望的新开始呢。”
就在这时,隔壁邻居突然伸出头来,脸上挂着一丝戏谑的笑容,调侃道:“哟,你们俩可真是形影不离啊,整天出双入对的,别人还以为你们是小两口呢!”说完,他还不怀好意地眨了眨眼。
小燕子听到这话,顿时像被火烤了一样,满脸通红,羞涩地低下头去,双手不自觉地摆弄着衣角。而沐阳则是一脸坦然,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他看着小燕子的窘态,觉得十分可爱。
邻居见状,更加起劲地说道:“我说你们俩啊,干脆搭伙过日子算了,也就是成婚嘛,这样多好啊!”他的话让小燕子的脸更红了,简首像熟透的苹果一样。
沐阳看着小燕子害羞的模样,心中不禁一动,他笑着对邻居说:“好啊,这主意不错呢。”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带着一种坚定和温柔。
小燕子听了沐阳的话,脑袋“嗡”的一声,整个人都呆住了,抬起头用满是惊讶与羞涩的眼神看向沐阳。邻居没想到沐阳这么干脆就应下,愣了一下后,随即大笑起来:“哈哈,看来我这提议是正合你们心意呐!”
沐阳走上前,轻轻牵起小燕子的手,认真地说:“小燕子,我是认真的,和我一起过日子吧。”小燕子感觉自己的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她看着沐阳真诚的眼睛,咬了咬嘴唇,轻轻地点了点头。
邻居拍着手,乐呵呵地说:“这事儿成啦!我这就去帮你们张罗张罗,看看村里懂行的人,挑个好日子把婚结了。”说完便风风火火地跑开了。小燕子靠在沐阳怀里,脸上的羞涩渐渐变成了幸福的笑容,沐阳紧紧拥着她,仿佛拥住了全世界,两人共同期待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挑好的黄道吉日落在霜降前,王家村的老槐树挂满红绸。小燕子穿着新裁的粗布嫁衣,耳后别着沐阳清晨采来的野菊,在灶台边揉面团时,指尖还沾着昨夜泡发的糯米粉。
"新娘子躲这儿偷懒呢?"刘大爷的孙女掀开厨房布帘,捧着铜盆的手冻得通红,"外头都在传,沐阳那小子天没亮就去后山砍竹子,要给你搭个放菜种的暖棚。"话音未落,院外传来此起彼伏的笑闹声,几个孩童举着野花冲进院子,惊得屋檐下的麻雀扑棱乱飞。
拜堂时,小燕子望着沐阳胸前摇晃的红绸花,忽然想起初见时他扛着槐木锄头走来的模样。祠堂外,村民们用新收的稻谷堆成小山,不知谁起的头,人群里响起清亮的山歌:"南山种豆北栽秧,郎挑水来妹插秧..."
婚后第三日,沐阳带着小燕子去看新落成的暖棚。青竹搭成的架子上蒙着细密的麻布,角落里码着几十个陶瓮,浸着正在发酵的农家肥。"等开春,就能育早熟的菜苗了。"沐阳擦着额头的汗,从怀里掏出油纸包,里面是两块撒着芝麻的糖糕,"今早刘婶塞给我的,说是新媳妇要吃甜。"
深夜,小燕子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隔壁李婶抱着高烧的孙子站在门口,颤声道:"大夫说要新鲜的车前草煎水..."沐阳抄起灯笼就往药田跑,月光下,他的身影在田埂间穿梭,像极了当年帮她驱赶狼群的模样。
来年惊蛰,小燕子蹲在菜畦边松土,突然感到一阵恶心。沐阳慌慌张张请来稳婆,老妇人摸着她的脉相笑眯了眼:"这是要添丁了!"消息传开那日,王家村的婶子们提着鸡蛋、小米挤满了茅屋,刘大爷更是扛来半扇熏肉,非要给未出生的孩子办个"暗祝酒"。
深秋的傍晚,小燕子抱着熟睡的女儿坐在门槛上,看沐阳教儿子辨认菜苗。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远处传来商贩的吆喝声:"收新鲜菜咯——王家村燕子家的菜,水灵着呢!"女儿突然咿呀学语,伸手去抓父亲鬓角的草屑,逗得沐阳哈哈大笑,惊起竹篱外的白鹭,扑棱着翅膀飞向染红的天际。
炊烟袅袅升起时,小燕子望着灶台上咕嘟冒泡的野菜粥,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抱着半块面饼守在岩洞的夜晚。原来岁月早己将苦涩酿成甘甜,而这片他们共同开垦的土地,正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最朴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