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奋斗养娃的日子

第252章 郑晗一

加入书架
书名:
在古代奋斗养娃的日子
作者:
小马家
本章字数:
4216
更新时间:
2025-07-07

郑晗回想初到闰州那两年,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家年新官上任,接手的又是一个积弊深重、百废待兴的下县。

他夙兴夜寐,清理积压案件,丈量土地,整顿官场风气,大兴水利工程……

书房里的灯,时常亮到后半夜。

郑晗那时初为人母,闺女璟儿年幼体弱,时常啼哭生病。

她一边照料孩子,一边操持家中大小事务,时感精神不济,心力交瘁。

好在家年再忙,只要踏进家门,必定先净手更衣,然后第一时间抱起璟儿,笨拙却无比耐心地哄着……

郑晗稍有不适,他更是紧张万分,端茶送水,嘘寒问暖,事事亲力亲为。

闰州虽地方偏僻,但官场应酬之风尤盛。

同僚宴饮,上峰设宴,家年身为一方父母官,有些无法推脱的场合,他都会尽量带上郑晗。

觥筹交错间,自然少不了有浓妆艳抹的歌伎舞娘助兴。

那些女子身段妖娆,媚眼如丝,目光总有意无意地扫过席间位高权重的男子们。

每当此时,家年要么专注地与同僚谈及公务,要么便是侧过身,低声与郑晗说话,为她布菜。

目光清澈坦荡。

一次宴罢归家,月色甚好。

“方才席上那位抚琴的姑娘,琴技甚好,人也生的标志。”

郑晗因席间多饮了两杯本地特色甜米酒,趁着几分醉意,半是试探半是感慨道。

家年稳稳地扶着她,闻言只是低笑一声,语气平淡道:

“是么?未曾留意。倒是琴音尚可,却难免匠气,不及夫人平日里随意拨弄来得清越入耳。”

他顿了顿,握紧郑晗的手,掌心温暖干燥,“再说了,有夫人在侧,眼中哪还容得下旁人?”

语气笃定。

那一刻,微凉的夜风仿佛都带上了醉人的暖意。

郑晗面带红晕看着眼前这个俊雅谦和的男人,心中再无半分疑虑,只有满满的踏实与安宁。

她知道,夫君从不屑说谎敷衍,更不是权宜之计。

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品性与教养,是对他们夫妻情分的珍视,也是对“家”这个字的绝对忠诚。

而更令郑晗感慨不己的,是公公刘二福的态度。

寻常人家,儿子成婚多年,膝下仅有一个孙女,做父亲的,尤其还身居高位,即便嘴上不说,心中难免焦灼,旁敲侧击地催促子嗣也是常有之事。

可公公在这方面,却从未有过半分表示。

他寄来的家书,字里行间关切的是家年的政务是否顺遂,她是否安康,璟儿是否活泼快乐。

他在信中常言:“你们夫妻和睦,璟儿聪慧,吾心甚慰。为官在外,保重身体为要,其余诸事,顺其自然,切勿强求。”

有一次,随信送来一个锦盒。

锦盒里装着几本墨香犹存的工部新编的《河工纪要》和《漕运疏议》,还有他为官十几载,记录的治河手稿……

信中说:“闻家年正督修河堤,此锦盒或有所裨益。晗儿若有闲暇,亦可一观,开卷有益。”

刘二福的这份尊重与支持,为郑晗打开了一扇门,让她知道,身为刘家的媳妇,她的天地绝不仅仅是后宅的方寸之地。

在闰州的岁月,因着家年毫无保留的爱与尊重,因着公公无声却强大的支持,郑晗心中的翅膀,慢慢舒展开来。

她不再是那个只知相夫教子、打理中馈的郑氏女。

家年处理公务,若遇涉及民生疾苦方面的疑难卷宗,有时也会拿回后衙与她讨论,听听“局外人”的看法。

郑晗本就是极聪明的女子,见解独到,家年常能从中获得新的思路与启发,从而做出更周全的决策。

郑晗则利用闲暇,开始系统性地学习。

起初是诗词歌赋,后来渐渐扩展到史书、地理方志,甚至是一些浅显的律法条文和水利农桑之书。

家年的书房,俨然成了她最常流连的地方。

家年见她兴趣浓厚,还时常为她搜罗书籍,耐心解答她的疑问。

记得有一次,闰州下辖一个临河的村庄遭遇水患。家年翻阅旧档,发现此地水患频繁,前任官员也多次拨款修筑堤坝,却屡修屡溃。

他眉头深锁,连夜召集幕僚商议。

郑晗为他送宵夜时,见他案上摊着该地的舆图和水文记录。听着他们讨论,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待幕僚散去,己是深夜。

家年疲惫地揉着额角。

郑晗走上前,指着舆图上河道一个不起眼的拐弯处,轻声道:

“夫君可曾留意此处?舆图上看,此地河道骤然收窄,且河床似乎较上下游高出不少?若是汛期上游水势汹涌,在此处受阻,水位必然陡涨,冲击力倍增。下游的堤坝,修的再牢固,恐也难挡……”

家年闻言,猛地抬头,眼中疲惫一扫而空。

他一把抓过舆图,凑到灯下仔细审视那个拐点,快速翻查旁边堆积的水文测绘图和历年溃堤记录。

越看,他神色越是激动。

“晗儿!你…你真是……”

他一把抓住郑晗的手,“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们只顾盯着下游堤坝是否坚固,却忽视了上游这‘咽喉’的梗阻!若疏浚拓宽此处,导水顺畅,下游压力自然大减!”

他激动得在书房里踱步,立刻铺开纸笔,开始勾勒疏浚的草图。

那场水患之后,家年力排众议,将有限的财力物力优先投入那个上游河道的疏浚拓宽工程。

事实证明,此举事半功倍。

此后数年,那个村庄再未遭遇大的水患。

此事虽小,却是郑晗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识,原来真的能触及这方土地上的民生疾苦,能真正帮到他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那份价值感和满足感,非操持中馈可比。

公公那句“开卷有益”,如同一把钥匙,为她开启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

她的目光,早己越过了闺阁绣楼,看到了更辽远的天际。

此后,郑晗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