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神医,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第69章 暗流噬光,江东问技

加入书架
书名:
我不是神医,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作者:
中二少年8号
本章字数:
5440
更新时间:
2025-06-06

青囊的棱堡在月光下投下巨大的阴影,如同蛰伏的巨兽。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堡垒深处,一场无声的猎杀与反猎杀,正于最隐秘的角落激烈上演。张宁的影卫网络,如同青囊最敏锐的神经系统,捕捉到了来自西面八方的危险信号。

* **琅琊工坊区外:** 一个伪装成流民铁匠的“工匠”,深夜试图用特制钩锁翻越匠作营高墙,其袖口暗藏描绘水排结构的绢图。未及触墙,便被阴影中射出的毒针封喉,尸体被无声拖入“鸩鸟”的巢穴。搜身所得,除工具外,还有半枚可对合的邺城特制“袁”字铜符。

* **常山书院藏书阁:** 一名新晋的“寒门学子”,借誊抄典籍之机,用特制药水涂抹《格物堂讲义》关键章节,欲使字迹隐形后盗取。药水气味触动了书架暗格中张宁布下的“嗅金鼠”(特训小兽)。当夜,此人于宿舍被影卫“请”走,搜出可显影的药粉及数封用密语写就、指向许昌的指令。

* **秦凡巡视路线:** 一支伪装成商队的护卫中,有人沿途以不起眼的石子标记路线、岗哨轮换时间。其标记手法,与影卫档案中记录的江东斥候惯用手段高度吻合。商队未至常山,便被赵云派出的银枪龙骑“请”入山中“盘查”,领头者“暴病身亡”,余者惊恐释放,警告意味十足。

一次次精准的清除,如同锋利的剃刀刮过。张宁的案头,缴获的密信堆积如山。冰冷的文字,揭示着诸侯们日益膨胀的贪婪与深入骨髓的忌惮:

* **邺城密信(袁绍谋士郭图手笔):** “…青囊之弩,射程劲力冠绝当世,其守城灰浆(水泥),坚不可摧!务必探得配方及工匠…若能得此利器,破曹易如反掌!主公有令,不惜重金,或绑或诱,务求必得!”

* **许昌密令(校事府印记):** “…秦凡所授‘格物’之学,妖言惑众,动摇根基!其书院所编蒙学、农工之书,蛊惑民心,危害更甚刀兵!着:一、毁其书稿;二、掳其师者;三、探明‘神臂’、‘灰浆’制法。此乃丞相钧旨!”

* **江东密报(无署名,纹饰似吴):** “…琅琊医馆活人无数,尤以金疮药、辟瘟囊为神效。其匠作之巧,远超江东。孙讨逆(孙策)意,当学其政,窃其技…”

郭嘉捻着这些染血的绢帛,眼中闪烁着洞悉未来的幽光:“主公,诸侯之欲,己非土地城池。青囊之工、青囊之学、青囊之医,方为其眼中至宝!未来之争,沙场搏命为表,这‘奇技’之垄断与破袭…恐为里!得之者,或可制霸天下;失之者,必受降维之击!”

秦凡凝视着地图上那些虎视眈眈的标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棱堡冰冷的灰浆墙面。郭嘉之言,如冰水浇头,却也点破了未来乱局的核心——**技术即霸权!** 青囊的立身之本,己成了诸侯必欲夺之而后快的禁脔。

---

几乎在反间谍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一支打着“吴郡陆氏”旗号的商船,悄然抵达琅琊外港。船只普通,护卫精悍。为首者并非陆氏族人,而是一位气度沉凝、目光炯炯的文士,自称孙氏幕僚鲁肃(或张昭心腹),携重礼求见镇北将军。

会客厅内,熏香袅袅,气氛却暗藏机锋。

“镇北将军白狼山破胡壮举,威震华夏!我主讨逆将军(孙策)闻之,亦击节赞叹,言将军乃真豪杰也!”鲁肃(或张昭心腹)拱手,言辞恳切,“江东新定,百废待兴,尤以疫病伤患之苦为甚。闻将军仁心仁术,青囊医道冠绝当世,特遣肃冒昧前来,一为通商,二为求学。”

他呈上礼单:上等吴铜千斤,交州精锡百担,东海精盐十船,合浦明珠一斛。

“此微物,聊表敬意。江东愿以铜、锡、盐、珠、乃至珍稀海产、药材,换取将军青囊之良药——特效金疮药、避瘟囊、高度烈酒(医用)。更盼能购得新式农具若干,以惠江东黎庶。”他目光诚挚,又带着不易察觉的探究,“我主对将军琅琊、常山之治,心向往之。百姓安居,工坊兴盛,书院育人…此方为乱世之桃源!江东僻远,愿效仿一二,不知将军…可愿指点迷津?”

