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天下

第253章 家境贫寒

加入书架
书名:
监察天下
作者:
黑刺
本章字数:
6350
更新时间:
2025-01-16

两笔款项的去向将冯一波一下子打入到了冰窖里,便现在正值盛夏。当然,在谈话室里空调是开着的,正好26度。

冯一波祖籍河西县,在秦北市农业学校读的是畜牧专业,属于中等专业学校。虽然在个人简历上写着研究生文凭,那都是在职的。

关于在职文凭这个话题,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那时,获取在职文凭的途径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自学考试以及各级党校的学习。此外,还有些人通过夜校来完成学业。然而,到了九十年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各种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于是乎,那些原本只有中专学历的在职领导们纷纷踏上了追求更高文凭的道路。无论是党校、培训机构,甚至某些大学也开始推出在职 MBA 课程。这种现象背后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学校需要赚钱,而领导们则渴望拥有一个漂亮的高学历背景,将其写入个人简历之中。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但其中是否存在其他问题呢?这或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一下。

冯一波的在职研究生简历就是那个时候弄的。那时他就读于省交通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课程,每周末都要去学校学习两天。当时的冯一波已经担任着乡长一职,为了方便上学,每周都由司机接送,并住在学校附近的宾馆,到了周天下午再由司机接回。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冯一波结识了三位重要人物:其中一位是当时的市组织部副部长,另一位是省委宣传部的处长,还有一位则是来自省发改委的处长。在接下来的十年间,他们四人之间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往来。当冯一波还在乡镇工作时,只要省发改委有项目,他所在的乡镇总能分到一杯羹。然而,那位省发改委的处长后来跟随其领导前往外省任职,此后双方的联系便逐渐减少。

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现在是副部长了。这也是冯一波能升任岭南县宣传部长的原因之一。

最让冯一波利用到位的则是市委组织部那位副部长。据冯一波说,自从认识了那位副部长,几乎每一个周末,冯一波都会安排他,要么现外旅游,要么去钓鱼,要么是打牌。休闲娱乐的活动那是一茬接一茬。现在那位副部长已经临近退休了,不过不在市人劳局当着局长呢。

冯一波过去一直在基层,从乡镇的农技员开始,到民政专干、副乡长、副书记、镇长,直至党委书记,然后从河西县调到岭南县当宣传部长。这一路起来,在省交大认识的三个研究生同学可谓被冯一波利用的淋漓尽致。冯一波的升迁之路也变得很是顺利。

苏阳在与冯一波谈话前,对冯一波的家族及老家的情况也进行了充分的了解。

按照要求,在与谈话对象谈话前,要求必须做到“六必知”,即:个人履历、身体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家庭关系,以及工作表现和为人处事等六个方面。

冯一波的老家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他们的父母仍然健在,但已年逾八旬。根据河西县纪委提供的信息显示,冯一波出生于贫困家庭,生活艰苦。在上中专期间,他的父母不得不四处向村里或亲戚借钱以支持他的学业。而他的两个哥哥和妹妹则早早辍学,全家都将所有的期望寄托在了他一人身上。

冯一波在复读了一年后,终于考上了秦北市农业学校。这在当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大中专院校一般都包分配。因此,冯一波毕业之后按照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分配原则,回到了河西县,到县委组织部报到后,被分配到了马头乡。自此开始了他的体制内职业生涯。

每个官员的贪污腐败都是从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的。一条烟、一瓶酒、几十元、几百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恩小惠,却成了他们堕落的起点。起初,他们或许还能坚守底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于是,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贪腐的金额也越来越高,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冯一波上班后,因为学的是畜牧专业,就被分到了家技术站工作。工作了几个月后,冯一波看到民政干部挺红火,就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两条红塔山,去找书记。当时的领导干部还比较传统,对于此类问题还不太适应,但吃吃喝喝的事也很正常。

冯一波就以自已想入党,想向组织靠拢,希望党委书记能当自已的入党介绍人。同时,冯一波说,自已看到民政干部的工作能够接触的贫苦群众较多,希望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党委书记一看,这是一个好小伙子,便有了提携之意。随后将冯一波调整为了民政专干,并做了冯一波的入党介绍人。

