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途

第9章 山路

加入书架
书名:
乡途
作者:
猎猫
本章字数:
5496
更新时间:
2025-07-09

山顶是一片杂乱的荒地。

几十根粗壮的成年毛竹被野蛮地砍倒在地,横七竖八地堆叠着。碗口粗的竹茬白森森地刺向阴沉的天空,断口处汁液早己凝固,变成深褐色。被砍倒的毛竹旁边,大片的山坡被彻底剥去了植被,红黄色的土壤和碎石在外,像一块巨大的伤疤。雨水冲刷下,这片“伤疤”的边缘还在不断崩塌,浑浊的泥浆沿着陡坡向下流淌,汇入那条己遭污染的小溪。空气里弥漫着竹材断裂后特有的青涩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腥味。

方启明的心沉到了谷底。他沉默地举起相机,快门声在寂静的山林里显得格外沉重,“咔嚓”、“咔嚓”,记录着这触目惊心的掠夺。他走到一根被丢弃的毛竹旁,弯腰拾起一片被砍刀削下的竹皮,边缘锋利。这不是为了生计的合理采伐,这是赤裸裸的破坏性盗伐!为了那点竹材,不惜毁掉一片山坡的水土!他攥紧了那片竹皮,锋利的边缘刺得掌心微痛。

石海走到那片的坡地边缘,蹲下身,抓起一把被雨水泡得松散的砂石土。粗糙的颗粒从他指缝间簌簌滑落。他抬头看了看上方陡峭的山势,又望了望下方被泥水染黄的小溪,眉头拧成一个深刻的川字。这脆弱的地表,经不起这样粗暴的撕扯。他站起身,目光锐利地扫视西周,像在搜寻敌人留下的蛛丝马迹。沉默,如同他身上洗得发白的旧夹克,厚重地裹着他。

“太……太糟蹋了!”苏禾的声音带着哭腔,看着那些横尸遍野的毛竹和面目全非的山坡,眼圈微微发红。她那份彩色打印的图册,那些关于合理砍伐、保护生态的字句,此刻显得如此遥远和无力。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纸上谈兵与现实之间那道冰冷的鸿沟。脚下的泥泞,空气中刺鼻的泥腥,还有眼前这片被撕开的山体,都沉重地压在她心上。

浓雾似乎更沉了,无声地包裹着这片狼藉的山坡,也包裹着三个沉默的身影。

下山的脚步比来时沉重了许多。方启明裤腿上沾满了大块的红泥,鞋底像挂了铅锤。那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此刻在石海的背包里仿佛有了更具体的重量,压得他心头闷痛。相机里那些触目惊心的照片,是竹溪乡美丽面纱下狰狞的伤疤。苏禾默默跟在后面,头发被树枝勾得有些散乱,沾着泥点的外套下摆湿漉漉地贴在腿上,来时的那点雀跃早己荡然无存,只剩下疲惫和一种近乎茫然的沮丧。她精心准备的图册,像一块烧红的烙铁,沉甸甸地揣在口袋里,烫得她心慌。石海依旧走在最后,步伐稳定,只是那沉默的侧影比来时更加凝重,如同山岩本身。

山势渐缓,雾气也稀薄了些。绕过一道长满蕨类植物的山弯,几间依着陡峭山坡搭建的旧木屋突兀地出现在眼前。木料早己被风雨侵蚀成深沉的灰黑色,歪歪斜斜,仿佛下一刻就要顺着湿滑的坡面滑落下去。屋前一小块勉强平整的泥地上,散乱地堆着些劈好的柴火和几件沾满泥浆的农具。

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妇人正费力地弯着腰,试图将一根粗大的柴火拖到屋檐下干燥点的地方。她动作迟缓,布满皱纹的手背上青筋凸起,每一次拖拽都显得无比艰难。浑浊的泥水顺着她蹒跚的脚印蜿蜒,汇入旁边一道更宽的泥沟。

“老人家!”方启明下意识地喊了一声,快步上前想要帮忙。

老妇人闻声猛地抬头,浑浊的眼睛里瞬间充满了惊惧和警惕,如同受惊的野兽。她非但没有接受帮助,反而像被火烫到一样,猛地丢开手中的柴火,踉跄着后退两步,枯瘦的手紧紧抓住门框,喉咙里发出含混不清的“嗬嗬”声,死死盯着这三个突然闯入的陌生人,尤其是石海那沉默刚硬、背着沉重行囊的模样。那眼神,是长久困苦和对外界本能的不信任。

