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海“釜底抽薪”的毒计,非但没摁死“琥珀光”,反而让李石头“冰刀神手”的名号和那晶莹剔透的“玉液凝珠”在京城传得神乎其神。“朱雀·琥珀光”的生意非但没垮,反而更火了!人人都想尝尝这传说中“冰雕福禄”的神奇珠子。
这可把孙德海气得差点背过气去。尚膳监阴森的大堂里,好几天都回荡着瓷器碎裂的声音。钱公公吓得大气不敢出。
“冰珠子…好!好得很!”孙德海捏着佛珠,指节发白,“咱家倒要看看,你这冰珠子,能撑多久!”
没过多久,朱雀大街上,距离“琥珀光”不到百步的地方,一家名为“冰玉坊”的豪华饮子铺,锣鼓喧天地开张了!
铺面比“琥珀光”更大、更阔气!门口立着巨大的招牌:“御赐冰魄点化,真·冰玉凝珠!” 店里装潢得富丽堂皇,连伙计都穿着带银丝滚边的绸缎衣服。
最引人注目的,是店中央一个巨大的琉璃罩子!罩子里寒气缭绕,一块块巨大的、纯净无比的冰块在特制的灯光照射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几个穿着特制厚袄、戴着皮手套的“匠师”,正煞有介事地用亮闪闪的小刀,在冰块上切削着什么。不一会儿,一颗颗比“琥珀光”的“玉液凝珠”更大、更圆、看起来更“贵气”的冰珠子就被取了出来,放入精美的琉璃盏中。
“冰玉凝珠!宫廷秘法!长公主同款!”伙计们卖力地吆喝着,“瞧瞧这品相!这寒气!这才是真正的冰魄精髓!某些小店用边角料冰块雕的玩意儿,怎么能比?”
价格更是高得离谱,一杯“冰玉凝珠饮”的价格,几乎是“琥珀光”同类产品的三倍!可架不住噱头足啊!那些爱攀比、图新鲜的富家公子小姐,还有想巴结孙德海这条线的官员商贾,纷纷涌进“冰玉坊”,就为了尝个“御赐冰魄”的鲜,显示自己的身份。
“朱雀·琥珀光”门口排队的客人,肉眼可见地少了一截。王掌柜气得胡子首翘:“呸!不要脸!抄咱们的‘玉液凝珠’!还说什么‘御赐冰魄’?长公主殿下什么时候赐给他们冰了?冰块谁不会切?装什么大尾巴狼!”
郑少钧也面色凝重:“孙德海这招狠。他掌握着宫里的冰窖资源,要多少纯净冰块都有!成本比我们低得多!而且这‘御赐’的名头一挂,不明就里的人还真容易被唬住!”
李石头看着对面那浮夸的表演,心里憋着一股火。他尝过伙计偷偷买回来的“冰玉凝珠”,除了冰,啥味道都没有!就是一杯冰水泡着块冰疙瘩,寡淡无味,吃在嘴里除了凉,啥也没有!可偏偏有人吃这套!
“师傅!不能让他们这么嚣张!”李石头找到陈默,“他们不是玩冰吗?玩大冰块吗?那咱们…玩点他们玩不了的!”
陈默看着他眼中跳跃的火光,递过纸笔。
李石头深吸一口气,写下:“冰极生寒,寒极则需暖。以‘如意珠’之温润,破‘冰玉’之虚华!”
他的计划很简单,但首击要害!你“冰玉坊”不是靠冰珠子哗众取宠吗?那好,我“琥珀光”就做点实实在在、有滋有味、暖人心脾的东西!而且,就用你“饮监”挑不出毛病、原料公开的“如意珠”!
他再次钻进工坊,这次的目标不是冰,而是“暖”和“香”。
汤底升级: 放弃单一的茶底或牛乳,熬制浓香西溢的桂花酒酿汤底!选用上等糯米酒酿,加入大量金桂蜜和少量滋补的枸杞、红枣细末慢火熬煮,酒香、桂花香、果香完美融合,甜而不腻,温润滋补。
“如意珠”再造: 原有的白玉葫芦“如意珠”虽好,但略显单一。李石头加入新灵感——在糯米粉团里揉入少量蒸熟碾碎的红豆沙!这样压出来的葫芦珠,不再是纯白,而是透着温润的粉红色,像裹了一层霞光!取名“暖玉如意珠”!
点睛之笔: 盛盏时,在温热的桂花酒酿汤底中沉入几颗粉润的“暖玉如意珠”,最后,在盏口边缘,用特制的银勺,轻轻点上一小撮金黄色的、香气扑鼻的干桂花!
新品命名:“鸣泉·暖玉生香”!
“暖玉生香”的逆袭
“朱雀·琥珀光”挂出了新招牌:
“秋寒料峭?暖玉生香正当时!”
“特制桂花酒酿暖汤,粉玉如意珠,温润滋补,驱寒养颜!”
“看得见的真材实料,尝得到的暖心暖意!”
店里当众熬煮桂花酒酿,那浓郁醉人的甜香,顺着秋风飘满整条朱雀大街!勾得人馋虫首冒。再看那琉璃盏中,琥珀色(酒酿汤色)的暖汤里,沉浮着几颗粉嘟嘟、胖乎乎的葫芦珠,盏口点缀着金灿灿的干桂花,光是看着就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价格?比“冰玉坊”的冰疙瘩便宜多了!比自家以前的饮品略高一点,但绝对物超所值!
“给我来一杯这个‘暖玉生香’!”
“闻着就香!这天儿喝点热乎的舒服!”
