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铙歌十五首?石流篇
何承天
石上流水,湔湔其波。
发源幽岫,永归长河。
瞻彼逝者,岁月其偕。
子在川上,惟以增怀。
嗟我殷忧,载劳寤寐。
遘此百罹,有志不遂。
行年倏忽,长勤是婴。
永言没世,悼兹无成。
幸遇开泰,沐浴嘉运。
缓带安寝,亦又何愠。
古之为仁,自求诸己。
虚情遥慕,终于徒己。
……
赏析:
《石流篇》以独特视角,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展现诗人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诗歌围绕流水意象展开,从自然景象引发对人生的感慨,进而表达对时代及个人追求的感悟,体现诗人在不同境遇下的心路历程。
一、借水起兴:引发时光与人生之思
1. “石上流水,湔湔其波。发源幽岫,永归长河”:开篇描绘石上流水,水波轻漾,从幽深山洞发源,最终归入长河。此景勾勒出流水的动态与历程,既展现自然之美,也暗示时光如流水般连绵不断、一去不返。诗人借水的流淌,为后文感慨人生做铺垫,以水的自然流转隐喻生命的轨迹,引发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归宿的思考。
2. “瞻彼逝者,负月其偕。子在川上,惟以增怀”:诗人凝望流水,觉其似背负月亮一同流逝,借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典故,深化对时光飞逝的感慨。目睹流水,诗人增添无限情怀,这种情怀不仅是对时光匆匆的叹惋,更包含对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思索,使诗歌从单纯写景过渡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首抒胸臆:倾诉内心忧虑与遗憾
1. “嗟我殷忧,载劳寤寐。遘此百罹,有志不遂”:诗人首接抒发内心深深忧虑,无论醒睡皆为此操劳。“殷忧”强调忧虑程度之深,“百罹”表明遭遇诸多苦难。尽管胸怀壮志,却因种种磨难无法实现,体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无奈与痛苦,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
2. “行年倏忽,长勤是婴。永言没世,悼兹无成”:感慨人生岁月倏忽而过,长期被劳苦缠身。想到终将离世,哀伤自己一事无成。“倏忽”突出时光飞逝之快,“长勤”表明一生辛勤付出,然而结局却是“无成”,形成强烈反差,强化诗人的失落与悲哀,这种对人生无成的悲叹,是对自我价值未能实现的深刻反思。
三、时运转变:表达欣慰与人生态度
1. “幸遇开泰,沐浴嘉运。绥带安寝,亦又何愠”:笔锋一转,诗人庆幸遇到天下太平时代,得以沐浴美好时运。此时能系好衣带安稳入睡,不再有怨恨。“幸遇”“嘉运”表达对时运转变的欣喜,从之前的忧虑无奈到如今的安稳欣慰,反映诗人对时代环境的依赖与感恩,体现人在不同境遇下心境的变化。
2. “古之为仁,自求诸己。虚情遥慕,终于徒己”:诗人以古人追求仁德需靠自身努力,告诫自己与他人,若仅怀虚假情感遥慕古人仁德,终将徒劳。此句从个人境遇升华到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强调自我努力与真诚践行的重要性,为诗歌增添哲理深度,使读者领悟到面对人生,应积极行动、真诚追求,而非空想。
西、艺术特色
1. 意象运用巧妙:以流水为核心意象,借其流动、永不停息的特点,隐喻时光流逝与人生历程,生动形象地传达诗人对时光和人生的感悟。水的意象贯穿全诗,使诗歌情景交融,增强感染力与表现力。
2. 情感跌宕起伏:诗歌情感从开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到中间壮志难酬的忧虑无奈,再到遇时运转变的欣慰,最后以对人生追求的思考作结,情感跌宕起伏,层次丰富。这种情感变化真实反映诗人的心路历程,引发读者共鸣。
3. 用典自然贴切:引用孔子“子在川上”典故,自然融入对时光流逝的描写中,既丰富诗歌文化内涵,又强化情感表达,使诗歌更具深度与韵味,展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石流篇》通过自然景象、人生感慨、时代境遇与人生哲理的紧密结合,展现诗人丰富内心世界与深刻思想,在艺术与思想层面都具有较高价值,值得细细品味。
……
解析:
1. 石上流水,湔湔其波
- 解析:首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溪水在石头上潺潺流淌,“湔湔”一词形象地刻画了水波轻漾的姿态,给人以灵动、清澈之感。此句从视觉角度出发,通过对水流状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缓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同时以水的流动暗示时光的流转。
2. 发源幽岫,永归长河
- 解析:此句阐述了流水的源头与归宿。“发源幽岫”指出水发源于幽深的山洞,“幽岫”给人以神秘、深邃的感觉,暗示生命起源的隐秘与未知。“永归长河”表明流水最终汇入长河,展现了其矢志不渝的流向,象征着万物都有其既定的发展轨迹和归宿,也可看作是诗人对自身人生旅程的一种隐喻。
3. 瞻彼逝者,负月其偕
- 解析:诗人凝望那流逝的江水,感觉它仿佛承载着月亮一同前行。“瞻”体现诗人专注的神情,“逝者”化用孔子“逝者如斯夫”之意,强调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返。“负月其偕”赋予流水以浪漫色彩,将自然景象与时间的流逝相融合,使读者在感受画面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时光悄然流逝的惆怅。
4. 子在川上,惟以增怀
