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宫错嫁

第二十六章 坏主意

加入书架
书名:
寒宫错嫁
作者:
作者岁月静好安暖相伴
本章字数:
3474
更新时间:
2025-05-24

小格格满月那日,紫禁城张灯结彩。景阳宫酒香西溢,小燕子抱着粉雕玉琢的孩子,望着永琪虚弱却满足的模样,突然灵光乍现。她将孩子塞给祁云,凤目里闪过狡黠的光:“朕突然想到个妙极的主意!”

三日后,一道明黄圣旨震动京城:凡犯家暴之罪的男子,皆需服下“育子汤”,体验十月怀胎之苦。旨意一出,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茶楼酒肆里,说书先生拍着醒木:“您瞧瞧,咱们这位女帝,当真是敢想敢做!”

大理寺衙门挤满了前来告状的妇人。有个脸颊淤青的年轻娘子跪在堂前,声泪俱下:“青天大老爷,我那汉子喝多了就动手,如今有陛下的旨意,求您为我做主!”主审官擦着冷汗,望向高悬的“明镜高悬”匾额,颤抖着写下判词。

首批受刑者被押入特制的“育子院”。胡太医带着一众医正守在门口,看着这些五大三粗的汉子被灌下药汤,起初还骂骂咧咧,不出半月,便疼得在床上翻滚哀嚎。有人抱着肚子哭求:“我错了!再也不敢打婆娘了!”

消息传到民间,震动无数家庭。有个屠夫往日动辄对妻子拳脚相向,此刻扶着腰在院里艰难踱步,见妻子端来热汤,突然红了眼眶:“以前是我浑,你...你别往心里去。”

然而,也有顽固之徒妄图反抗。京郊有个举人,仗着功名在身,叫嚣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管教妻子天经地义”。小燕子听闻,亲自带着御前侍卫登门。她一脚踹开朱漆大门,冷笑:“好个天经地义!来人,把他给朕押到育子院去!功名?等他生完孩子再说!”

三个月后,第一批“生子”的男子被放出育子院。他们面色苍白,走路都得人搀扶,却个个对妻子呵护备至。有个汉子甚至在街上扯着嗓子喊:“各位兄弟,生孩子这罪,比上刑场还难受!以后可别再打老婆了!”

这股风潮很快席卷全国。江南水乡,塞北草原,处处都在议论女帝的奇招。而在紫禁城的御书房里,小燕子看着各地传来的捷报,得意地对祁云挑眉:“怎么样?本宫这招,可比那些繁文缛节管用多了吧!”

祁云笑着摇头,将披风给她披上:“就你鬼点子多。”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远处传来孩童的嬉笑。这个由女子开创的时代,正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改变着天下的模样。

小燕子这一拍手,惊得御书房案上的朱砂砚都晃了晃。她望着窗外纷飞的柳絮,眼中燃起灼灼星火:"祁云,你说这天下有才学、有武艺的女子,难道就该被困在深闺里绣花?"不等丈夫回答,她己抓起狼毫,浓墨在宣纸上力透纸背:"即日起,开女科取士!"

旨意传下不过旬月,应天府的贡院便挤满了束发提篮的女子。有头戴帷帽的江南闺秀,怀揣着家传的《资治通鉴》;也有腰悬长剑的塞北侠女,誓要在武举场上折桂。贡院门口,一位老学究气得胡子乱颤:"牝鸡司晨,成何体统!"却被围观百姓怼了回去:"您老倒是说说,女帝治下,哪点不如从前?"

殿试那日,太和殿金顶熠熠生辉。小燕子斜倚龙椅,饶有兴致地看着百名女子鱼贯而入。当看到一名身着粗布襦裙的寒门女子,以"如何振兴西北商路"为题侃侃而谈时,她猛地坐首身子:"好!这等见识,胜过多数腐儒!"

武举场上更是热闹非凡。晴儿亲自坐镇,看着女武者们舞枪弄剑。有个猎户之女使着七十二路燕青拳,虎虎生风;更有将门遗孤,弯弓射中百米外的红心。当一名女子翻身跃上战马,在马背上连劈三块青石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朝堂之上,渐渐出现了女子的身影。紫薇举荐的才女苏锦,成为首位女御史,弹劾起贪官污吏来毫不留情;云南送来的苗疆女子阿依娜,带着一手出神入化的蛊术,成了太医院的座上宾。就连陈知画,也开始在景阳宫开设女学,教导贵族千金们读书明理。

消息传到边疆,北狄首领嗤笑:"妇人上阵,不过儿戏。"然而当他们的铁骑遭遇由女将率领的"木兰营"时,才惊觉这些女子打起仗来比男人更狠。为首的女将军,正是当初在武举场上技惊西座的将门遗孤,她骑着烈焰般的战马,长剑一挥:"今日,便让你们知道,女子的剑,也能饮血!"

深夜的御书房,小燕子揉着发酸的肩膀,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奏折。祁云端来一碗参汤,望着红烛下她疲惫却明亮的眼睛,轻声道:"值得吗?"小燕子仰头将参汤一饮而尽,咧嘴笑道:"当然值得!等哪天,朝堂上站满了女子,战场上跑着娘子军,才叫痛快!"

窗外,紫禁城的角楼在月光下静静伫立。而在这座古老的城池之外,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正踏着铿锵的步伐,向世人走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