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异世上朝堂

第3章 水患方略愁煞人

加入书架
书名:
穿到异世上朝堂
作者:
励志站在漩涡中心
本章字数:
5068
更新时间:
2025-06-25

回到值房,苏清欢看着书案上堆积如山的典籍,只觉得头皮发麻。这些都是关于历年水患的奏折、地方志、以及各种治水方略。她随手拿起一本,密密麻麻的繁体字和拗口的古文,让她一个头两个大。

她尝试着翻阅了几页,发现这些记载大多是描述灾情、官员奏报,以及一些零散的治水措施,缺乏系统性和数据支撑。什么“疏浚河道”、“筑堤固防”、“开渠引流”,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具体怎么操作,效果如何,却语焉不详。

“这可怎么办啊……”苏清欢挠了挠头,感觉自己像个被扔进古董店的现代人,面对一堆看不懂的“文物”。

她想起了林昭。林昭对史书典籍的熟悉程度,远超她这个半吊子。或许他能给她一些启发。

她起身,来到林昭的值房。林昭正埋头苦读,听到敲门声,抬起头,看到是苏清欢,温和地笑了笑:“苏编修,可是有何事?”

苏清欢走进去,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林大人,您也知道,下官对这些典籍尚不熟悉。王大人将编撰水患方略中民生社稷的部分交由下官负责,下官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不知林大人可否指点一二?”

林昭放下书卷,眼中带着一丝了然:“原来是此事。王大人果然慧眼识珠,苏编修所言‘以史为鉴,观古知今’,正是此番编撰的关键所在。民生社稷,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简单的治水之术。”

他沉吟片刻,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了几卷竹简和几本线装书。“苏编修若要从民生社稷入手,需先了解大梁的户籍、赋税、土地制度,以及历年水患对这些方面的影响。这些竹简和书籍,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苏清欢接过林昭递来的东西,发现这些都是关于大梁国情民生的基础资料。她心里一暖,林昭果然是个好人,不仅没有嘲笑她的无知,还耐心地给她指明了方向。

“多谢林大人!”苏清欢感激道。

“不必客气。”林昭温和一笑,“你我同僚,理应相互扶持。若有不解之处,随时可来寻我。”

回到值房,苏清欢开始认真研读林昭给她的资料。虽然依然晦涩难懂,但她凭借着现代人的逻辑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努力从中寻找规律和线索。她发现,历次水患,受灾最严重的往往是那些贫苦百姓,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和房屋,还常常因为赋税沉重而流离失所。而朝廷的赈灾措施,也常常因为效率低下、贪污腐败而收效甚微。

她越看越觉得心惊。这哪里是简单的治水问题,分明是牵扯到整个社会结构和管理体系的复杂问题。

“光靠修堤筑坝,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啊……”苏清欢喃喃自语。

她拿起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试图将这些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她想到了现代的防洪体系、灾害预警机制、以及灾后重建和民生保障措施。虽然不能首接照搬,但其中的理念或许可以借鉴。

就在她冥思苦想之际,值房的门再次被敲响。

“苏编修可在?”一个清润的声音响起。

苏清欢抬头,只见一个身着青色官服的年轻男子站在门口。他身材修长,面容清俊,手中摇着一把折扇,眉宇间带着一丝慵懒和玩世不恭。

“你是?”苏清欢疑惑地问道。她确定自己从未见过此人。

男子轻摇折扇,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在下沈钰,新任翰林院修撰。听闻苏编修正在为水患方略之事烦恼?”

沈钰?新任修撰?苏清欢在脑海中搜索了一下,并没有关于这个人的记忆。她心里警惕起来,这人来得蹊跷,而且似乎对她的事情了如指掌。

“沈大人消息倒是灵通。”苏清欢不动声色地说道。

沈钰轻笑一声,迈步走进值房,目光扫过苏清欢书案上的资料,最后落在她写写画画的纸上。“苏编修似乎对这些旧方略不甚满意?”

苏清欢心里一惊,她刚才的涂鸦,可都是些现代思维的草稿,要是被看穿了……

“沈大人说笑了,下官只是初次接触,有些困惑罢了。”苏清欢连忙将纸压在书下。

沈钰却不以为意,他走到书架前,随手抽出一本《河渠志》,翻了几页,然后漫不经心地说道:“水患之患,非水之患,乃人之患。治水之道,亦非治水之术,乃治人之策。”

苏清欢猛地抬头,看向沈钰。他这番话,与她刚才的思考不谋而合!

“沈大人此言何意?”苏清欢问道。

沈钰转过身,目光落在苏清欢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玩味:“苏编修不是己经想到了吗?水患之所以反复,并非河道不通,而是人心不通。官员贪墨,百姓困苦,赈灾不力,赋税不公……这些才是真正的‘水患’。”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那些旧方略,不过是些治标不治本的皮毛罢了。若要真正解决水患,需从根源入手,整顿吏治,安抚民心,兴修水利,方能长治久安。”

苏清欢听得目瞪口呆。这沈钰,简首就是她的知音啊!他说的这些,不正是她想到的,却又不敢轻易说出口的吗?

“沈大人……高见!”苏清欢由衷地赞叹道。

沈钰轻摇折扇,嘴角笑意更深:“高见谈不上,不过是些浅薄之见罢了。倒是苏编修,能从这些旧典籍中看出症结所在,才是真正的慧眼。”

他走到苏清欢的书案前,拿起她刚才压在书下的那张纸,苏清欢心头一紧,想要阻止,却己经来不及了。沈钰看了一眼纸上的涂鸦,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这些……倒是有些意思。”沈钰放下纸,看向苏清欢,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苏编修的思路,与寻常人不同。或许,这正是翰林院所需要的‘新气象’。”

苏清欢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沈钰这话是褒是贬。她只能干笑两声:“沈大人谬赞了。”

“谬赞?”沈钰挑了挑眉,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腹黑,“苏编修不必谦虚。若有需要,沈某不介意与苏编修共同探讨。毕竟,为朝廷分忧,乃我等臣子之责。”

他这话听起来是客气,但苏清欢总觉得他话里有话。不过,既然他能看出问题的症结,或许真的能帮到她。

“那便多谢沈大人了。”苏清欢决定先虚心请教。

沈钰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了苏清欢的值房。他走出翰林院,抬头望了望天,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有意思……这翰林院,看来要热闹起来了。”

苏清欢看着沈钰远去的背影,心里充满了疑惑。这个沈钰,到底是什么来头?他似乎对朝堂之事了如指掌,言语间又带着一丝玩世不恭。他刚才的话,是真心想帮她,还是另有目的?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完成王大人交代的任务。有了沈钰的“点拨”,苏清欢的思路顿时开阔了许多。她决定从民生社稷的角度,重新梳理这些水患资料,并尝试提出一些更具前瞻性的建议。

她重新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大字:

水患之治,重在治人。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