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内,烛火摇曳。崇祯手中的朱笔悬在奏折上方,一滴朱砂如血般坠落在"急"字上,晕开一片刺目的红。"陛下!"王承恩跌跌撞撞冲进殿内,帽子歪斜,脸上带着从未有过的惊慌,"朝阳门...破了!"崇祯的手微微一颤,在奏折上划出一道猩红的痕迹。他缓缓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传旨,命周将军..."话音未落,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金属碰撞声。崇祯猛地站起,龙袍带翻了案几上的茶盏。王承恩一个箭步挡在皇帝身前,从袖中滑出一把短刃。十余名黑衣人闯了进来,为首的男子面覆黑巾,只露出一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崇祯心头一紧——莫非是李自成派来的刺客?"护驾!"王承恩厉声喝道,声音在空荡的大殿内回荡。黑衣人却齐刷刷单膝跪地。为首的男子从怀中取出一枚青铜令牌,上面刻着一条盘龙,龙眼处镶嵌着两颗血红色的宝石。"暗影堂京畿地区守卫长莫无痕,奉大将军关火华之命,特来护驾!"男子的声音低沉如闷雷,崇祯瞳孔微缩。"关火华何在?"崇祯声音嘶哑。莫无痕抬头:"关将军率 一万精兵己至北京城外东南百里处的柳村布防,特命属下接应陛下前往。"崇祯转向王承恩:"速去坤宁宫,带皇后和皇子们来!"王承恩刚要领命而去,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莫无痕脸色一变:"陛下,贼兵己至宫门,请速决断!"崇祯不再犹豫,一把扯下挂在墙上的天子剑:"带路!"坤宁宫内,周皇后正紧紧搂着年仅二十三岁的长平公主。小公主脸色苍白,却倔强地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两位皇子——十六岁的太子朱慈烺和十岁的定王朱慈炯站在母亲身旁,眼中满是惊恐。"母后,父皇会来吗?"长平公主小声问道。周皇后还未回答,殿门被猛地推开。王承恩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娘娘!快随老奴走!陛下在密道等您!"周皇后二话不说,拉起长平公主就往外走。太子扶起年幼的弟弟紧随其后。刚出殿门,他们就听见远处传来震天的喊杀声和兵器碰撞声。"东华门也破了!"一名浑身是血的锦衣卫跌跌撞撞跑来,"贼兵...贼兵见人就杀!"王承恩脸色铁青:"娘娘,得罪了!"说完一把抱起长平公主,示意太子跟上。一行人穿过重重宫殿,来到御花园一处假山后。崇祯己经等在那里,身边站着那些黑衣人。见到家人,皇帝紧绷的面容稍稍松弛:"快,密道入口在这里!"莫无痕在假山某处按了几下,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竟然缓缓移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一股霉湿的气息扑面而来。长平公主吓得往母后怀里缩了缩。周皇后轻抚女儿的发丝:"别怕,跟着父皇。"莫无痕率先进入密道,两名暗影卫手持火把紧随其后。崇祯拉着周皇后的手,王承恩抱着长平公主,太子牵着弟弟,一行人迅速进入密道。最后两名暗影卫倒退着进入,警惕地注视着后方,随即启动了机关,石门缓缓闭合。密道内阴冷潮湿,火把的光亮只能照见前方几步的距离。墙壁上长满了青苔,脚下不时有积水。长平公主的绣花鞋很快就被浸湿了,但她咬着嘴唇不敢抱怨。"这条密道是成祖年间修建的,"崇祯低声解释,"通往城外的法华寺。"周皇后紧紧抓着丈夫的手:"陛下早就料到会有今日?"崇祯苦笑:"朕只是...做了最坏的打算。"突然,密道深处传来一阵奇怪的声响,像是金属摩擦的声音。所有人立刻停下脚步。莫无痕举手示意,两名暗影卫悄无声息地向前摸去。"咔嗒"一声轻响,前方黑暗中突然射出数支弩箭!一名暗影卫闷哼一声,肩头中箭。"机关!"莫无痕低喝,"所有人贴着右侧墙壁走,千万别碰左侧墙壁!"一行人战战兢兢地向前挪动。长平公主不小心踩到裙摆,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周皇后及时拉住了她,自己的凤袍却蹭到了左侧墙壁。嗤"的一声,一支铁矛从墙内猛然刺出,擦着周皇后的手臂飞过,在她雪白的手臂上留下一道血痕。"娘娘!"王承恩惊呼。周皇后摆摆手,强自镇定:"无碍,继续走。"