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天下

第261章 党风室电话成了热线

加入书架
书名:
监察天下
作者:
黑刺
本章字数:
5572
更新时间:
2025-01-16

因此,秦北市直机关的上百个一把手,如今人人自危、噤若寒蝉,他们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整日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他们根本无法预测,到底哪一天,市纪委监委的人会突然找上门来,然后面无表情地告诉你:“某某同志,请你跟我们走一趟,到纪委喝喝茶!”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一旦被纪委盯上,那就意味着基本上已经宣判死刑,绝无生还可能。为什么不敢说百分之百呢?那是因为以前没有苏阳这个人,而现在有了苏阳,情况就变得截然不同,这个概率瞬间飙升至百分之百。

自从市纪委要与市直机关的一把手谈话的文件下发之后,整个城市的氛围似乎都发生了变化。以前那些总是迟到早退、上班时间摸鱼的人,现在变得格外准时。每天早晨不到八点,人们就已经坐在自已的办公桌前开始工作;中午十二点,大家还沉浸在工作中,迟迟不愿离开办公室。同样地,下午两点前五分钟,所有人都已经提前到达办公室。在路上,人们不再匆匆忙忙,而是尽量放慢脚步,与其他部门的同事偶遇并打招呼。过去紧绷的脸庞,如今也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下午六点整,大家几乎同时走出办公室的大门。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表面上的行为规范,更深入到每个人内心深处。大家明白,这次谈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流,更是对自已工作态度和纪律意识的考验。因此,每个人都在努力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考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只有一个意思,证明自已还在单位!害怕自已有了传言,人言可危的道理大家都懂。

文件中明确说了,在不影响大家工作情况下,只要谁有时间就可以与纪委党风政风室联系,以便做好安排。

刚开始,大家还弄不清到底怎么办。可没过两天,纪委党风室的电话就要被打爆了,有时一个下行有的领导就是打不进去,因为一直占线。有些领导这时都有人开始打给党风室主任,想走后门排队了。

党风室的工作人员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有些惊讶和困惑。过去,党风室常常被视为一个令人畏惧的部门,没有人愿意主动与之接触。这是因为党风室长期以来承担着查找问题、监督纪律执行等重要任务,给人一种严肃而紧张的印象。

在以前,党风室的工作方式可能相对较为严厉和严格。他们会要求相关人员说明情况,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核实。如果发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就会移交审查调查室进一步处理。这种做法使得党风室成为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很多人担心自已的行为会被党风室盯上并受到惩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党风室也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理念。他们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惩罚和监督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现在的党风室更加注重预防和教育,通过开展廉政宣传、组织培训等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同时,党风室也开始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

尽管如此,党风室的工作依然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他们需要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党的纪律得到严格遵守。同时,党风室也应该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保障。

可这两天,每一位领导打进电话来都是很客气。

“喂,是党风室吗?我是某某局局长?按照咱们纪委发的那个文件,我看领导什么时候有时间,我想主动来谈话。”

这个是一开始如此说。等到后来,情况就有所变化了。

“喂,是党风室吗?你好,我是某某局的谁,您看什么时间能安排我与李书记谈话。什么?明天和后天都安排满了?不会吧,我今天下午一上班就打给您了。人家早上就打了。哦!那给安排给大后天吧?不行?为什么?哦,大后天是周六。这周已经安排满了。那下周一呢?还不知道领导有时间没,那先给我排上,没有时间了,我争取第一个。好好好!多谢,多谢!”

这位挂了电话,心中那个美啊,就象是市委书记找自已谈过话一样,允诺可以晋升市长了似的。

还更有甚者,四处找纪委的其他同志,让给党风室打个招呼,给自已先排上。也有想给纪委同志拿两条烟的或者请吃个饭,但一想,可别还没谈话呢,就被抓个现成的。只好说“兄弟,帮帮忙吧,后面老哥请你吃饭。”

这样的承诺可不算违纪。

因为大家已经开始觉得这次谈话对于自已今后还能不能在这个位置上待着都成了问题。每个人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内心焦急无比。他们深知这次谈话的重要性,如果处理不好,后果将不堪设想。毕竟,谁也不想失去现有的地位和权力。

何况这样强大的心理压力可不怎么好受,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胸口,让人喘不过气来。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紧张与不安。然而,谈过了,不管怎么都可以放下了。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心中的那块石头会落地,不再悬而未决。至于有没有问题,那只能是人家纪委说了算了。

其实这种谈话如果放在过去也就是一个形式而已,但现在已经不同往日了。走形式的事,在成飞书记来了之后就一去不复返了,尤其是市纪委第9审查调查室苏阳主任的参与,让很多事情变得不可控了。他的出现使得整个局面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谈话工作在一天一天的进行着,可也没有变成实质性的东西,因为虽然已经进行了快一个月了。但谈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因为有时李兴顺书记还要参加各种会议或者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一个上午或者下午最多也只能谈上一两个人,一周也就是不到十个人。一个月也不过三四十人。

谈过话的人出来后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跟其他等待谈话的人交流,就怕说错了什么。但有些单位领导还是忍不住,有时会偷偷打电话问一些关系比较好的,询问李书记和他们都谈些什么问题,自已也好提前做个准备。然而得到的回复都是:李书记也就问一些常规性的问题,没什么特别的。

苏阳一直在旁边听着,但一直没有问过任何人任何一个问题,甚至连表情都很少变化。他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偶尔会起身给他们倒杯茶。大多数人都会站起来主动去接苏阳递过来的茶,脸上陪着微笑,轻声说一句:“苏主任,谢谢!谢谢!”

苏阳则会一脸笑容,“**局长,客气了!”

苏阳有时会当作记录员,而更多的时候有专业的记录员在旁边记录着。

一个多月过去了,市纪委终于通知了大家。这次谈话暂时告一段落,后续会再通知具体时间。已经谈过的人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明白,只要没有接到纪委的通知,就意味着他们目前没有问题。而那些还没有谈过的人也感到些许安心,毕竟等待的煎熬让他们如同待宰的羔羊般忐忑不安。

然而,又过了一个月,市纪委发布了一份通报。这份通报的内容较为隐晦,让人摸不着头脑。它的大致意思是,希望那些已经谈过话的同志们,如果认为自已存在问题,可以进行自我检查,并向李书记说明情况。同时,也要求尚未谈过话的同志必须进行自我检查,并将自查报告提交给党风室,以便确定后续谈话的顺序。

这一通报的发出,在市直机关的一把手们中间引发了巨大的化学反应。大家纷纷开始揣测其中的深意。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警告,表示纪委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只是需要当事人主动坦白。还有人则担心自已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调查的对象,整日忧心忡忡。整个市直机关都笼罩在了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