秦凡神色平静,心中却如明镜。孙策横扫江东,锐气正盛,岂会真心仰慕?贸易是真,觊觎技术、探听虚实更是真!所谓“求学”,不过是为技术渗透披上温情的面纱。

“孙讨逆雄踞江东,少年英主,秦某久仰。”秦凡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逾越的界限,“通商互惠,乃利国利民之举。青囊愿以成药输出:金疮药、避瘟囊、医用高度酒,可按议定之数供给。新式曲辕犁、翻车,亦可售成品若干。”

他话锋一转,端起茶盏:“然则,制药之法、农械之工、书院之教,乃我青囊军民呕心沥血所成,亦是万千生民福祉所系。如同将帅之兵符,医者之秘方,恕难外传。至于为政之道…各地情状不同,生搬硬套,恐成画虎类犬。江东人杰地灵,孙讨逆英明,自有贤才辅佐,何须秦某妄言?”

鲁肃(或张昭心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随即被更深的佩服取代。秦凡的拒绝,在他意料之中,但如此滴水不漏,既给了贸易的实惠,又牢牢守住了核心,还捧了孙策,实乃高明。

“将军所言,字字珠玑!是肃冒昧了。”他再次拱手,“能得良药利器,惠及江东军民,肃己感激不尽!贸易之事,愿与将军麾下详谈。”

贸易在郭嘉的亲自监督下展开。青囊输出的是严格控制的成药成品(金疮药剂量稀释、高度酒掺入微量无害杂质以混淆成分)和农具成品,换回的是沉甸甸的铜锭、锡块、雪白的海盐与莹润的珍珠。每一箱货物交割,都有影卫“灰雀”如影随形。

更重要的收获,在暗处。张宁亲自处理了随船而来的几名“商队伙计”。威逼利诱之下,一条隐秘的、通往江东核心的情报线悄然建立。鲁肃(或张昭心腹)离开时,其随行书箱的夹层里,多了一卷看似普通的江东地理志。书中以张宁特制的隐形药水,写满了关于江东豪强派系、水军布防要点、乃至孙策性格弱点的绝密情报。而书页间,夹着几片不起眼的、熏染了特殊香料的江东桑叶——这是未来传递信息的信物。

送别江东商船,秦凡与郭嘉立于港口棱堡。海风猎猎,吹动二人衣袍。

“孙策如朝阳,其志不小。此番贸易,是桥梁,亦是窥孔。”郭嘉羽扇轻点江东方向。

“窥人者,人恒窥之。”秦凡目光深邃,“他欲学我,我何尝不能观他?江东之铜锡,解我军工之渴。而这条暗线…他日或可化作缚龙之索。奉孝,传令书院。”

“在!”

“增设‘格致科’!专授物理、化学之基,火药提纯之法,材料坚韧之道!从现有工科、医科翘楚及军中机敏者中遴选学员!由你、我、戏先生、华佗轮流授课!”秦凡的声音斩钉截铁,“诸侯所求之‘奇技’,于我青囊,当为日新月异之常技!他们追得越紧,我们…就要跑得越快!”

“要让这‘技术’的鸿沟,成为他们永远无法跨越的天堑!”

郭嘉眼中爆发出灼热的光芒:“主公英明!未来之胜负,或在匠坊之中,书院之内,而非仅沙场之上!” 他望向琅琊城中炉火熊熊的匠作营和灯火通明的书院,仿佛看到了决定未来华夏气运的真正战场——那是一场无声的、却更加残酷的智慧与创新的角逐。而青囊,己然抢占了先机!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