- 解析:这里首接引用孔子在河边感叹时光流逝的典故。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河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诗人借此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对时光飞逝的喟叹,表明自己同孔子一样,目睹流水,心中不禁增添了许多对时光、人生的复杂情怀,引发读者对生命短暂和时光宝贵的共鸣。
5. 嗟我殷忧,载劳寤寐
- 解析:“嗟”字开篇,首接抒发诗人内心的叹息。“殷忧”表明诗人心中怀有深深的忧虑,这种忧虑并非一时之愁,而是长久且沉重的。“载劳寤寐”则说明无论醒着(寤)还是睡着(寐),都被这种忧虑所困扰,突出忧虑对诗人身心造成的煎熬,体现出其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6. 遘此百罹,有志不遂
- 解析:“遘”意为遭遇,“百罹”表示遭遇了众多的艰难困苦。诗人感慨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历经种种磨难,然而即便胸怀壮志,却因这些挫折而无法实现。此句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
7. 行年倏忽,长勤是婴
- 解析:“行年”指经历的年岁,“倏忽”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如白驹过隙。诗人感叹人生岁月在不知不觉中迅速流逝。“长勤是婴”表明自己长期以来一首被辛劳所缠绕,“婴”有缠绕之意,体现出诗人一生都在为生活、理想奔波操劳,却未能得偿所愿,进一步加深了无奈与失落的情绪。
8. 永言没世,悼兹无成
- 解析:“永言”有常常言说之意,“没世”即离世。诗人每每想到自己终将走到生命尽头,心中便充满了对一生无所成就的哀伤。此句将诗人对人生的遗憾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虚度光阴、未能实现抱负的深深自责与悲痛,反映出其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9. 幸遇开泰,沐浴嘉运
- 解析:笔锋一转,诗人庆幸自己遇到了天下太平、时运亨通的好时期。“开泰”寓意着时世开辟太平,“嘉运”表示美好的运气。这种表述与前文的困境和忧愁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诗人对时运转变的欣喜,也反映出个体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时运对个人生活和心境的巨大影响。
10. 绥带安寝,亦又何愠
- 解析:“绥带”意为系好衣带,“安寝”即安稳入睡。在遇到好时运后,诗人能够安然入睡,心境平和。“亦又何愠”反问,表明此时诗人己无怨恨之情。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因时运改善而内心获得的平静与满足,从侧面反映出之前困境对其心灵的压抑,以及好运带来的慰藉。
11. 古之为仁,自求诸己
- 解析:此句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指出古人追求仁德,都是从自身出发,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践行。强调了个人在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要求和自我约束,引导人们将目光投向自身,通过自我提升来实现人生价值。
12. 虚情遥慕,终于徒己
- 解析:诗人进一步告诫,如果只是怀着虚假的情感,远远地羡慕古人的仁德,而不付诸实际行动,最终只能是徒劳无功。此句承接上句,深化了对自我努力重要性的论述,以否定的方式强调真诚实践和积极行动对于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意义,使诗歌的主题从个人感慨升华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人生哲理。
……
句译:
1. 石上流水,湔湔其波:石头上流淌着溪水,溪水泛起层层轻柔的波纹。
2. 发源幽岫,永归长河:它发源于幽深的山谷,一路奔流,最终永远地汇入长河。
3. 瞻彼逝者,负月其偕:望着那不断流逝的水流,仿佛它承载着月亮一同前行。
4. 子在川上,惟以增怀:就像当年孔子站在河边感叹,(这流水)只会增添人内心的感慨。
5. 嗟我殷忧,载劳寤寐:唉,我心中满是深深的忧虑,无论醒着还是睡着都为此劳心费神。
6. 遘此百罹,有志不遂:遭遇了如此多的艰难困苦,致使我虽胸怀壮志却无法实现。
7. 行年倏忽,长勤是婴:人生的岁月过得如此之快,我长久以来一首被辛劳缠身。
8. 永言没世,悼兹无成:每每想到终将走到生命尽头,就哀伤自己一生竟一事无成。
9. 幸遇开泰,沐浴嘉运:幸而遇到了时世太平、国运昌盛,我能沐浴在这美好的时运之中。
10. 绥带安寝,亦又何愠:可以系好衣带安稳地入睡,又还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11. 古之为仁,自求诸己:古代的人追求仁德,都是依靠自己去努力践行。
12. 虚情遥慕,终于徒己:如果只是怀着虚假的情感远远地羡慕(古人的仁德),最终也不过是徒劳罢了。
……
全译:
石头上溪水潺潺流淌,泛起轻柔的层层波纹。
它发源于幽深的山谷,一路奔腾不息,最终归入滔滔长河。
凝视着那流逝的水流,好似它携着月亮一同前行。
恰似孔子当年在河边的感慨,这般流水,徒增内心万千思绪。
唉,我满心皆是深沉忧虑,日夜为此劳心费神不得安宁。
历经了无数艰难困苦,致使我壮志难酬,抱负无法实现。
人生匆匆,岁月转瞬即逝,我长久以来被辛劳紧紧缠身。
每每念及终将离世,便为自己一生碌碌无为而哀伤悲叹。
幸而得遇这太平盛世,有幸沐浴在这美好时运之中。
如今能够系好衣带安然入睡,又还有什么可抱怨恼恨的呢。
古人追求仁德修养,皆是从自身出发,依靠自我努力。
若是仅心怀假意,空自遥慕古人的仁德,最终也只是一场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