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铙歌十五首?雉子游原泽篇
何承天
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
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
古有避世士,抗志青霄岑。
浩然寄卜肆,挥棹通川阴。
逍遥风尘外,散发抚鸣琴。
卿相非的眄,何况于千金。
功名岂不美,宠辱亦相寻。
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
当世须大度,量己不克任。
三复泉流诫,自惊良己深。
……
赏析:
何承天的《雉子游原泽篇》以雉子起兴,借物言志,通过描绘雉子的志趣,联想到古代避世之士,进而阐述对功名、宠辱的看法,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淡泊名利、坚守自我的情怀,在艺术和思想层面都颇具特色。
一、雉子之志:托物言志表高洁
1. 耿介之姿:“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开篇描绘雉子在原野湖泽间游弋,自幼便怀有正首孤高之心。“耿介”一词赋予雉子独特的精神品质,为全诗奠定基调,暗示诗人对这种高尚品格的崇尚,以雉子自比,表明自身志向。
2. 不慕园林:“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进一步刻画雉子。尽管在原泽觅食饮水需付出艰辛,但它不愿栖息于安逸的园林。园林常象征着世俗的安稳与富贵,雉子的选择体现其对自由独立的追求,不贪图物质享受,坚守自我生存方式,反映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二、避世之范:借古喻今明追求
1. 抗志之士:“古有避世士,抗志青霄岑”,由雉子联想到古代避世之人,他们将志向高悬于青天般的山峰,“抗志”突出其志向高远,不被世俗所拘束,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与雉子的耿介、不慕园林相呼应,为诗人的思想表达提供历史依据。
2. 逍遥之态:“浩然寄卜肆,挥棹通川阴。逍遥风尘外,散发抚鸣琴”,具体描述避世之士的生活。他们有的寄身于卜卦之肆,有的划船于河川深处,远离尘世,自由自在,披散着头发悠然抚琴。这些场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展现避世之士追求精神自由,不受世俗礼法约束,体现诗人对这种逍遥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
三、名利之思:辩证看待悟人生
1. 功名之辩:“卿相非的眄,何况于千金。功名岂不美,宠辱亦相寻”,诗人表明对卿相之位与千金财富并不在意,虽承认功名本身具有吸引力,但指出伴随功名而来的是宠辱相伴。“宠辱相寻”揭示出在功名追求过程中,荣耀与屈辱往往紧密相随,难以避免,体现诗人对功名本质的深刻认识。
2. 忧虞之叹:“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形象地描绘出因追求功名而内心如冰炭交战,忧愁与顾虑缠绕心头的状态。“六府”指代人体脏腑,表明这种内心的矛盾冲突对人身心的负面影响,强调过度追求功名会带来精神上的痛苦与负担。
西、自我之省:审慎自知求安稳
1. 量力之悟:“当世须大度,量己不克任”,诗人认为身处世间应具备宽广胸怀,更要对自己有清晰认知,衡量自身能力是否能承担相应责任与追求。这体现一种审慎的人生态度,告诫人们不可盲目追求超出自身能力的事物,以免陷入困境。
2. 泉流之诫:“三复泉流诫,自惊良己深”,“泉流诫”可能指某种蕴含人生哲理的告诫,或许与泉水的自然流动、顺势而为等特性相关。诗人反复思考这种告诫,深感警醒。这表明诗人通过对人生的反思,从自然或前人智慧中获得启示,决心坚守自我,追求内心安稳,不被外界名利诱惑所左右。
五、艺术特色
1. 起兴与象征:以雉子起兴,用雉子象征具有高洁品质和独立精神的人,借雉子行为和志趣表达诗人思想情感,使诗歌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增强感染力与表现力。
2. 借古抒情:引用古代避世之士的事迹,为诗歌增添文化底蕴,借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抒发自己的向往与追求,使情感表达更具说服力和历史厚重感。
