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之看轻天下须眉

第四十五章 逃命

加入书架
书名:
庆余年之看轻天下须眉
作者:
九掌
本章字数:
4600
更新时间:
2024-09-24

在淝水之战中,前秦的败北不仅是一次战役的失利,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拐点。

在这场战争后,那些之前未曾涉足中原大地的塞外胡族开始露出锋利的爪牙,为即将发生在中原大地的争霸大战做准备。

其中,拓跋鲜卑便是从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族部落中崛起的一支新力量。

早在魏晋年间,拓跋鲜卑便开始了他们向西、向南的迁徙之旅。

首领拓跋什翼犍在东晋成康四年建立了代国,但这个弱小的代国很快就被前秦吞并了,而国君什翼犍的嫡长孙拓跋珪当时仅有六岁。

这意味着,这个年幼的王子将不得不面对一个充满挑战和变数的未来。

在代国灭亡后,前秦皇帝原本打算将年幼的拓跋珪作为人质,强行迁至长安以绝后患。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原属代国、后来归顺的大臣燕凤站了出来,他劝阻了前秦皇帝的决定,使得拓跋珪得以留存。

拓跋珪的母亲贺氏带着他四处逃亡,寻找安全的避难所。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投奔了刘库仁。

然而,好景不长,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土崩瓦解,刘库仁被杀,其子刘显夺得大权。

对刘显来说,拓跋珪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他打算除之而后快。

前秦建元二十一年刘库仁之子刘显杀头眷自立,又想要杀拓跋珪。

这时,刘显的弟弟面对妻子,话到嘴边又咽下。

他的妻子是拓跋珪的姑姑,因而两家本应有亲戚之谊。

然而,面对兄长刘显对拓跋珪的威胁,他心如针扎,烦闷愈发加重。

终于,刘显的弟弟在一个灯光昏暗的夜晚,忍不住向妻子倾诉了内心的苦恼:“兄长之心,向来狠辣,我怎能坐视不理,让他置拓跋珪于死地呢?”

他妻子面色凝重,思索片刻,便决定将此事传给贺氏。

事实再次证明了,纸是包不住火的。

贺氏于是约刘显饮酒,将其灌醉,让拓跋珪与旧臣乘夜逃至母族贺兰部。

不久,刘显部中内乱,贺氏得以到贺兰部与拓跋珪等会合。

其时,贺氏的弟弟,也就是拓跋珪的舅舅忌惮拓跋珪得人心,曾试图杀害他,但都因尉古真告密及贺氏出面而失败。

而拓跋珪的堂曾祖父就劝拓跋珪的舅舅推拓跋珪为主。

贺氏自从与刘显的关系交恶之后,便开始暗中筹谋,心中明白,留给他们的时间已不多。

拓跋珪的舅舅因贺氏家族的权利斗争,逐渐意识到拓跋珪的潜力和魅力,心中暗生忌惮。

登国元年正月六日,拓跋珪在贺兰部为首的诸部支持在牛川召开部落大会。

宣布即位代王,年号登国。

之后,拓跋珪任用贤能,励精图治,使拓跋氏复兴。

不久移都代国原都盛乐,并推动农业,让人民休养生息。

同年四月,改称魏王。

五月,拓跋珪车驾游幸陵石。

护佛侯部帅侯辰、乙弗部帅代题叛走。

诸将前往追赶,拓跋珪说:“侯辰等世修职役,虽有小愆,宜且忍之。当今草创,人情未一,愚近者固应趑趄,不足追也。”

薄雪融化在阳光的普照下,牛川的原野已透露出春的气息。

这位年轻的皇帝心中不仅仅是光复代国,而是开创一个新的世界。

随后,拓跋珪下令迁都盛乐。

改国号为“魏”,就是曹魏之“魏”。

拓跋珪站在盛乐的城墙上,目光远眺,心中涌动着无尽的豪情。

他不仅仅满足于光复代国,更渴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开创一个全新的世界。

迁都盛乐,改国号为“魏”,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政治决策,更是他心中宏大蓝图的起点。

进军中原就是他的梦想!

盛乐,这座古老的城市,曾是代国的都城,如今在拓跋珪的治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城墙重新修葺,街道拓宽,市集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拓跋珪深知,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仅依赖于军事力量,更需要民心的凝聚和经济的繁荣。

他下令设立学堂,广纳贤才,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学,皆可入朝为官。

这一举措迅速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前来投奔,魏国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

拓跋珪亲自选拔人才,组建了一支精干的文官队伍,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军事上,拓跋珪更是毫不松懈。

他深知,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慕容鲜卑、铁弗匈奴、氏族、羌族,高车、柔然、库莫奚……这些胡族争权夺利,也想入主中原,一统华夏。

无论谁统一了华夏,都会找出各种说辞,说自己就是华夏正统。

为了巩固边防,拓跋珪不得不正面迎战刘显。

叶轻眉看着屏幕,深吸一口气说道:“看来,我们的道路也还很漫长。”

五竹说道:“小姐,据我所知,北齐的太后和刘显有勾结。”

叶轻眉问道:“哦,何以见得?”

五竹答道:“北齐的太后与小慕容夫人有来往。”

司理理在一旁似乎想到了什么,叶轻眉问道:“理理是否对这个小慕容夫人有印象?”

司理理会回答道:“有一次听海棠朵朵向陛下提起过此人。”

司理理说的陛下就是北齐小皇帝战豆豆,在这个一块板砖砸下去都能砸倒几个皇帝和“王”的时代里,称王称霸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谁活得更久。

叶轻眉听后,眉头微蹙,她知道这个小慕容夫人的身份非同小可。

她转向司理理,问道:“朵朵是如何提起她的?”

司理理回忆道:“朵朵曾说,小慕容夫人虽出身名门,但行事低调,极少露面。她与太后关系密切,甚至有人传言,太后的一些决策背后,都有她的影子。”

叶轻眉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思量。

她知道,北齐的局势复杂,太后与小慕容夫人的关系,恐怕不仅仅是朋友那么简单。

她转向五竹,问道:“五竹,你对此有何看法?”

五竹沉声道:“小姐,我认为此事不可轻视。北齐的太后与刘显勾结,若是再加上这个小慕容夫人,恐怕不简单。”

叶轻眉转过身来,对五竹和司理理说道:“我们必须尽快查明这个小慕容夫人的底细,以及她与太后、刘显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出应对之策。”

五竹点了点头,说道:“小姐,我会尽快去调查此事。”

说完转身离去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