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异世上朝堂

第4章 笔走偏锋惊同僚

加入书架
书名:
穿到异世上朝堂
作者:
励志站在漩涡中心
本章字数:
5132
更新时间:
2025-06-25

苏清欢在值房里,将“水患之治,重在治人”八个大字写在纸上,反复琢磨。沈钰的话如醍醐灌顶,让她原本一团乱麻的思绪瞬间清晰起来。她不再拘泥于那些晦涩的治水方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她将林昭给她的那些关于户籍、赋税、土地制度的资料摊开,又翻阅起那些记载着历次水患灾情的奏折。她发现,每一次大水,除了天灾,背后总能看到人祸的影子:地方官员瞒报灾情、贪墨赈灾款项、强征赋税导致民不聊生、甚至为了政绩而牺牲百姓利益。

“这哪里是治水,分明是治吏,治心!”苏清欢喃喃自语。

她开始尝试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些古代的“大数据”。她将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水患数据进行对比,试图找出其中的关联性。她甚至在纸上画起了简陋的流程图,将水患的发生、发展、以及朝廷的应对措施,一一拆解。

然而,她很快就遇到了难题。古代的资料记载往往语焉不详,缺乏精确的数据,很多信息都是模糊的描述。而且,她对古代的官僚体系、权力运作方式知之甚少,很多看似简单的决策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博弈。

“哎,这可比写PPT难多了!”苏清欢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她决定向林昭求助。林昭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温和,是她目前在翰林院唯一能信任的“战友”。

“林大人,您可否帮我看看这些?”苏清欢抱着一摞资料,来到林昭的值房。

林昭接过资料,看到苏清欢在纸上画的那些奇奇怪怪的图表,以及她标注的各种疑问,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苏编修这是……另辟蹊径?”林昭好奇地问道。

苏清欢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下官只是觉得,若要真正解决水患,不能只看表面。这些图表,是下官为了理清思路,方便分析。”

林昭仔细看了看,虽然不完全理解苏清欢的“图表”,但他很快就明白了苏清欢的意图。他发现,苏清欢的疑问都首指问题的核心,而且她的分析角度,确实是他们这些传统翰林从未设想过的。

“苏编修的思路,确实新颖。”林昭沉吟片刻,然后耐心地为苏清欢解释起那些晦涩的官制、赋税制度,以及历年水患中官员的升迁贬谪,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有了林昭的帮助,苏清欢的报告进展迅速。她将水患的根源归结为“吏治不清,民心不稳”,并提出了几点大胆的建议:一是建立一套更完善的灾情上报和核实机制,杜绝地方官员瞒报谎报;二是改革赈灾体系,确保赈灾物资能真正发放到灾民手中,并严惩贪墨之徒;三是减轻赋税,鼓励灾民自救,并辅以朝廷的长期扶持政策。

这些建议,在当时的朝堂看来,无疑是离经叛道。它们不仅触及了官员的利益,也挑战了传统的治国理念。

“苏编修,你这些建议……恐怕会引来非议。”林昭看完苏清欢的初稿,担忧地说道。

苏清欢却不以为意:“林大人,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便修再多的堤坝,也只是杯水车薪。下官相信,只要能真正利国利民,即便有非议,也值得一试。”

林昭看着苏清欢眼中闪烁的坚定光芒,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佩。他知道,苏清欢虽然看似柔弱,但骨子里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就在苏清欢埋头苦写,报告即将完成之际,沈钰再次出现在她的值房门口。他依然摇着那把折扇,嘴角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

“苏编修,看来进展不错啊。”沈钰的目光落在苏清欢书案上那厚厚一叠文稿上。

苏清欢心里一紧,她不知道沈钰是什么时候来的,又听到了多少。她故作镇定地起身:“沈大人。”

沈钰缓步走入,随手拿起苏清欢的文稿,翻阅起来。他的目光在那些大胆的建议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这些想法,倒是颇有见地。”沈钰轻描淡写地说道,“不过,苏编修可曾想过,这些建议一旦呈上,会引起怎样的波澜?”

苏清欢心中一凛,她知道沈钰指的是什么。她的建议,无疑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

“下官只求问心无愧,为国为民。”苏清欢正色道。

沈钰轻笑一声,将文稿放回原处:“问心无愧自然是好。只是,这朝堂之上,并非只有黑白分明。有些时候,即便你手握真理,也未必能畅行无阻。”

他走到苏清欢的书案前,指了指她写下的“水患之治,重在治人”八个字。“这八个字,苏编修理解得很好。但‘治人’,可不仅仅是整顿吏治,安抚民心那么简单。它还包括……如何驾驭人心,如何平衡各方势力。”

苏清欢看向沈钰,她感觉到沈钰的话语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沈大人有何高见?”苏清欢虚心请教。

沈钰摇了摇折扇,目光深邃:“高见谈不上。只是提醒苏编修,在呈上这份报告之前,不妨多思量一番。有些话,不必说得太首白;有些事,不必做得太彻底。留有余地,方能长久。”

他顿了顿,又道:“毕竟,你所面对的,可不仅仅是水患,还有……人心的洪流。”

说完,沈钰便转身离去,留下苏清欢一人在值房里,若有所思。

沈钰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苏清欢的满腔热血。她意识到,自己虽然提出了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政治。在这个权力斗争错综复杂的古代朝堂,一份报告,不仅仅是关于治水,更是关于权力的分配和利益的再平衡。

她重新审视自己的报告,确实有些过于理想化。不如按沈钰所说,以一种更委婉、更易于被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驾驭人心,平衡各方势力……”苏清欢低声重复着沈钰的话。她突然觉得,这个沈钰,似乎比她想象的还要深不可测。他不仅能看透问题的本质,更能看透朝堂的运作规律。

她拿起笔,开始对报告进行修改。她没有改变核心思想,但调整了措辞,增加了更多引经据典的内容,让报告看起来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风格。同时,她也学着沈钰的“留有余地”,将一些过于激进的建议,转化为更具操作性的循序渐进的方案。

当她将最终定稿的报告呈交给王德时,王德仔细审阅后,眼中露出了赞许之色。

“苏编修,这份报告,老夫甚是满意。”王德捋着胡须,微笑道,“你不仅将民生社稷与水患治理结合得恰到好处,而且文笔流畅,论证严谨。尤其是你提出的几点建议,虽大胆,却不失可行性。”

苏清欢心里松了口气,她知道,这份报告,终于可以拿得出手了。

“多谢王大人栽培。”苏清欢恭敬地说道。

王德点了点头:“此番报告,老夫会亲自呈交给陛下。希望它能为朝廷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苏清欢走出王德的办公室,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这份报告的命运,决定她能否在朝堂上真正站稳脚跟。而她也隐约感觉到,自己己经不再可能是那个只想着“摸鱼”的小透明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