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乾隆皇帝的头号红人,和珅能够走到今天的位置,最依靠的就是能够揣摩皇帝的心思,但是此时他却是真的有点儿搞不清楚乾隆皇帝想要做什么了。
因为他竟然要在此时捡起雍正皇帝留下的摊丁入亩。
在乾隆刚刚登基的时候还执行他父亲所留下的国策,但是等到后面感觉到阻力太大,为了不影响自已皇位稳固,已经开始了妥协那些王公大臣的土地已经废除了摊丁入亩,只有那些比较小的地主才执行这项国策。
现在他竟然在这个江南之地还有反贼的情况之下,重新提起做项国策,这是嫌天下还不够乱想要再加一把火吗?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在皇帝面前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宠臣,他自然不会这么说。
“皇上圣明!陛下心系天下,为我大清长治久安、百姓富足安康日夜操劳,实乃我朝之幸、万民之福。这摊丁入亩的政策,足见陛下高瞻远瞩、心系苍生,只是如今推行,恐怕时机未到。
东南反贼作乱,势头正猛,朝廷全力围剿,资源消耗极大。若此时推行摊丁入亩,人力物力分散,平叛大业受阻,反贼趁势坐大,后果不堪设想。
东南百姓因战乱生活艰难,对新政承受力差,一旦推行,反贼借机煽动,引发民怨,更多百姓被裹挟,乱局将愈发难以收拾。
而且东南作为赋税重地,稳定后方是平叛关键,推行新政易扰乱秩序,动摇根基。当地官员忙于平叛,分身乏术,再兼顾摊丁入亩,新政难落实,地方事务也会受拖累。
望陛下以大局为重,暂缓推行摊丁入亩,集中力量平定叛乱,待局势稳定,再行新政,定能事半功倍,成就千古伟业 。”
要不然说乾隆皇帝以前喜欢和珅呢,确实是会说话,而且也是有本事的,但是他本来就是想要通过摊丁入亩让大清朝陷入混乱之中,怎么能够因为这两句话而放弃这个想法呢?
“这件事情朕心意已决,你不必多言,当年大清朝凭借着铁骑入中原,这才多少年,当年的八旗天兵就已经变成了纨绔子弟,整天就知道不务正业,怕是连骑马都没有几个人会了,照这样下去,大清朝还怎么坐得稳这花花的江山,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人全部都有铁杆庄稼,才会如此的不思进取,所以才会连小小的反贼都拿不下简直丢了我大清朝的脸面,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废除铁杆庄稼,而且还要摊丁入亩,要让他们有危机感,才能够拼命,恢复八旗天兵的力量,这件事情必须要有一个足够信任和足够机灵的人才能够完成,所以我准备将这件事情交给你,你可别让我失望!”
和珅没想到乾隆皇帝竟然准备把这种把人往死里得罪的差事交给自已,额头之上瞬间就浮现出无数的冷汗。雍正皇帝在最开始推行摊丁入亩的时候,那些执行这些政策的官员可是不知道遭受了多少的磨难,其中绝大部分最后还被卸磨杀驴,用于平息那些遭受损失官员的怒火。
现在乾隆皇帝把他推到这个位置上来,简直就是在要他的命呀!
“陛下,承蒙您的信任,委以推行摊丁入亩的重任,臣本应肝脑涂地以报皇恩,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近日臣旧疾复发,身体每况愈下,精力大不如前,处理日常事务已感吃力。您也知道,臣目前手头正忙于筹备来年的南巡事宜,还要梳理各地呈上来的税赋账目,以及协调内务府采办宫中用物,桩桩件件都关乎朝廷运转,实在分身乏术。摊丁入亩乃国之重策,需全身心投入,臣实在怕误了陛下的大事。
如果皇上您非要推行此事,那么臣推荐刘墉刘大人,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正适合处理如此繁复且重要的事务。而且他在民生政策推行上经验丰富,之前成功主导了山东地区的水利修缮工程,使得当地水患减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成效显著,百姓赞誉有加。
由他负责摊丁入亩,必定能比臣做得更好,更快见到成效,让新政顺利施行,惠及天下。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改派刘墉刘大人担此重任 。”
“既然爱卿对刘墉如此的推举,那便由他来辅佐你一起完成此事吧。你为正,他为副,希望不要让朕失望,就这样吧,朕有些乏了,你们稍后写出一个章程,拿给朕过目,以后遇见任何的困难也都可以过来找朕,摊丁入亩是大清的国策,无论是谁胆敢阻拦,朕都绝不轻饶!”
听到乾隆皇帝已经下了逐客令,虽然和珅还有很多的话想说,却也只能退了出去。
又处理了一会儿,来自于全国各地大臣所上的奏章,全面了解了一下现在大清朝的情况,他就躺在床上休息,让任何人没有他的命令不得来打扰他,然后分身已经来到了苏州城军营。
颜如雪之前把自已说的天上有地下无,就像是孙武复生一样,他倒要看看她到底有多少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