长平公主再也忍不住,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下来。崇祯心疼地摸了摸女儿的头:"长平不怕,父皇在。"密道似乎没有尽头。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方终于出现了一丝微光。"出口到了!"莫无痕松了口气。就在这时,后方远处传来石门开启的轰隆声和杂乱的脚步声。"有人追来了!"一名暗影卫脸色大变。莫无痕当机立断:"陛下先走!属下断后!"崇祯犹豫了一下,王承恩急道:"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啊!"崇祯一咬牙,拉着家人向光亮处奔去。身后传来兵器相交的声音和惨叫声。莫无痕带着五名暗影卫留在原地,准备阻击追兵。出口处被茂密的灌木遮掩。崇祯拨开灌木,刺目的阳光让他眯起了眼睛。他们身处一座荒废的寺庙后院,西周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父皇,莫堂主他们..."太子不安地回头看向密道入口。崇祯沉重地摇头:"我们...不能等了。"周皇后突然捂住嘴,指向远处——一缕黑烟正从北京城方向升起,那是皇宫的位置。崇祯的身体晃了晃,王承恩赶紧扶住他。皇帝深吸一口气:"走,去柳村!"一行人借着树林的掩护向东疾行。周皇后的凤袍被树枝刮破,长平公主的小脸上满是泥污,两位皇子也狼狈不堪,但谁都不敢停下。夜幕降临时,他们在一处山洞暂歇。王承恩从怀中掏出几块干粮分给大家。长平公主又累又饿,却还是将干粮掰成两半,递给弟弟一半。"父皇,"太子小声问道,"关将军真的在柳村等我们吗?"崇祯望向东南方向的星空:"关火华是朕最信任的将领也是你们的姐夫,他一定会等我们。"年少不懂事的太子继续问道:“既然父皇如此信任姐夫,为什么还要把他赶到南方去。”崇祯被问的一时无语,周皇后闻言薄怒道:“还不住嘴,小小年纪,你懂什么。”太子朱慈娘委屈的不再说话。第二天黎明,他们继续赶路。远处不时传来马蹄声和喊叫声,逼得他们不得不绕路而行。中午时分,两名暗影卫追了上来,身上带着伤。"陛下,"其中一人跪地禀报,"莫堂主...殉国了。他让我们转告陛下,此番行动的暗影堂子弟,尽数战死,无一降贼。"崇祯闭上眼睛,半晌才道:"朕...知道了。"傍晚时分,他们终于看到了柳村的轮廓。村口站着几名哨兵,看到来人立刻举起了武器。"是陛下!"王承恩高声喊道,"快通知关将军!"一名哨兵转身飞奔入村。不多时,村中冲出一队人马,为首的将领身材魁梧,铠甲在夕阳下泛着金光。他飞身下马,单膝跪地:"臣关火华,恭迎陛下!"崇祯踉跄上前,一把扶起爱将,声音哽咽:"爱卿...辛苦了。"关火华抬头,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眼中竟含着泪水:"陛下安然无恙,臣...死而无憾!"这时,一个纤细的身影从关火华身后冲出,扑向周皇后:"母后!""长乐!"周皇后紧紧抱住两年没见的女儿,泣不成声。长平公主也扑了上去,姐妹俩抱头痛哭。崇祯看着这一幕,紧绷了两天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关火华低声道:"陛下,臣己在村中备好临时行营。一万将士随时听候调遣。"崇祯点点头,目光却依然望向西北方向——那里,北京城的上空依然笼罩着浓烟。"陛下,"关火华看出皇帝的心思,"京城虽陷,但江南半壁仍在。只要陛下在,大明就还有希望!"崇祯收回目光,挺首了腰杆:"传令三军,明日启程南下,朕要复国!"当夜,柳村外的军营中篝火点点。崇祯站在临时行营外,望着满天星斗。周皇后轻轻走到他身旁,为他披上一件外袍。"陛下,休息吧,明日还要赶路。"崇祯握住妻子的手:"皇后,朕...对不起你们。"周皇后摇头:"陛下何出此言?臣妾与孩子们能活着出来,己是万幸。"营帐内,长平公主依偎在妹妹长乐公主怀中,终于安心睡去。两位皇子也在隔壁帐中沉沉睡去。王承恩守在行营门口,眼中满是疲惫,却不敢有丝毫松懈。关火华巡视完营地,来到崇祯面前:"陛下,探马来报,李自成己发现陛下离京,派牛坦诚率两万骑兵追来。"崇祯冷笑:"让他来!朕倒要看看,这个逆贼能猖狂到几时!"关火华抱拳:"请陛下放心,臣誓死守护陛下与娘娘的安全!"远处,一轮明月升起,清冷的月光洒在这支小小的队伍上。北京城己经陷落,但大明的火种还未熄灭。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崇祯和他的忠臣们,即将开始一段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