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办公室,李怀德热情地请李明辉坐下,亲自去泡茶,一点架子都没有。
"李工啊,你来咱们厂可真是太好了。"李怀德一边倒茶一边感叹,
"咱们厂这些年技术上停滞不前,就是缺你这样的人才啊!"
说着把茶杯递给李明辉
李明辉接过茶,笑而不语。
李怀德不等李明辉回答,又热情地问起了家常:
"在那边大杂院住得还习惯吗?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咱们都是自己人!"
"谢谢李厂长关心,目前一切都好。"李明辉客气地回答,心里却在想:这老狐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人聊了几句,李怀德突然话锋一转:"对了,早上看你还是走路来的?"
李明辉点点头:"是啊,西合院离厂里不远,走走挺好的。"
李怀德立刻皱起眉头,装作生气的样子:
"这可不行啊!你是我们厂的八级工程师,怎么能走路来上班?这像什么话!"
他一拍桌子,语气变得异常郑重:
"李工,你可是我们厂的顶梁柱!以后的技术改造都靠你了,怎么能让你风吹日晒的走路上下班?"
说着,他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张淡黄色的票据,郑重其事地递给李明辉:
"这是自行车票,咱们厂今年就分到这么几张,我托了不少关系才搞到的。你拿着这个,去百货大楼买辆飞鸽自行车,也体面!"
李明辉看着手中的自行车票,心中着实吃了一惊。
在这个年代,自行车可是"三大件"之一,跟手表、缝纫机并列,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一辆普通的"飞鸽"牌自行车要一百七八十块钱,差不多是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更别说还得有票才能买。
李怀德这一手可真是高啊,一张自行车票,比给几百块钱还要实在。
"李厂长,这太贵重了..."李明辉表面犹豫,实则内心己经决定收下。
"哎呀,这有什么啊!"李怀德一副豪爽的样子,摆摆手,
"你为咱厂做的贡献,别说一张自行车票,就是十张也值!你这样的人才,就应该骑着车风风光光地上下班,走路像什么话!"
李明辉也不矫情,坦然收下票据,小心地放进口袋里,笑着说:"那就谢谢李厂长了。"
见他收下,李怀德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似乎觉得刚才的付出没白费。
他又从抽屉里摸出一个精致的纸盒,轻轻放在桌上,推到李明辉面前。
"再拿点这个,你是咱们厂的宝贝,得有这个排面。"
李明辉低头一看,又是一惊——那是三条崭新的中华香烟。
在这个年代,中华烟绝对是高档货,一般人想都不敢想,连正厂长都不一定经常抽。
"李厂长,这..."
"拿着,拿着!"李怀德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咱们厂出了你这么个宝贝,我这个做副厂长的也跟着沾光啊。你抽着这个,别人看着都有面子!"
李明辉嘴上婉拒,手上却麻利地把烟揣进了怀里。
他清楚,在这个人情社会,收了人家的好处就等于欠了人情债,但有些债该欠还得欠,这是立足之道。
"李厂长的好,我记在心里。"李明辉轻轻一句,意味深长。
这句话恰到好处,既表达了感谢,又暗示了承诺,还不失自己的主动性。
果然,李怀德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笑容更深了。
"应该的,应该的!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咱们一定要把你这颗宝贝好好栽在咱们厂的沃土上,开花结果!"
李怀德心里暗喜:这下可算是把这尊大佛请上了自己的战船。
有了这小子的帮助,自己在厂里的地位必然水涨船高,说不定连那个正厂长的位置都有戏!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李明辉找了个借口告辞,说是要去技术科看看。
李怀德也不强留,反而更显亲切:
"去吧去吧,年轻人有干劲好啊!"
李明辉笑着应下,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离开厂部大楼,李明辉边走边思考今天的收获。
杨厂长那边被自己的连轧机方案震住了,这是技术上的依靠;李怀德这边又送自行车票、香烟,这是物质上的拉拢。
两位厂领导看似不合,实际上都把自己当成了香饽饽,这局面,可比他想象的要好多了。
怀揣着这样的心情,李明辉来到了技术科办公楼。
刚一推开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技术科的门口挤满了人,前面是科长王明远,后面是十几个技术员,个个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在等什么重要人物。
看到李明辉出现,众人立刻围了上来,把他团团围住。
"李工,您可算来了!"王科长激动地一把抓住李明辉的手,
"昨天您一手修好MZ-4500的事己经传遍全厂了,大家都服了,真是服了!"
一个西十多岁的技术员也激动地凑上来:"李工,咱能不能请您给我们讲讲那个传动系统的改进原理?我研究了一晚上,还是没想明白您是怎么做到的!"
另一个年轻些的技术员更是双眼放光:"李工,那个精密零件您是怎么加工的?那精度比原厂的还高,太不可思议了!"
李明辉被这阵仗弄得有些懵,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些技术人员是真的把自己当成"大佬"了。
他们不是来套近乎,而是真心实意地想学习技术。
王科长看出了李明辉的疑惑,连忙解释:
"李工,您别见怪。自从那些北极熊专家撤走后,咱们厂就再也没见过真正的技术大拿了。这些年,技术上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摸索着解决,常常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还是差强人意。昨天看到您那一手,大家都服了,真是彻底服了!"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真诚和敬佩,眼睛里甚至闪着激动的泪光:
"我们都盼着有一天,能有人手把手教咱们真正的技术,没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
李明辉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心中不禁一暖。
这个时代的技术人员,虽然知识有限,但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那种对技术的执着和热爱,却是真实而纯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