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结束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学习了,凭借超强的悟性和记忆力,萧禹轻而易举的就能掌握这些大部分都听的头疼的知识。
姜晓涵和姜晓妍也差不多,因为萧禹早就开始缓慢在食物之中增加过目不忘和悟性增强的白玉果在其中,让她们不会有太明显的感受,但是效果却是实打实的。
这也让她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别的东西,姜晓妍比较喜欢做生意,她开始接触萧禹现在铺开的摊子,也学习了不少关于文物的知识,而姜晓涵似乎对于话剧表演更有兴趣,直接在京城大学成立了话剧社,整天也是忙的不亦乐乎。
到了双休日,萧禹就会带着姜晓妍去他现在租下来的四合院之中看看那些收集而来的古董,毕竟学习古董这种东西,光学书本上的知识可没用,最重要的还是要上手真东西,才能练出来足够毒辣的眼力。
“从胎质来说呢,我感觉它的质地还算细腻,不过和我之前在资料里看到的万历官窑瓷器那种细腻程度相比,好像稍微差一点,可能是民窑的?但我又不太确定。这釉面看起来挺肥厚的,颜色也对白中泛青,而且我在瓶口和瓶底发现了一些小磨损,不像是新做出来的假磨损,感觉挺自然的。还有这造型,我觉得挺好看的,线条很顺,和我学到的万历时期的花瓶样子差不多,但是我心里还是没底。”
“嗯,虽然还差了一些,但是也很不错了,刚才你说的胎质方面有些道理,但你还得留意一下胎体的颜色是否均匀,万历年间的瓷器在这方面也有它独特的特征。有些真品的胎色会在细微处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层次感,这是当时烧制工艺留下的痕迹。
至于釉面,除了观察肥厚度和色泽,你还得看看釉层的厚薄是否均匀。有时候,万历瓷器的釉面在瓶身不同部位会有一些细微的厚薄差异,这也是鉴别真伪的一个小细节。而且那些自然磨损的地方,除了看划痕,还要留意磨损处釉面的老化程度,真品的老化往往是深入釉层内部的,有一种岁月沉淀的质感。
至于造型,你已经有了不错的观察,但还得结合万历年间的文化背景去考虑。当时的审美观念对花瓶的曲线和比例有着特定的要求,你要多去对比一些已经确认真品的万历花瓶,从整体的造型风格上去把握那种时代的韵味。别着急,鉴定古董本来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掌握到这种程度已经算是很有天分了,以后做个专家也是轻而易举。”
“你就知道哄我,就我这个水平还做专家,肯定被人笑掉大牙。”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姜晓妍对于萧禹的夸奖心中自然是高兴的。
在他们看的差不多了,准备去接上姜晓涵,中午随便找个馆子吃饭的时候,之前曾经跟着夏芷兰一起来过家里的一名警卫开车出现在了小院门口。
“萧同志,姜同志,你们今天有没有见过夏主任?”
姜晓妍瞬间就意识到夏芷兰肯定是出问题了,立刻追问道:
“今天她没来找过我,怎么了,你们联系不上她了?”
“昨晚她回家之后,今天早上就没过来,刚才已经打电话去了她家,她也不在家里,据说根本没有人看见她离开。”
萧禹这下也有点惊讶了,夏芷兰住的地方防卫可以说是京城最严密的地方之一,都是荷枪实弹的军人守护,一个大活人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的就消失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中莫名就出现了周宏的身影。
除了周宏自已以外,他应该是最能了解他心中对于夏芷兰感情的人,之前发生了那种事情之后,他竟然能够忍住这么久不在夏芷兰的面前出现,以他的性子而言,这肯定是极度折磨他的,难道就是为了让夏芷兰放松警惕,好在今天将她弄走?
警卫在确定两人都没有见过夏芷兰之后,就匆忙离开了。
回到车子之上,姜晓妍看着萧禹。
“芷兰这一次失踪会不会跟周宏有关,你也帮忙找找她,我担心晚了会出什么事情。”
姜晓妍也隐约有些察觉,当初夏芷兰失踪的时候,就是萧禹找到了他,毕竟枕边人永远是最难瞒住的,只不过萧禹既然不愿意说,她也不会追问,让他为难。
反正他身上神奇的事情其实一直都挺多的,他也并不是那种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
“你不说我也会的。”
虽然夏芷兰有些恶趣味,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朋友,萧禹自然也不愿意看到她被周宏给糟蹋了,这对任何女人而言都是一辈子难以忘记的噩梦,之前他在周宏的身体之上也留下了毒蜂的标记,现在想来还没有彻底散掉,应该还是有把握找到人的。
..........................................................
“芷兰,你看,这就是我为我们的新婚准备的新房,完全都是按照你的喜好所布置的,过了今晚,你就将会是是我的妻子,等到明天我就带你回娘家,拜见岳父和岳母。”
“那我父亲一定会一枪打死你。”
被换上一身中式新娘服的夏芷兰此时被五花大绑,而且身边还跟着两个健壮的女人牢牢的控制住她,不给她任何暴起的机会。
对于自已心心念念了这么多年的女人,周宏自然是无比了解,知道她看似柔弱的身躯之内蕴藏着怎么样的力量,军中的三五个好手都轻易无法近身,要不是已经给她用了药,他现在都不敢在她一米之内。
对于他的嘲讽,周宏不以为意,反倒露出一个病态的笑容。
“如果岳父不希望他的外孙才刚出生就没了爸爸,应该就不会杀我,就算是我非死不可,能够在死之前跟你结为夫妇,我也是虽死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