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准备卖鱼
主家这边就三个男丁,柳三江、小虎子和三福。秦巧荷负责招待客人,柳三江在一旁搭话,小虎子和三福两个小家伙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的菜,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来来来,趁热吃。”秦巧荷热情地招呼着,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陈八看着满桌的菜,不安地搓了搓手,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队长交代过,不能占乡亲便宜。我揣着补贴进的山,可这么多菜,就算把津贴全搭上,也不够啊!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丰盛的。”
炕桌上摆着六个大盆的菜,香气四溢。有刚炖好的鱼汤,热气腾腾;有炒得金黄的山野菜,青翠欲滴;还有几个硬菜,都是山里的特产。
柳三江笑着摇摇头,夹了一筷子菜放在陈八碗里:“这哪叫占便宜?咱们都是战友啊。我哥哥在113师,大爷是抗联的老兵,我和跃春哥都是巡山队的,都是部队领导安排的。柳家寨是拥军屯,全县都知道,怎么?六个菜就把你的革命意志给动摇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给陈八夹菜:“就这几个菜就把你收买了,那明天我给部队送岭兔子,岂不是要把整个部队都腐蚀了?放心吃,大娘这是看我在山里帮上忙,才这么安排的,是吧大娘?”
秦巧荷笑着接过话茬:“可不是嘛!说不定以后还有求着你的时候呢。”
“大娘这话说的,求可不敢当。”柳三江端起粥碗,转向陈八,“八老,我都这把年纪了碰不得酒,你也别喝了,咱就用粥意思意思。”
“好,就这么办!”
两人碰了碰粥碗,低头吃起饭来。屋里只剩下筷子碗碰撞的声音和孩子们小声的笑闹声。
吃了一会,见陈八放慢了速度,柳三江放下筷子,问道:“大娘,大爷他们下山去了多少人?”
“七八个。”秦巧荷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担忧,“都不敢用驴车,怕颠着。铺了厚棉被在木板上,一群人费劲巴拉地往山下搬。”
“这么小心?”柳三江眉头微皱。
“那可是老医啊!就是自家孩子都没这么上心。”秦巧荷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柳三江若有所思,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山里的药医,地位确实不一般。没有他们,谁给看病救命?一年四季,大雪封山的时候,就指望着这些药医了。
“明天我得找六七个人一起下山。”柳三江突然开口,打破了屋里的宁静。
众人一惊,纷纷抬头看向他。
“出什么事了?”秦巧荷紧张地问道。
“运东西下山。”柳三江解释道,手指了指院子的方向,“这么多鱼,不能都堆在家里。就留了点自个儿吃的,给巡山队的,其他都得运下山。大概两千来斤吧。”
上次给屯子里送鱼,没一户愿意要。自己硬塞,人家还给送回来,还带着别的东西。直说再送就把家里东西都搬过来,看谁送得过谁。那场面,柳三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
这次除了留下泥鳅、鲶鱼、黑鱼,还有些炖汤和刺少的鱼,大概一百来斤。其他的要么给巡山队,要么分给孙家寨刘家寨子的伤员,剩下全部运下山。
放在屯子里味道太大,容易引来野兽。再说天气渐暖,不能放太久。
“两千斤!”秦巧荷惊呼出声,“谁能买这么多?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
“卖不出去就给部队送去。”柳三江不在意地说,端起碗喝了口汤,“不都说军民一家亲么?咱遇到困难,部队该帮忙。等会我给岭兔子抓点,还有刘铭叔带来的蠢林羊,一起送过去。”
秦巧荷沉默半晌,眼神复杂地看着柳三江,才缓缓开口:“老枪还在村子里放着,你大爷不让他下山,说这地方得有个当家人管着。你去找他商量商量,让他帮你打点。”
“老铳生在啊?那我这就去找他,大娘这里我就不帮忙收拾了。”柳三江站起身,拍了拍陈八的肩膀,“八老你好好休息。”
让陈八休息,柳三江直奔老火铳家。推开门,就看见老火铳正坐在炕上抽旱烟,烟雾缭绕中,老人的面容显得有些模糊。
“什么?这堆东西都得运下山去?”老火铳听完柳三江的话,眉头紧皱。
“也没全送,留了些。”柳三江坐在炕边,手指不自觉地着裤腿。
老火铳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烟圈:“送是可以,但得换个名头。别打着自己的旗号,不然部队肯定不收,这可是底线问题。这里面的事,我比你清楚。”
“行,咱们是拥军屯、模范屯、烈士屯,这送出去总得收吧。以前打的猎物送去,部队不也收了。”柳三江眼睛一亮。
“那时候不一样,部队在打仗,困难。”老火铳磕了磕烟,烟灰落在地上,“按他们的说法,那是后勤保障。既然你拿出这么多,不如把事办大点,让各家都出点东西。”
“老铳生且慢!”柳三江连忙摆手,“别扯上其他人。屯里人口多,我家人少。我留下的都比他们多,那天他们送我不少东西,不能再要他们的。就我自己来,而且也不是全给部队,先卖,剩下的再送。”
“那可亏了你,用自己的东西,按屯子名义送。”老火铳眯着眼睛看向柳三江。
“您这话说的,我难道不是柳家寨人?现在也是拿津贴的,带枪的!”柳三江挺直了腰板。
老火铳突然笑了,笑得满脸褶子都挤在一起,眼角的皱纹像是绽开的菊花。这是柳三江第一次见他笑得这么开心。
“三儿,你父母要是看到你现在这副德行,一定很欣慰。”老火铳的声音有些哽咽,“这地方少我一个无所谓,没有老栋,没谁都行,以后可离不开你了。有你在,柳家寨今后绝对差不了!”
屋里的烟雾渐渐散去,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给两人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边。柳三江看着老火铳布满皱纹的脸,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家,这就是柳家寨,永远都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