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四合院开始

第233章 家庭的新成员

加入书架
书名:
火红年代从四合院开始
作者:
余生往事
本章字数:
4358
更新时间:
2025-06-01

北京的傍晚,夕阳的金辉透过老槐树的枝桠,在西合院的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向前蹲在煤炉前用通条捅着火,火星子 "噼啪" 溅在打补丁的围裙上,与他工装裤腿上的机油渍混在一起,散发出煤烟与工业油脂交织的独特气味。

今天他比母亲和妻子提前回来,于是便忙活起了晚饭。隔壁张婶家的收音机正播放着《红灯记》选段,李玉和的唱腔透过糊着《人民日报》旧页的窗户钻进来,胡琴的旋律与煤炉的 "咕嘟" 声在暮色中交织。

"向前 —— 开门哟!" 母亲的声音带着异乎寻常的急促,穿透渐浓的暮色。李向前放下通条,拍了拍手上的煤灰,看见母亲和陈雪茹站在门槛外,母亲怀里紧紧抱着一个裹在蓝布棉被里的小团儿,被角处露出一绺枯黄打结的头发。

"这是..." 李向前的话音未落,陈雪茹己侧身挤进门,围巾上还沾着胡同里扬起的尘土:"回家再说,孩子孩还小,不要冻着了。"

母亲将怀里的孩子轻轻放在炕沿上,褪色的棉被滑落,露出一张瘦得颧骨凸起的小脸,睫毛很长,却遮不住眼底深处的惶恐,像受惊的小兽。

煤炉的火光跳跃着,照亮孩子皲裂的嘴唇和冻得发紫的耳垂。李向前注意到他攥着被角的手指关节发白,袖口露出的手腕细得像麻秆,袖口处还留着粗糙的手工缝补痕迹。

陈雪茹往搪瓷杯里倒了热水,用毛巾裹着递给孩子:"来,暖暖手。" 孩子瑟缩了一下,却没接,目光怯怯地扫过屋内简陋的陈设。

母亲坐在炕沿,用袖口擦了擦眼角:"这孩子小名唤作小石头," 她的声音哽咽了,"爹娘在前年的矿难里没了,一首跟着奶奶过活。"

"困难时期," 陈雪茹接过话头,往炉子里添了块煤,"奶奶为了给他攒口吃的,大冬天去城外挖野菜,滑到深沟里摔断了腿... 没熬到开春就..." 她没再说下去,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孩子始终沉默着,只是当陈雪茹提到 "奶奶" 时,小小的肩膀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李向前蹲下身,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柔和些:"小石头,饿不饿?"

孩子飞快地摇了摇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瞟向桌上的玉米面窝头,喉结轻轻滚动着。陈雪茹立刻掰碎了窝头,泡在温水里,小心翼翼地递到孩子嘴边。

“本来这种情况街道办是要把孩子送到孤儿院的,但是这孩子年纪太小,咱家也不缺他一口吃的,便想着收养下来,不知道你怎么看?”

"娘,雪茹," 李向前站起身,走到炕边,看着孩子狼吞虎咽地吃着泡窝头,"这孩子,咱养了。" 他的语气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陈雪茹惊讶地抬起头,母亲更是激动得握住他的手:"向前,你可想清楚了,多张嘴吃饭,咱家..."

"娘," 李向前打断母亲的话,目光落在孩子身上,"我也是没了爹的孩子,知道那滋味。现在咱家有粮票,有地方住,多个人没那么难。" 他想起白天在工厂里,那些被精心处理后重生的废钢,眼前的孩子,不也该有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吗?

晚饭后,陈雪茹烧了热水给孩子洗澡。当温热的水没过孩子瘦弱的身体时,他起初还紧张得蜷缩着,后来才慢慢放松下来。

夜深了,李向前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翻看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陈雪茹坐在旁边缝补孩子的衣服,把自己的旧衬衫改小。"叫什么名字好呢?"

李向前喃喃自语,手指划过 "云" 字,又停在 "海" 字上。他望向窗外,夜色深沉,远处工厂的高炉还亮着红光:"就叫云海吧," 他转头对陈雪茹说,"李云海。云海翻腾,总有拨云见日的时候。"

陈雪茹放下针线,轻声重复着:"云海... 好名字。" 这时,里屋传来丫丫的声音:"爹,娘,弟弟说他喜欢这个名字!" 原来丫丫和小王一首没睡,趴在炕沿看着小弟弟。

深夜,李向前起夜时,看见母亲坐在煤炉旁,怀里抱着熟睡的云海,轻轻拍着。老人眼神温柔,口中念念有词,像是在哼一首古老的摇篮曲。

陈雪茹正在收拾碗筷,见他出来,小声说:"娘说,云海这孩子跟咱有缘,尤其是那块胎记..."

李向前走到煤炉边,看着云海恬静的睡颜,孩子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做一个甜甜的梦。他想起白天街道办王大姐说的话,本来要送孤儿院,但孩子太小,大家都不放心。

"其实," 陈雪茹递过一杯热水,"是我和娘看他可怜,又想起你爹... 就跟王大姐说,先抱回来问问你的意思。"

"做得对。" 李向前喝了口热水,暖意从胃里蔓延开来。煤炉的火光映在一家人的脸上,驱散了夜的寒冷。他忽然觉得,这个家就像这煤炉,虽然简陋,却能给需要温暖的人带来光和热。

第二天清晨,李向前准备去工厂时,看见云海己经醒了,正攥着丫丫的手,好奇地看着母亲在煤炉上熬粥。"爹!" 丫丫兴奋地喊道,"弟弟说长大了要像你一样,当炼钢工人!"

李向前笑了,走到云海面前,蹲下身:"云海,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 孩子没有说话,只是用力点了点头,眼睛亮闪闪的,像极了高炉里刚出炉的钢水。

李向前伸出手,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孩子没有躲闪,反而往前靠了靠,一股淡淡的皂角香混着煤烟味传来。

技术科的抽屉里,不久后多了一张照片。那是用工厂报废胶片拍的,照片上,云海抱着一个李向前用废钢做的小轧机模型,丫丫和小王一左一右搂着他,三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下班回家的路上,李向前远远看见云海跟着丫丫在胡同里跑,身上穿着陈雪茹改的新衣服,袖子还有点长,但他跑得很欢,像一只挣脱了牢笼的小鸟。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李向前加快了脚步,煤炉上的粥应该己经熬好了,家里有了新的成员,也有了新的希望。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