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铙歌十五首?远期篇
何承天
远期千里客,肃驾候良辰。
近命城郭友,具尔惟懿亲。
高门启双闱,长筵列嘉宾。
中唐舞六佾,三厢罗乐人。
箫管激悲音,羽毛扬华文。
金石响高宇,弦歌动梁尘。
修标多巧捷,丸剑亦入神。
迁善自雅调,成化由清均。
主人垂隆庆,群士乐亡身。
愿我圣明君,迩期保万春。
……
赏析:
《远期篇》描绘了一场盛大宴饮集会,通过对宴会场景、表演及宾客状态的细致刻画,不仅展现出宴会上的热闹与欢乐,更借此表达对君主的美好祝愿,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与人们的情感诉求。
一、宾朋齐聚:宴会的筹备与开场
1. “远期千里客,肃驾候良辰”:开篇点明有远方来客,行程千里赴宴,“远期”强调距离之遥,“千里客”凸显客人远道而来的诚意。“肃驾候良辰”描绘主人恭敬地整治车驾,等候吉时迎接,体现对客人的重视,营造出庄重而期待的氛围,为宴会拉开序幕。
2. “近命城郭友,具尔惟懿亲”:除远方客人,主人还邀请城郭内的朋友,这些皆是至亲之人。远近宾客的邀请,显示出宴会规模之大与情谊之深厚,营造出团聚、欢乐的氛围,为宴会增添温馨色彩,体现出古人对亲友团聚的重视。
二、盛宴之景:场面与表演的描绘
1. “高门启双闱,长筵列嘉宾”:高大的门扉双双开启,暗示欢迎的隆重,“长筵列嘉宾”描绘长长的筵席上嘉宾罗列,展现宴会场面的宏大与热闹,让读者感受到宴会的盛大氛围,人们齐聚一堂,充满欢声笑语。
2. “中唐舞六佾,三厢罗乐人”:“中唐”指庭院之中,“六佾”是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行列,这里用于宴会,足见宴会规格之高。乐人在三个厢房中罗列,说明乐人众多,为宴会提供丰富音乐伴奏,舞蹈与乐人的配合,使宴会的娱乐性更强,场面更加精彩。
3. “箫管激悲音,羽毛扬华文”:“箫管激悲音”,箫管吹奏出激昂且略带悲戚的乐音,“激”字突出乐音的强烈,“悲音”并非悲伤,而是使乐音更具感染力,引人入胜。“羽毛扬华文”描绘舞者手持羽毛道具,舞动时扬起华丽光彩,展现舞蹈的优美与华丽,音乐与舞蹈相互映衬,将宴会推向高潮。
4. “金石响高宇,弦歌动梁尘”:“金石”指钟磬等乐器,其声音在高宇中回响,“弦歌”则指弦乐器与歌唱,歌声振动梁上灰尘,运用夸张手法,极言音乐声之响亮、美妙,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从侧面反映出宴会的欢乐与热闹。
5. “修标多巧捷,丸剑亦入神”:“修标”可能指某种技巧性的表演,表演者动作敏捷巧妙,“丸剑”表演更是出神入化,展现出宴会上丰富多样的技艺表演,增添宴会的趣味性与观赏性,体现古人在宴会上注重娱乐活动的丰富性。
三、宴会的意义与祝愿
1. “迁善自雅调,成化由清均”:此句将宴会上升到文化教化层面。美妙高雅的音乐与表演,不仅带来娱乐,还能引导人们向善,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雅调”“清均”象征着美好、和谐的文化氛围,体现古人对文化艺术教化作用的重视,认为宴会也是传播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场合。
2. “主人垂隆庆,群士乐亡身”:主人举办如此盛大宴会,收获众多吉庆,宾客们也尽情欢乐,甚至愿意为之奉献自身,描绘出宴会中主宾尽欢的和谐场景,展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欢乐融洽的氛围,反映出宴会对增进情谊的积极作用。
3. “愿我圣明君,迩期保万春”:结尾处笔锋一转,从宴会场景延伸至对君主的祝愿。希望圣明的君主在近期及长远都能永葆青春,国家长治久安。这种祝愿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相联系,升华诗歌主题,表达人们对国家稳定、君主贤明的期盼,体现古代文人对政治清明的向往。
西、艺术特色
1. 场面描写细致:诗人通过对宴会筹备、场面布置、表演活动等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写,如“高门启双闱,长筵列嘉宾”“中唐舞六佾,三厢罗乐人”等,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具体的宴会画卷,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宴会的热闹氛围。
2. 多种感官结合:诗歌从视觉(“羽毛扬华文”)、听觉(“箫管激悲音”“金石响高宇,弦歌动梁尘”)等多种感官角度描绘宴会,全方位展现宴会的精彩,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让读者更真切地领略到宴会的魅力。
3. 主题层层递进:从宴会的筹备、进行到阐述其文化意义,再到对君主的祝愿,诗歌主题层层深入,结构严谨。先营造欢乐的宴会氛围,接着升华到文化层面,最后落脚到家国情怀,使诗歌内容丰富且富有深度。
《远期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宴会文化、人们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国家君主的美好期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