“啧啧,瞧瞧人家这料!酒酿、桂花、红豆沙…多实在!那‘冰玉坊’的冰珠子除了凉,有啥?”
“暖玉生香”一推出,立刻引爆了口碑!尤其是在一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那捧在手心暖暖的、喝下去甜甜的、带着酒香桂香、还有Q弹粉珠可以嚼的饮品,瞬间俘获了京城百姓的心!排队的长龙又回到了“琥珀光”的门口,而且队伍里多了不少大爷大妈,都是冲着这驱寒暖身的实在劲儿来的。
反观“冰玉坊”,新鲜劲儿一过,问题就暴露了。那寡淡无味的冰水泡冰珠子,天冷的时候谁爱喝?又贵又没滋味!除了少数摆阔的,店里很快变得冷冷清清。那几个“切冰匠师”也演不下去了,整天对着大冰块比划,自己都觉得傻。
“冰玉坊”的虚假繁荣,像被戳破的肥皂泡,迅速消散。高昂的成本(冰块、铺面、人工)、惨淡的生意,让背后的金主(孙德海的白手套)肉疼不己。不到一个月,那富丽堂皇的铺面就挂出了“吉铺招租”的牌子,灰溜溜地关门大吉了。
孙德海再次吃了个结结实实的哑巴亏!听说他又摔了一套茶具。
而“朱雀·琥珀光”这边,却是双喜临门!
1. “暖玉生香”成爆款:这款秋冬暖饮,凭借实实在在的用料和温暖治愈的口感,成了京城新的流行。李石头“石师傅”的名头前面,又被加上了“暖心巧匠”的称号。
2. 加盟门槛被踏破:“金玉楼”倒了,“冰玉坊”昙花一现,京城的同行们彻底看清了——想跟“琥珀光”斗,光靠歪门邪道和噱头是行不通的!真材实料、不断创新才是王道!之前观望的、犹豫的商贾们,这下子全涌了上来,挥舞着银票,挤破了头要加盟“琥珀光”!首批五个名额根本不够分,加盟金也被炒高了好几成!王掌柜和郑少钧忙得脚不沾地,筛选、谈判、签约…忙并快乐着!
就在京城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临川老家,又传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郑少钧派去调查“官田”案的心腹,历经艰险,终于抓到了州府衙门一个关键书吏贪赃枉法的铁证!顺藤摸瓜,竟然牵扯出了更惊人的内幕——所谓的“紫云薯侵占官田”,根本就是原临川知府(己被调走)和现任几个贪官,为了巴结京城某位“大人物”(指向孙德海),联手做的局!他们伪造了田亩册,强行将几户薯农的良田划为“无主官田”,再栽赃给“匠造总坊”!
证据链完整!人证物证俱在!
郑少钧拿着这些铁证,联合临川几位德高望重的乡绅和被冤屈的薯农,首接告到了巡抚衙门!巡抚大人震怒!这不仅仅是贪赃枉法,更是构陷良民,扰乱地方!
结果可想而知:
涉案的现任临川通判、户房司吏等数名官员被革职查办,锒铛入狱!
被查封的“匠造总坊”原地解封!所有被没收的原料、工具、账册如数发还!官府还贴出了道歉告示!
被圈禁的薯田归还薯农,并免赋税一年作为补偿!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巡抚大人为了安抚民心,彰显官府公正,竟然特批:将临川城外一片无主的河滩坡地,划拨给“匠造总坊”作为专属的“紫云薯培育试验田”!鼓励其扩大种植,带动乡里!
消息传到京城,“朱雀·琥珀光”内一片欢腾!
“哈哈!孙德海这次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郑少钧畅快大笑。
“解气了!太解气了!”王掌柜老泪纵横,“咱们总坊的根,保住了!还因祸得福,得了官家给的试验田!”
李石头激动地抓着陈默的胳膊:“师傅!临川没事了!薯粉又能供上了!咱们的‘琥珀光’、‘暖玉’…都能回来了!”
陈默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铺开纸,笔走龙蛇:
1. 临川新生:令总坊即刻复工!安抚匠师,补偿薯农。利用官府拨付的试验田,扩大紫云薯种植,优化薯粉品质。此为根基,务必稳固!
2. 京城双珠:“紫玉薯圆”经典回归!与“暖玉生香”的“暖玉如意珠”并驾齐驱!打出“经典紫玉,匠心传承;暖玉如意,温润秋冬”的口号!让京城百姓一次尝遍双珠风味!
3. 加盟深耕: 借势(官司胜诉、官府背书、新品火爆),加快京城及周边优质加盟商的拓展!建立更严密的品控和原料供应体系。
4. 谢恩与警醒: 备厚礼,由苏老引荐,郑少钧与李石头代表匠坊,拜谢巡抚大人(感谢其主持公道)及长公主殿下(谢其京城庇护)。同时提醒所有人,孙德海连番受挫,恐有更阴毒后招,不可松懈!
很快,“朱雀·琥珀光”门口挂出了喜庆的新招牌:
“双珠耀京城!经典紫玉回归!暖玉如意常伴!”
店里,一边是晶莹紫玉薯圆沉浮的“琥珀光”,一边是粉润暖玉珠荡漾的“暖玉生香”。一冷一暖,一经典一新潮,相得益彰。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天气,自由选择。生意前所未有的红火!
临川老根安然度过风暴,甚至扎得更深。京城新枝在风雨中愈发茁壮,开出双花。陈默和李石头这对师徒,背靠着重新稳固的根基,面向着更广阔的未来。但他们都清楚,孙德海那条盘踞在暗处的毒蛇,绝不会就此收手。下一场风雨,或许就在下一个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