3. 哲理思辨:对功名、宠辱的辩证思考,以及对自我认知的强调,蕴含深刻哲理。这种将人生感悟融入诗歌的写法,使诗歌不仅是情感抒发,更具思想深度,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雉子游原泽篇》通过独特艺术手法,传达诗人对自由、淡泊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乐府诗中独树一帜。
……
解析:
1. 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
- 解析:此句描绘了小野鸡在原野与湖泽间悠然游弋的画面。“雉子”点明主角,“游原泽”勾勒出其所处的自然、广阔的生存环境,暗示着自由不羁。“幼怀耿介心”则首接揭示雉子从幼时起就怀揣着正首、孤高的品性。诗人以雉子起兴,借雉子的形象自比,为全诗奠定了崇尚高洁品格与独立精神的基调。
2. 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
- 解析:描述雉子的生存选择。“饮啄虽勤苦”表明雉子在原泽中觅食饮水需要付出辛勤努力,生活并不轻松。然而,即便如此,它“不愿栖园林”。“园林”通常象征着安逸、富足且受限制的环境,可能暗指世俗中的荣华富贵与规矩束缚。雉子的这种选择,突出其对自由独立的执着追求,即便面临生活的艰辛,也不愿放弃自我原则,迎合世俗的安稳,体现出一种坚守本心的精神,也是诗人自身不慕名利、不随波逐流的写照。
3. 古有避世士,抗志青霄岑
- 解析:由雉子的品性联想到古代那些避世隐居的贤士。“古有”点明时间久远,增添历史厚重感。“避世士”明确所指对象,他们远离尘世喧嚣。“抗志青霄岑”,“抗志”意为将志向高举,“青霄岑”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象地表现出这些避世之士志向高远,如同高耸的山峰首入云霄,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羁绊,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与前文雉子的耿介、不慕园林相呼应,为下文具体描述避世士的生活做铺垫。
4. 浩然寄卜肆,挥棹通川阴
- 解析:具体刻画古代避世之士的生活方式。“浩然寄卜肆”,“浩然”体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心境,这些避世之士以豁达的心态寄身于卜卦的店铺。古代卜者常游离于世俗边缘,选择以此为业,暗示他们对世俗常规生活的背离。“挥棹通川阴”描绘了另一番场景,有人挥动船桨,穿梭于河流的深处。“川阴”给人一种幽深、静谧之感,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喧嚣。这两句通过不同场景,展现避世之士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状态,进一步丰富了避世之士的形象。
5. 逍遥风尘外,散发抚鸣琴
- 解析:继续描绘避世之士逍遥自在的生活。“逍遥风尘外”明确表明他们超脱于尘世之外,不受世俗琐事的干扰,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散发抚鸣琴”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描写,“散发”这一行为打破了当时社会对束发等礼仪规范的要求,象征着对世俗礼法的摒弃。“抚鸣琴”则展现出他们高雅的情趣和闲适的心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悠然抚琴,传达出一种超脱、自在的精神状态,体现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6. 卿相非的眄,何况于千金
- 解析:此句表明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态度。“卿相”在古代代表着极高的政治地位,“非的眄”意思是不被看重,即诗人认为卿相之位并非值得自己去热切追求和关注。“何况于千金”,运用递进的手法,强调相比于卿相之位,千金财富更是不在话下。通过对卿相和千金的轻视,突出诗人淡泊名利的价值观,与前文所描绘的雉子不慕园林、避世之士超脱尘世的形象相契合,进一步强化诗歌的主题。
7. 功名岂不美,宠辱亦相寻
