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天光刚爬上窗沿,林昭就蹬着电动车出了巷子。
后车筐里放着从二手市场淘来的补光灯,帆布包压在腿上,里面装着录音笔、U盘和那支别在袖口的银针——昨夜楼梯间的脚步声在接近三楼时突然转向,他猜是赵刚的人动了手,但没多问。
医院走廊的消毒水味钻进鼻腔时,老李头正扶着墙站在电梯口。
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左手攥着个褪色的牛皮纸信封,指节因用力泛着青白:“小昭,我把当年的出入库单找着了。”他掀开信封一角,露出半张泛黄的纸页,“这单子上的签名不是我写的,那天我孙子发烧,我跟刘胖子请了假。”
林昭接过信封,指尖触到纸页边缘的毛边,是被人刻意撕扯过又粘起来的。
“您先别急。”他温声安抚,余光瞥见转角处李小倩抱着笔记本电脑过来,小姑娘发梢还沾着水珠,显然是刚从宿舍赶过来:“我借了新闻社的摄像机,画质能调4K。”她把电脑往腿上一搁,快速敲了几下键盘,“首播间我也挂好了,标题我想了三个——《食堂中毒案目击者证词》《被篡改的冷库记录》《外卖员的真相首播》,你选哪个?”
“第三个。”林昭低头翻看着出入库单,目光停在“李大勇”三个字上——老李头本名,字迹歪扭得像小学生写的,和他平时记账的工整小楷截然不同。
“就用《外卖员的真相首播》。”他抬头时,晨光透过走廊窗户照在脸上,眼尾的细纹被镀上一层淡金,“开始吧。”
录制室是李小倩找辅导员借的多媒体教室。
老李头坐在镜头前,喉结动了三动才开口:“我在食堂干了十五年,头回见有人往学生嘴里塞烂肉。”他抖着手展开出入库单,指腹重重压在日期栏,“这单子写的是八月十五进货,但那天我根本不在岗!我孙子住院,我跟刘胖子说过的,他拍着胸脯说‘李叔你放心去,我盯着’——结果呢?”老人突然哽住,手背用力蹭了蹭眼睛,“我闺女昨天给我打电话,说她儿子在学校吐了三次,我这把老骨头,对不起孩子们啊!”
镜头外,林昭的拇指抵着太阳穴轻轻按压。
他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这通证词会像炸弹一样炸开,刘胖子的人脉、校方的遮掩、暗网可能的威胁,都将在舆论里无所遁形。
但他更在意的是老李头泛红的眼眶,是李小倩悄悄攥紧的拳头,是那些在首播预告里刷“等真相”的网友ID——他们需要一个出口,而他要做那个递火把的人。
“李爷爷,您再说说冷库的事。”李小倩适时递过一杯温水,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哽咽,“那些冻肉在库里放了多久?”
老李头喝了口水,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冷库排水口坏了半年!刘胖子说要修,结果拿了三万块钱买材料的钱,就换了根破管子!我上个月去卸货,地面全是黑泥,肉箱子往地上一放,血水混着泥往缝里渗......”他猛地拍了下桌子,震得摄像机晃了晃,“我跟他吵过,他说‘老东西懂什么?学生哪有那么金贵’!”
林昭的手指在桌下蜷成拳。
他想起昨天在后勤处看到的中毒学生病历——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最轻的也上吐下泻三天。
而刘胖子的金链子在泥里打滚的模样突然浮现在眼前,他压下涌上来的戾气,对李小倩点点头。
小姑娘立刻切了画中画镜头,左边是老李头颤抖的手举着假单子,右边是二十三个中毒学生的诊断书扫描件——这些是他昨夜逐个联系家长要来的,有位母亲哭着说:“林师傅,只要能让那姓刘的坐牢,我把孩子的病历拍成视频发你。”
首播开始半小时,在线人数突破十万。
林昭看着弹幕里“报警”“查账”的刷屏,摸出手机给赵刚发了条消息。
几乎是同时,窗外传来刺耳的刹车声。
“刘胖子跑了!”李小倩突然指着窗外喊。
林昭凑到窗边,正看见一辆银色商务车撞开校东门的减速带,副驾驶上的胖子正把金链子往公文包里塞——是刘胖子。
“赵刚的人应该在校外守着。”林昭掏出针包别在腰后,转身对老李头说,“您和小倩留在这儿,我去看看。”他刚跑到楼下,就听见“吱呀”一声——商务车被两辆黑色SUV夹在路中间,赵刚从驾驶座下来,手里晃着对讲机:“刘老板这是要去哪儿?苏小姐说,您欠学生的道歉,得当面补上。”
刘胖子的脸涨成猪肝色,车门刚打开就被两个保镖架住胳膊。
他挣扎着踢到路边的垃圾桶,里面滚出几个冻肉包装袋,在阳光下泛着青灰。
林昭弯腰捡起一个,包装上的生产日期被刮得只剩“2021”——现在是2024年。
“带走。”赵刚冲身后的人点头,目光扫过林昭时顿了顿,“苏小姐让我转告你,警方经侦队半小时后到。”
果然,二十分钟后,三辆警车鸣着笛开进学校。
带队的张警官冲林昭点头:“我们接到匿名举报,说江海大学食堂存在食材过期、财务造假问题。”他指了指被押上警车的刘胖子,“刚才在他车里搜出两本账本,流水对不上。”
林昭摸了摸内衣口袋里的录音笔——那里面除了刘胖子和肉商的对话,还有他上周在冷库装的微型摄像头录的画面。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警方封条贴在冷库门上时,老李头扶着铁门哭出了声:“造孽啊,造孽啊......”
下午三点,校长办公室。
林昭看着校领导把终止合作合同推过来,墨迹还没干。
“我们会公开招标第三方机构。”教务主任擦着额角的汗,“林同学对食品安全管理有什么建议?”
“智能仓储系统。”林昭翻开李小倩连夜整理的资料,“入库扫码、温度监控、过期预警,这些都能通过系统实时上传云端。”他指了指资料里的流程图,“学生家长、校监会都能查看实时数据,想做假账?门都没有。”
主任的笔尖在纸上顿了顿,最终在“引入智能系统”的条款下画了个重重的勾。
傍晚六点,林昭的首播间再次亮起。
他坐在食堂新挂的“食品安全公示栏”前,身后是老李头正在教新招的厨师颠勺。
“医者治人,也治世。”他对着镜头笑,眼尾的细纹里盛着晚霞,“若连一口干净饭都吃不到,谈何健康中国?”
弹幕瞬间被“健康中国”刷满。
林昭关了首播,手机在兜里震动起来——是外卖平台的新订单。
他跨上电动车时,瞥见备注栏里熟悉的字迹:“冰奶茶,少糖,加椰果。”署名是“苏棠”。
夜风掀起他的外卖服衣角,林昭踩下电门。
路灯一盏盏亮起,把影子拉得老长,像一根针,扎进这城市的褶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