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柯伐城

第六十二章:共举大事

加入书架
书名:
顺柯伐城
作者:
路麦长
本章字数:
8328
更新时间:
2025-06-21

说到此处,周氏扭头问陈璧山,她道:“璧山兄弟,你们原来在老家时,柯儿是不过得很苦?我瞧她肠胃颇好,蛇鼠虫蚁,俱都是人间美味?”

陈璧山尚未答话,孙孟孚己先说到:“你可真是,都是仨孩子的妈了,这说的甚话,当真是何不食肉糜?你可听闻过香菇老鼠?这赣地名菜,不就用的鼠么?”

陈璧山心知孙孟孚怕他尴尬,才如此说道,倏忽间,璧山倒想开了,自家本就清贫,既己至此,争些颜面并无益处,顺柯儿的答题,他倒觉得甚好。

一念至此,璧山豁达地道:“孙太太,我家在陈家刹,就是个极普通的农户,家里有几亩地,一口鱼塘,若说往年特别穷苦,倒也不算,糊口尚可,只是顺柯儿,哦,就是陈季柯,这孩子打小便有自个儿的主意,我们夫妇专心农事,从不干预,任她作为……”

周氏也知自己言语有失,她亲自端了茶水,递给璧山。

璧山接了在手,也不急着喝,只朝周氏笑笑,继续道:“后来,我弟弟陈玉山病故,留下五个孩子,跟着她们妈千里迢迢,从西川回来陈家刹,投奔我们,家中生计才艰难些,我便来了靖扈跑车,柯儿,陈季柯在家苦练手工,这二年竟叫她打磨出些名声,便是孙老爷曾在报上看过的渔娘匠作,自此,家中窘况才有所改善”。

孙孟孚点头暗叹,施校长惊疑道:“哦?陈季柯她,是那真州渔娘?我也有所耳闻,听说当时真州教育局有文件下发,动员府城里各处中小,学习渔娘,原来就是她啊,怪不得……”

施校长咳了数声,才缓缓将教务长的见闻,以及詹老师和顺柯儿的对答等,一一详述。

他长吁口气,接着说道:“那最后一题,孟孚,你们且慢先看,我今日来,并非言说陈季柯不合格,恰好相反,她之对答、以及校内行商等事,更证实了真州渔娘,名不虚传,极好!竟至育人的诸般缺陷,暴露无遗……”

说罢,施校长拍了拍璧山胳膊,而后他扭头对孙孟孚,道:“你我二人,俱是为人师者,陈季柯提出的学半日、晚上学、或是自学,乃至职业教育,我华国民间早就有了,西洋也有诸如夜校、职校等,以陈季柯的个人情况来说,确实这几种学习方式,也较为适合她,可……”

施校长又叹,继续道:“可是当前育人只有全日教学,今天我来,便想与你商讨此事,若是以陈季柯为试点,允其缺课,或是自学,但期末成绩,需达丙等以上,方可毕业,若确实学识渊博、能力突出、成果卓越者,可跳级或享受学校的各项奖励,学费减半收取,你看如何?”

孙孟孚沉吟良久,才道:“方法若是践行的好,确实能帮助许多如柯儿这般的学生,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事未成定势之前,必受攻讦,甚或有人藉此攀比、徇私、钻空子……,且对育人学校的严谨校风,也是个冲击,定会有人画虎类犬,若是失控,恐将置你于不利之地,施公慎思,从长计议才可”。

陈璧山听了,也道:“校长,多谢您如此看重我们柯儿,若太过特殊,恐怕不好,莫要难为您”。

施校长还要再说,周氏却是想出了主意,她道:“施校长慧眼识珠,又勇于自省,更加敢于创新,实在是为师者之楷模,教育界之大幸事!孟孚,你当敬之、学之——,只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依我来看,不如各行其是、循序渐进……”

孙孟孚和施校长闻言,顿时来了兴趣,孙孟孚更是清楚自家太太的脾性,还给捧了个哏,他道:“哦?请夫人不吝赐教,我洗耳恭听——”

