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深秋,技术科窗外的老槐树落尽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指向铅灰色的天空。李向前捏着听筒站在桌边,电话线缠绕在他手腕上。
听筒里传来冶金部张处长略带焦虑的声音:"老李,西南几个钢厂反映,小型连铸机炼高碳钢时老是达不到要求,成品率特别低,需要你去看看。" 他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听筒的金属外壳传来冰凉的触感。
放下电话,李向前翻开全国连铸机分布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五个告警点,墨迹在泛黄的纸页上晕开。"小张," 他用钢笔敲了敲桌面,墨水在笔尖凝聚成珠,"准备一下,咱们要去西南钢厂一趟了。"
旁边的小王正在整理报表,听见这话把算盘珠子拨得哗啦响,算珠碰撞声在寂静的科室里格外清晰:"李工,咱刚从西北回来没几天..." 他的目光落在李向前袖口新添的补丁上,那是在西北钢厂调试设备时磨破的。
李向前和杨厂长说了下情况得到了批准,便回家收拾了一下,途中到街道办和妻子说了下情况,妻子陈雪茹虽然很是舍不得,但也知道工作重要,只是好一番叮嘱。
很快在冶金部的安排下,李向前等人便坐上了出发的火车,火车穿越秦岭时,李向前望着窗外层叠的山峦,手里攥着各地反馈的故障记录单,纸张边缘被手指得发毛:"高碳钢拉坯断裂、合金钢结晶器粘钢..."
他用钢笔在记录本上划出波浪线,笔尖划破了纸页,露出底下的牛皮纸垫板。小张抱着图纸箱打盹,箱角的机油渍在车厢灯光下泛着暗金色,那是北京工厂的印记。
西南钢厂的车间里,热浪夹杂着硫磺味扑面而来,熏得人睁不开眼。老厂长指着漏钢的结晶器,钢水在底部凝固成狰狞的疙瘩,像一尊扭曲的金属雕塑:"李工,这玩意儿炼普碳钢还行,炼咱厂的齿轮钢就罢工。"
李向前戴上厚实的帆布手套摸了摸结晶器壁,灼烫感透过手套传来,让他猛地缩回手:"钢水温度比设计高 80℃,难怪粘钢。" 他的声音被轧机的轰鸣切割得断断续续。
接下来的三个月,李向前带着团队住在钢厂招待所,空气中弥漫着煤烟与铁锈的混合气味。
煤油灯底下,他的笔记本写满了各种数据,蓝黑墨水在纸页上留下深深的压痕:"高碳钢拉坯速度 2.1m/min,结晶器水温 38℃,漏钢前温降 120℃..."
小张用算盘核对着数据,算珠碰撞声在深夜格外清晰,像一曲单调的催眠曲:"李工,56 种钢水数据,光拉坯速度就差了三倍。" 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眼皮重得像挂了铅块。
某天深夜,李向前发现合金钢拉坯时,结晶器铜板温度分布不均,测温仪的指针疯狂跳动。"老王," 他摇醒睡在旁边的技术员,声音因疲惫而沙哑,"把测温仪调到每秒记录一次。"
当记录纸走出十米长卷时,他们发现了规律:"看这里," 李向前的指尖划过曲线,留下一道油渍,"高合金钢凝固收缩率比普碳钢大 40%。"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数据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食堂的饭桌上,老厂长看着李向前日益消瘦的脸,皱纹里积满了忧虑:"老李,歇会儿吧,身体要紧。"
他扒拉着碗里的红薯稀饭,筷子头敲着豁口的碗沿:"我年轻时搞土法炼钢,也遇见过钢水不听话的事儿..."
李向前突然放下筷子,稀饭溅在桌面上:"老厂长,您说换个模具会不会好点?" 他的眼睛里突然闪过一丝光亮,像炉子里重燃的火星。
回到北京,李向前把自己关在技术科,空气中充斥着焊接的火花味。他用废钢焊了个结晶器模型,在上面钻孔安装热电偶,金属碎屑落在他的工作靴里。
"小张," 他戴着护目镜切割铜板,火花溅在工作服上,烫出一个个小洞,"把铜板厚度从 50mm 减到 30mm,再加冷却水道。" 他的声音透过防护面罩传来,显得有些沉闷。
试制过程中,合金钢结晶器还是粘钢,第七次试验失败时,小王急得首跺脚,工装裤上的油污蹭到了试验台:"李工,都试了八回了!"
李向前擦着汗,手指在显微镜下的铜板表面划过:"你看这纹路,得像咱老家的搓衣板,增加散热面积。" 他想起母亲搓衣服时,粗糙的木板能更快去掉污渍,这个念头让他眼前一亮。
王副厂长来视察时,一眼就看到了李向正站在结晶器旁边,手中拿着一个巨大的钢水包,准备将滚烫的钢水倒入结晶器中。钢水散发着耀眼的红光,仿佛整个科室都被这红光所笼罩。
"老李啊!" 王副厂长失声喊道,他手中的搪瓷杯差点因为惊吓而掉落在地上,杯口的茶垢也被震落了些许。
李向听到声音,转过头来,看到了王副厂长,他微笑着向副厂长打了个招呼,然后继续专注地将钢水倒入结晶器中。
待钢水倒完后,李向放下钢水包,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走到王副厂长面前。
"这玩意儿换起来麻烦不?" 王副厂长指着结晶器,有些担心地问道。
李向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装配图,递给了王副厂长。这张纸页的边缘己经有些磨损,显然是被李向反复翻阅过很多次。
"副厂长,您看,这是模块化设计的,更换起来非常方便。" 李向指着图上的卡槽,解释道,"就像咱们家里换蜂窝煤一样,把旧的拿出来,新的放进去,十分钟就能搞定。"
王副厂长瞪大了眼睛,他显然被李向的这个比喻惊到了。他仔细地看着装配图,脸上露出了惊讶和赞叹的表情。
新模块试运行那天,钢厂的老师傅们都来围观,人群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当高碳钢顺利拉出时,钢坯表面光滑如镜,老厂长拍着大腿,防尘帽掉在地上:"乖乖,这比土法炼钢强百倍!"
李向前盯着仪表盘,结晶器水温稳定在 42℃,指针像被钉住一样纹丝不动:"老张,记录数据,拉坯速度 2.8m/min,合格!"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激动。
技术科的公告栏上,贴着新模块的操作流程图,旁边用红笔写着:"李向前 设计;王建国 焊接"。
小王在下面画了个笑脸,还用箭头指着 "可更换模块" 的字样:"现在连铸机跟变戏法似的,啥钢都能炼!" 小张正在打包技术资料,牛皮纸信封上盖着红色的 "机密" 章,准备发往全国各地钢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