过去民政方面的工作那可是一个肥差,因为在民生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钱和东西向一些贫困群众分发,同时也有一些补助性的项目。在与老民政专干共同干事的过程中,冯一波发现,有些村和人每次都会分到各种项目的钱或者东西。于是冯一波就到这些村去调查,发现这些享受政策的农户并不符合相关政策,于是将调查的情况向书记作了汇报。

书记授意冯一波,做好取证工作。

在一年10月初,县民政局向乡镇发了一批冬季贫困群众补助款,每户有500元。于是老民政专干就自已按以往造好了花名册,让分管民政的领导和乡长签了字,很快就发放到位。但过了几天,县纪委来了几个同志,要找民政干部谈话,当然也找了冯一波。冯一波根据党委书记的意思,实话实说。最终,老民政专干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调离原工作岗位。

原来老民政专干,不仅是每次都给固定的“贫困户”,而且还向贫困群众收取好处费。而那些固定的“贫困户”中,不但有自已的亲朋好友,还有他的相好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情人”。

过去因为交通不便,不是本乡镇的乡镇干部或者领导,一般都是周天下午到乡镇,周五下午才回家,所以对一些乡镇干部的描述就是“村村都有丈母娘,天天晚上当新郎”。

因此,现在曝光出来的领导干部易,性贿赂,或者有多少个情人、情妇,看来并不新创造的,而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传统而已。

老专干被处分调整后,冯一波还到家看望了他。老专干还语重心长地对冯一波说,民政专干可是个肥差,你要好好干!他没有把自已的优亲好友、违纪问题让冯一波引以为戒,反而当成了一种传承的考验。

冯一波当时,那可是痛哭流涕,对老同志既佩服又感激。之后,冯一波就再也没有去找过老专干。

不几天,党委书记就提议将冯一波提拔为民政专干,当然其他人也没有什么意见。

自从冯一波当了民政专干之后,工作劲头十足,对全乡二十几个村的贫困群众全部摸底,展现出了年轻人的干事劲头,也得到了全乡领导干部的认可。在随后的几年里,冯一波除了将补助资金和物资的大部分都用于自已掌握的这些真实的贫困户,同时也对县里多发的那些全部征求了乡长和书记的意见。

乡镇上的贫困群众或者应急事情毕竟不是太多,冯一波就将多出来的那部分临时放在了街道上的面粉店,五金店等。如果乡上临时要用,就让贫困群众从哪儿拿,有些时候县上没有配一些应急的东西,而乡镇上急用,冯一波就很轻易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领导的燃眉之急。

党委书记很快就到县上工作了,乡长上任党委书记。因为冯一波会来事,也有文凭,于是乡长就找到冯一波说,经党委会研究,决定让你到党政办工作。

冯一波一看,在经济上这几年自已也弄了不少,现在该是走仕途了。于是满口答应了乡长。

党政办主任是一个乡镇的主要部门,上对党委书记和乡长负责,下与各村的村长、支部书记对接,同时又负责协调乡镇领导之间和机关干部们的各种事务。

为了感谢乡长的提携之恩,冯一波就从信用社贷款10000元,为他买了当时最为流行的手机。乡长在微笑中拒绝地收下了。

冯一波然后跟升迁后的党委书记说,自已觉得水平还需要提高,以便更好地为乡上和领导服务,准备到市委党校学习。书记一听,好事啊,年轻人就该好好学习上进啊。便对冯一波说,你报名的费用乡上出了,用其他方法报一下就行了。

这时冯一波才感觉到权力大有多大的好处啊,不管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那自已的工资不是不用花了。

也正是这次报销,让冯一波进一步加大了不断进步的想法。

两年以后,冯一波被提拔为副乡长。为了感谢书记的提携之恩,冯一波对自已的媳妇说,让她陪一次书记。冯一波的媳妇说,我不去。给他送钱就行了,多少都可以!

当然当时的党委书记也并不是什么好色之徒,即使冯一波的老婆去了,人家也未必就范。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