周氏笑道:“先说施校长吧,来者是客,我的昏招便是,您擅用名师,必有精力富余、舍己为人的老师,若他们愿意投身半公益教育,或是职业教育,不如你组织些师生,创办个夜校或职校?少收些学费,我想生源必定不是问题,大批来靖扈的人都想学文化哪,且对有才干的师生而言,也能多些进项……”

顿了顿,周氏见施校长陷入沉思,她便扭头对孙孟孚道:“孟孚,你也有事做,一是让银子将他学过的课本系统整理了,你来判断,哪些适合柯儿自学,或是银子和你能教的,二是听闻靖扈每所高校常有名师讲座,甚至有些大学课堂,也是免费对外开放,我要你打听好免费课的时间和内容,然后柯儿按图索骥,自行前往,增广见闻……”

孙孟孚边听边点头答应了,不料周氏话未说完,继续道:“待到施校长的夜校步入正轨,柯儿再去作个试点,正好与入学育人普通全日制的陈秋桂,二人间有了比较,究竟何种教育才算成功?你们二位先生听了,觉得可好?”

孙孟孚咂摸了数下,抬眼去看施校长,见他眼中炯炯有光,二人相视而笑。

周氏眼见有戏,她笑吟吟地又道:“施校长,孟孚,我看你俩英雄所见略同,常言道,一鼓作气势如虎,莫不如施校长,我们诚邀你周末来家吃饭玩牌,哦,这护粮牌便是陈季柯倾心研制的,极为有趣,孟孚你再邀请几位阔绰同窗也来,大家到时再谈此事,若能撬动他们出资入股,咱们这夜校和职校的第一步便有戏了”。

施校长己对周氏佩服地五体投地,他慨然应邀,暗道无怪乎孙孟孚,能上行得如此之快,周氏真贤内助也。

孙孟孚却觉无语,说来说去,她还不就是想找牌搭子!

陈璧山却觉得,自家顺柯儿未来几年的求学之路,只在三人的片刻言谈间,便敲定了方向,他既觉无奈,又感庆幸。

璧山沉默着拿起了题纸,孙孟孚见状,他随手接过,心中也是颇为好奇,顺柯儿前三题答得质朴且灵慧,却不至于叫施校长亲自跑这一趟,莫非小文章卓尔不群了?

孙孟孚继续念诵,道:“第西题为浅谈国以学为本,柯儿写道,国以民为本,民以学为源,简而化之,国以学为本……”

施校长插话道:“陈季柯开篇便推翻论点,实在大胆,然而细思之后,却又觉有理,嗐,前头三题,考较学生的常识、算数、品德方面,教务长阅卷后,首叹自个儿的常识,尚不及个黄毛丫头,他还特特去了趟药材铺子,问那野兔屎可是真能食用……”

几人又笑,璧山听了,只觉育人学校的老师,治学当真严谨。

施校长也笑道:“莫提他了,便是我,还想问问孟孚,真州的竹布和爱国布,售价果真如此低廉?异地间价差如此之巨,难怪世人愿作行商了,可见顺柯儿的世情经济、常识储备远超普通学生,判分为优等,只这流民处置一题,陈季柯答得另辟蹊径,却判得是中上”。

周氏不解,本待争辩一二,孙孟孚抬手阻了。

只听施校长继续道:“曾有学生推己及人、由小见大,深挖流民源头,写出华国诸般痼疾,若不根治,国将不国,我等凡人,他日皆是流民……,虽有高调之嫌,但切中了出题本意,亦不过是中上,此题考较的是学生品德,那位将成流民的学生,满纸百姓天下,爱国之心跃然纸上!陈季柯宽宏慷慨,有容人雅量……,可谁人敢言,自身十全十美、品行无瑕?此题,中上即可,小满胜过万全”。

璧山、孙孟孚等听罢,俱都沉默不语,静静地琢磨着施校长的话。

施校长不好意思地笑笑,他道:“对不住,孟孚,我思绪难平,你继续读,我再不打断——”

孙孟孚闻言笑笑,继续念道:“柯儿写道,国以民为本,犹如水能载舟覆舟,真州城里,运河常常决堤,父母官爱民恤民,征劳役、筑堤坝,践行国以民为本,便受百姓爱戴拥护;然,征兵抓丁之举,百姓议起,每每唾弃,何故?国弃民之安居乐业于不顾,甚至意欲民以国为本,颠倒了本末,屡致亲人离散、家败人亡……”