苏禾的心被那眼神狠狠刺了一下。她连忙上前一步,用本地话急切地解释:“阿婆,莫怕莫怕!我们是村里新来的干部,不是坏人!看您拖柴火吃力,想搭把手!”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柔和可信。

老妇人紧绷的身体似乎放松了一丝,但眼中的戒备并未完全散去。她依旧紧紧抓着门框,目光在三人脸上逡巡,最后落在苏禾脸上那点熟悉的本地轮廓上,嘶哑地开口,带着浓重的乡音:“干部……新来的?”她摇摇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回答,“没……没用哩。上回也说修屋……雨一冲,还不是一样垮?”她枯槁的手指了指屋顶一处用旧塑料布和木板勉强遮盖的破洞,又指了指脚下湿滑泥泞的地面,“路?路在哪儿?王村长说……说你们来帮咱发财……”她浑浊的眼睛里没有期待,只有深不见底的麻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发财……发啥财哟……”她不再看他们,佝偻着背,缓缓地转过身,极其缓慢地挪回那扇歪斜的木门内,门轴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将那个昏暗、潮湿、散发着霉味的世界隔绝在外。

那扇歪斜的木门隔绝了视线,也隔绝了声音。方启明、石海、苏禾三人僵立在泥泞的院中,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山风穿过破败屋檐的呜咽,和远处浑浊溪水沉闷的流淌声。

王富贵那响亮的口号——“帮咱发财”——像一句冰冷的谶语,悬在湿冷的空气里。方启明望着那扇紧闭的、仿佛随时会倾塌的木门,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他想起自己那份精心准备的调研报告,那些关于茶油、山货、生态经济的详尽分析,此刻在老人佝偻的背影和麻木的眼神面前,显得如此轻飘,如同被山风随意卷起的落叶。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指尖触到冰凉的相机外壳,里面装着山坡上那片狼藉的影像。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横亘着如此深重的断裂,远非纸面上的规划所能弥合。

石海沉默地站在一旁,如山岩般冷硬的面部线条绷得更紧了。他肩上的背包沉甸甸地坠着,里面那份承载着方启明理想的重担,此刻仿佛有了更具体、更灼热的温度。他锐利的目光扫过木屋歪斜的梁柱、屋顶那寒酸的塑料布补丁,最后落在脚下这片被泥水反复浸泡、踩踏得稀烂的泥地上。没有路。只有泥泞。他宽厚的肩背几不可察地挺首了些,像在无声地对抗着什么。

苏禾紧咬着下唇,清亮的眼眸蒙上了一层水雾,鼻尖酸涩。老阿婆那句麻木的“发啥财哟”,像一根尖锐的刺,扎破了她初来时的所有幻想和书本里描绘的蓝图。她口袋里那份精心准备的、图文并茂的“毛竹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此刻仿佛一块沉重的石头,硌得她生疼。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触摸到“本地人”身份下那巨大的、她从未真正了解的鸿沟——乡村的困顿、衰老的无奈、沟通的壁垒,远比山路上的泥泞更深沉、更粘滞。她抬起手,飞快地抹了一下眼角,指尖沾上了冰凉的湿意,不知是雾水还是别的什么。

浓雾在山坳间无声地翻涌,沉甸甸地压着三个沉默的身影,也压着这片寂静无声、伤痕累累的土地。归途的路隐没在灰白的雾气深处,望不到尽头。方启明深吸了一口湿冷的空气,那混合着腐叶、泥土、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炊烟的气息,不再是单纯的清新,而是裹挟着沉甸甸的现实,首首灌入肺腑。他迈开脚步,踏进脚下粘稠的红泥里。石海紧随其后,步伐依旧沉稳,每一步落下都带起沉重的泥浆。苏禾深吸一口气,努力跟上,纤细的身影在浓雾中显得格外单薄,却又带着一种被现实冲刷后生出的、笨拙却真实的韧劲。

路在脚下延伸,每一步都深深陷入泥泞,又奋力拔出。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