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乡亲们露出不解的目光。
连谢云海都看向了他。
谢临渊道,“村里每年拿粮食补贴的门户,我来统计一下,哪些人拿了粮补,拿了多少,我都先统计一下,是合计多少田地的粮食,到时候,粮食收获的时候,我们家一样会接济大家!”
姜沫沫接口道,“对,咱们是收田地回来自己种,但接济穷苦人的旧制不会改,以前每年的份额接济了多少,现在都可以来我这里登记,我公爹虽然不在了,但他说过的话,我们仍旧算数。”
“还有,云海叔,我们也没有别的意思,这些年来,你帮忙管理了田产,也辛苦了,既然我们回家了,我们是年轻人,这些辛苦活计,我们来干。”
这下,乡亲们乐意了。
“啊,还有接济粮啊!那可以,可以……反正只要给接济粮就行了。”
“我们家穷,家里有病母,还有幼儿,每年里正会给我们家分三十斤粗粮……”
“我知道,我们隔壁家的老鳏夫,一年是十斤粗粮……”
……
谢小妹从人群里挤出来,她手里拿着笔与纸张。
“不急,不急,来我这里登记,我拿笔给你们记下来。”
“丑话说在前头,也不能谎报,我们会去走访乡邻的,要是查出来谎报,那以后就没了。”
……
“放心,保管不会谎报的,小姑娘,你给我们家记记。”
……
现场围得人越来越多。
谢云海还想借乡亲们的缘故说些什么,也没有由头再说了。
人家有田契地契在手,乡亲们也被蝇头小利给收买走了,没有一个人拥护他。
那些田产每年大半的收成在他的手里,剩下的又一半在各个族老的手里,落到真正贫苦乡亲们的手里,极少。
要是等谢临渊他们一统计,就会发现这些。
他连连给村里人眨眼睛,想让他们多报一些。
但乡下人都诚实,今天的事出突然,没有通过气,又有谢小妹警告先,基本上都不会作假。
一五一十的报了。
到了最后,谢云海还不想交。
姜沫沫提醒道,“叔,我听说我婶子昨晚上回来要找你们要火烤,可能是叔平时太忙了,日理万机,忽略了地下的婶子,叔以后我们自己种家里的田地,不用叔操心了,叔就有空给婶子多烧点纸钱什么的,省得婶子在下面冻着……”
这是提醒他,谢家村的老祖宗们都是向着她家夫君的呢。
要是还为难,指不定,又会闹什么幺蛾子。
说得谢云海心里毛毛的。
只能认了。
“也不是不还给你们家,你们一首都在京城住,没住过田地,怕你们种不好,这不是白浪费田地吗?我的打算是你们就在乡下住,歇着,我让租户们给你们种好了,你们就等着秋收收粮食就行了!”
语气软了下来。
姜沫沫夫妻两人相视一笑。
今天的事情,又成了!
“叔您费心了!我们是想先收回来,自己种一部分,种不了的就找靠谱的租户租种,咱们家不亏良心,别人家租户怎么租的,咱们再在基础上再加一成补贴……”
在场的乡亲们,闻言。
好多人都眼前一亮。
多一成补贴呐!
还有这等大好事儿!
从谢云海手里租种,都恨不得被他扒一层皮,没想到原主家这么宽厚。
人心里顿时活泛起来。
有人自告奋勇地站出来,“主家,我就是现在的租户,我来带你们去田地里看看,目前正在种的是麦子……”
……
姜沫沫大着肚子,没去田地里看。
谢临渊与谢小妹去了一圈。
回来,谢小妹话多到飞起。
“二嫂,我跟你说,我终于见到麦子长什么样子了?跟韭菜超级像……”
“二哥把每块田地的位置,租户人,种得什么粮食,每年收成多少,都己经记下来了,别人以后都糊弄不了我们了!”
“我二哥还向人请教如何种田,好多乡亲都说二哥有悟性,将来肯定也是一个种田好手呢!”
“我也会种,种田要有一把好力气,我刚巧力气大得很!”
……
喋喋不休的。
全家人都被她感染得很快乐。
谢母都扬起了唇。
两小只道,“我们长大了,也会种地!我们也想学种地!”
“种粟米!种棉花!”
谢大嫂在旁边嘴角首抽抽。
种田有什么出息?土里刨食,当泥腿子,有什么好的?
正常好男儿应该是志在西方,读书明志,当朝为官。
又一想,他们家现在这般情况,还是罪臣的身份,以后小煜的读书为官之路,怕是断了。
以后,两个孩子真的要在这穷乡僻壤里,土里刨食了吗?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能安稳活下去再说。
到了晚上,谢家有人敲门,都是同村的乡亲们。
是来问询租户的事情,都是自荐的种田好手。
谢家一百多亩田地,山头几个,凭他们自家人肯定种不过来。
定是要请租户的。
以前,谢云海代管的时候,也不是他们家自己全种的,他有三个儿子,每个儿子都租十亩,因为他们自家也有田地的,剩下的就包租出去了。
姜沫沫对种田的事情不太懂。
就听谢临渊的安排。
谢临渊其实也不太懂,但他聪明。
让所有来提租的人,都问了他们具体的种地意见,再综合比较一下,看谁说得最中肯,最符合实际情况。
从而进一步了解如何种地。
继而就略懂些皮毛了。
因为这里地偏寒冷一些,别处的麦子早收获了,这里的麦子才刚成熟。
过几天就要收割麦子了,一年的租约就到期。
就能重新换靠谱的租户,算是正式回收了。
***
谢云海家里。
吵翻天了。
几个媳妇的声音尖锐,压都压不住。
“公爹,您怎么能答应让他们把田地都收回去呢?这样光凭我们家那十几亩田的收入,哪里能供得起家里的孩子们读书啊!”
“就是啊!公爹,您说好的了,咱们三兄弟,一人额外租住十亩地,每年象征性地交一点粮食就行,咱们才勉强把日子过下去,这以后狗娃,牛娃他们上县学的银钱哪里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