孙孟孚读至此处,难得地燃起了香烟,他给施校长也点了一根,叹了口气,继续诵读:“再谈民以学为源,人之初,性本兽,吃饭、说话、走路等诸般小事,俱都不会,更莫谈礼义廉耻、文化知识、谋生经济、人情客往……,人之为人,俱都在于之后的学习……”

孙孟孚将烟灰抖落,捋顺了题纸,接着念:“学习之道,应无定式。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足见强过我者,皆可为师,然人无完人,何人可言自身诸般皆会?因而,我可向智者学、向老者学、向能者学、向仁者学、向富者学、向强者学……,我可在社会中学、在学校中学、在家中学、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败中学……,唯学,使我、使我向善、使百姓开智、使民爱国家、使民敬天地、使民容万物”。

周氏听得连连点头,她帮孟孚掸了掸烟灰,听他继续道:“所以,我说国以民为本,民以学为源。只世事两难全,本源之间,先得顾本,才能达源,先有民,方能学,然人之欲望无穷,而精力有限,终致学有上限,此人生一憾事也,却未尝不是国之幸事……”

施校长也伸手弹落指尖烟灰,他听孙孟孚顿了顿后,念完了终章:“人之差距,不弱于天堑,上限相类,过程迥异,强认知、促公平,方显教学之本色!”

孙孟孚搁下题纸,在烟灰缸里摁熄了烟蒂,长长吁出了一口气,叹道:“柯儿啊,柯儿,璧山,你养出个好闺女……,施公,若有意兴办夜校,孟孚不才,愿尽绵薄之力”。

施校长左手攥拳,击于右掌,激动地起身道:“如此更好,孟孚,你我二人这几日便先拟个草案,周末我再上门叨唠,嗯,吃饭、打牌、拜财神……”

周氏闻言,喜不自禁,她忙笑道:“施校长能来,我们家当真蓬荜生辉,欢迎之至,欢迎之至啊”。

施校长笑笑,他扭头看向璧山,继续道:“璧山,你莫要烦忧,陈季柯必是我们夜校的第一名学生,家去后,你可将此事告诉她,稍待些时日,我等安排妥当了,再通知她入学……,陈秋桂的话,你下周一送她来育人,办理插班入学手续吧”。

当晚,陈璧山送施校长回家,路上二人又聊了不少郭集过往。

施校长颇为感慨,他问顺柯儿当下可有事做,璧山道才来数日,顺柯儿暂时先帮她表哥卖卖香烟,施校长闻言便道,往后每月,让顺柯儿给他家送十盒老刀、二十盒三炮台。

璧山心知施校长体恤他们父女,更加敬重此人。

次日一早,璧山去了小荔家,将昨晚施校长的话转述给田氏,他让小桂这几天好好休息,下周便要重新上学了。

小桂喜得在屋里蹦蹦跳跳,许是吵着了楼下的老头子,只听地板“嗵”、“嗵嗵”响了好几声,想来必是那老头竖起拐棍,朝着天花板连怼数下。

田氏忙制止小桂乱撒欢,她半是欣慰半是挂心,感慨道:“大哥,多亏了你们……,小桂,给大伯磕头,往后你要用心念书”。

小桂听完,她也不含糊,扑通跪倒,朝着璧山连磕数下,抬头又问:“大伯,柯儿呢?柯儿和我一块儿上学吗?”

陈璧山笑着拉起小桂,给她拍拍膝盖,叹道:“柯儿先不去,她得再等等”。

田氏听了不好多说,小桂却道:“嗯,也不意外,毕竟我之前在眉山读过一完小,柯儿,她连私塾都没念过哪……”

“小桂”、“大伯——”,田氏和小荔异口同声,出言阻止小桂再大放厥词。

二人又扭头去看顺柯儿,见她似未听见,昨天顺柯儿和云生去了烟行和南市,把出清的货品补齐整了,顺柯儿正专心致志地收拾藤箱,往里头装着香烟和各式零嘴儿……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