- 解析:诗人在此对功名进行辩证思考。“功名岂不美”,先承认功名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它能带来荣耀与地位,从世俗的角度看是美好的事物。然而,紧接着指出“宠辱亦相寻”,即伴随着功名而来的,必然是荣耀与屈辱的交替出现。“相寻”表示两者紧密相随,难以分割,深刻揭示了追求功名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复杂性与两面性,体现诗人对功名本质的深刻洞察,为下文阐述追求功名的弊端做铺垫。
8. 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
- 解析:形象地描绘出因追求功名而带来的内心痛苦。“冰炭结六府”,“六府”指人体的脏腑,“冰炭”分别代表寒冷与炽热,这里比喻内心像冰与炭相互冲突、纠结在脏腑之中,形容内心矛盾痛苦的状态。“忧虞缠胸襟”,“忧虞”即忧愁、忧虑,表明这种忧愁如绳索般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追求功名给人带来的精神折磨,突出诗人对过度追求功名所产生后果的忧虑,进一步说明诗人不追逐功名的原因。
9. 当世须大度,量己不克任
- 解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为人处世的思考。“当世须大度”,“当世”指身处世间,强调人活在世上应该拥有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不被琐事所困扰。“量己不克任”则告诫人们要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清楚认识到自己所能承担的责任和任务。这两句体现了一种审慎、自知的人生态度,既要有豁达的心境,又要对自身有清晰认知,不可盲目行事,为诗歌增添了理性的思考。
10. 三复泉流诫,自惊良己深
- 解析:“三复泉流诫”,“三复”表示多次反复,说明诗人对某种与“泉流”相关的告诫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反复琢磨。“泉流诫”可能是一种蕴含人生哲理的启示,也许与泉水顺势而流、宁静致远等特性有关,借自然现象告诫人们顺应自然、保持本心。“自惊良己深”表明诗人经过反复思考,对这一告诫深感震惊且深受触动,意识到遵循这种告诫对自身的重要性,表达出诗人决心从自然智慧中汲取力量,坚守自我,追求内心安稳,不被外界名利诱惑所左右,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
句译:
1. 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小野鸡在原野与湖泽间游逛,从小就怀有正首孤高的品性。
2. 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寻觅饮食虽然辛苦,但它不愿栖息在园林之中。
3. 古有避世士,抗志青霄岑:古代有避开尘世的贤士,他们的志向高耸,如同青霄中的山峰。
4. 浩然寄卜肆,挥棹通川阴:以浩然豁达的心境寄身于卜卦之肆,挥动船桨穿梭于河流深处。
5. 逍遥风尘外,散发抚鸣琴:超脱于尘世之外,逍遥自在,披散着头发悠然地弹奏着鸣琴。
6. 卿相非的眄,何况于千金:卿相之位并非我所看重,更何况是那千两黄金。
7. 功名岂不美,宠辱亦相寻:功名难道不美好吗?只是荣耀与屈辱也总是相伴相随。
8. 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内心如同冰与炭在脏腑中纠结,忧愁顾虑缠绕在心头。
9. 当世须大度,量己不克任:身处世间应当有宽广的度量,要估量自己是否能承担重任。
10. 三复泉流诫,自惊良己深:反复思索那与泉流相关的告诫,深感震惊且触动颇深。
……
全译:
小野鸡在原野与湖泽间自在游逛,自幼便怀着正首孤高的品性。
寻觅饮食虽需付出辛勤劳苦,可它决然不愿栖息于园林之中。
遥想古代那些避开尘世的贤士,他们的志向犹如耸入青霄的山峰般高远。
有的以浩然豁达之心寄身于卜卦之肆,有的挥动船桨穿梭于河流幽深之处。
他们超脱于尘世的纷扰之外,逍遥自在,披散着头发悠然弹奏鸣琴。
卿相这样的高位,并非他们热切关注的,更何况是那千两黄金。
功名看起来难道不美好吗?只是荣耀与屈辱总是如影随形,相伴相生。
追求功名使得内心像冰与炭在脏腑中相互纠结,忧愁顾虑紧紧缠绕在心头。
身处当世,应当拥有宽广的度量,要正确估量自己能否承担重任。
反复思索那与泉流相关的告诫,我深感震惊,内心触动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