……
解析:
1. 远期千里客,肃驾候良辰
- 解析: “远期”表明此次宴请是提前己久的约定,突出筹备之精心。“千里客”指出有从千里之外赶来的宾客,凸显出宴会的吸引力以及客人赴宴的诚意。“肃驾”描绘主人严谨、恭敬地准备车马,“候良辰”则体现主人对吉时的等候,展现出主人对宴会的重视,以及对即将到来宾客的敬重,为宴会营造出庄重而充满期待的氛围。
2. 近命城郭友,具尔惟懿亲
- 解析: “近命”表示主人同时也邀请了居住在城郭附近的友人。“具尔”意思为“俱是” , “惟懿亲”强调这些友人都是关系极为亲密的至亲。此句体现宴会不仅有远方挚友,还有身边亲人相聚,突出聚会的亲族性质,渲染出浓厚的亲情与友情交织的温馨氛围。
3. 高门启双闱,长筵列嘉宾
- 解析: “高门”描绘出府邸大门高大宏伟,象征着主人的身份地位或家境殷实。“启双闱”指将两扇大门打开,以隆重的方式迎接宾客,显示出欢迎仪式的郑重。“长筵”表明筵席之长,“列嘉宾”描绘出众多嘉宾依次入座的场景,展现出宴会场面的盛大,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氛围。
4. 中唐舞六佾,三厢罗乐人
- 解析: “中唐”指庭院之中,是表演场地。“六佾”是古代天子专用的乐舞规格,由六行六列的舞者组成,这里用于宴会,说明宴会规格极高。“三厢罗乐人”描绘乐人在三个厢房中排列,体现出乐人众多,从侧面反映宴会的豪华,且乐人、舞蹈的配合,使宴会更具观赏性与娱乐性。
5. 箫管激悲音,羽毛扬华文
- 解析: “箫管激悲音”中,“箫管”点明演奏乐器,“激”字生动地表现出乐音激昂的特点,“悲音”并非真正的悲伤,而是指乐音富有感染力,能触动人心。“羽毛扬华文”描绘舞者手持羽毛道具,在舞动过程中扬起华丽的光彩,展现舞蹈的绚丽多姿,音乐与舞蹈相互配合,将宴会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6. 金石响高宇,弦歌动梁尘
- 解析: “金石”指代钟磬等打击乐器,其声音在高大的屋宇间回响,突出声音的洪亮。“弦歌”指弦乐器演奏与歌唱,“动梁尘”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歌声的嘹亮,甚至能震动屋梁上的灰尘,从听觉角度生动展现出宴会音乐的美妙动听,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7. 修标多巧捷,丸剑亦入神
- 解析: “修标”可能指某种类似杂技表演,表演者动作灵巧敏捷,展现出高超的技艺。“丸剑”即弄丸和舞剑的杂技,“亦入神”说明这种表演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进一步体现宴会上表演的丰富多样与精彩绝伦,为宴会增添了更多趣味与欢乐。
8. 迁善自雅调,成化由清均
- 解析:此句上升到文化教化层面。“迁善自雅调”意思是高雅的音乐格调能够引导人们趋向善良,“雅调”象征着高尚美好的文化氛围。“成化由清均”指通过和谐的音律可以促成良好的社会风化,“清均”代表和谐的音律。强调宴会中的艺术表演不仅是娱乐,还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体现古人对文化艺术功能的深刻认识。
9. 主人垂隆庆,群士乐亡身
- 解析: “主人垂隆庆”表明主人因举办这场成功的宴会,收获诸多福庆,如亲友团聚的欢乐、声望的提升等。“群士乐亡身”描绘宾客们在宴会上尽情欢乐,甚至达到忘我的程度,生动地展现出宴会中主宾尽欢的和谐场景,体现出宴会对增进情谊、营造欢乐氛围的积极作用。
10. 愿我圣明君,迩期保万春
- 解析:诗歌结尾从宴会场景转向对君主的祝愿。“愿我圣明君”表达对君主的尊崇,“迩期”指近期,“保万春”希望君主在近期及长远的时间里,都能如春天般充满生机,寓意国家长治久安。这种祝愿将宴会的欢乐之情延伸到家国层面,升华诗歌主题,表达人们对国家繁荣、君主贤明的期盼。
……
句译:
1. 远期千里客,肃驾候良辰:早早约好的远方客人,千里迢迢赶来,主人恭敬地整治好车马,等候良辰迎接。
2. 近命城郭友,具尔惟懿亲:又传令邀请城郭内的朋友,来的都是至亲之人。
3. 高门启双闱,长筵列嘉宾:高大的门扉敞开两扇,长长的筵席上依次排列着嘉宾。
4. 中唐舞六佾,三厢罗乐人:庭院之中跳起规格颇高的六佾之舞,三个厢房中罗列着众多乐人。
5. 箫管激悲音,羽毛扬华文:箫管吹奏出激昂动人的乐音,舞者手中羽毛道具挥动扬起华丽的光影。
6. 金石响高宇,弦歌动梁尘:钟磬等乐器之声在高阔的屋宇间回响,弦乐与歌声响亮得震动了屋梁上的灰尘。
7. 修标多巧捷,丸剑亦入神:类似爬竿之类的表演,表演者动作灵巧敏捷,弄丸和舞剑的杂技更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8. 迁善自雅调,成化由清均:人们受到高雅曲调的影响而趋向善良,社会风气的形成得益于和谐的音律。
9. 主人垂隆庆,群士乐亡身:主人因这场宴会收获诸多吉庆,宾客们也欢乐得仿佛忘却自我。
10. 愿我圣明君,迩期保万春:衷心祝愿我们圣明的君主,在不久的将来以及长远岁月,都能国运昌盛,永享太平。
……
全译:
早早邀约的远方客人,不辞千里奔赴而来。主人恭敬备妥车马,静候良辰迎接贵客。
同时也邀请了城郭内的友人,到场的皆是至亲至爱的家人。
高大的府邸大门双双敞开,长长的筵席上,嘉宾们依次落座。
庭院中央,舞者跳起六佾之舞,尽显庄重高雅;三个厢房中,乐人罗列,奏响美妙旋律。
箫管吹奏出激昂且动人的乐音,舞者手中的羽毛道具飞扬,闪烁着华丽的光彩。
钟磬等乐器声在高大的屋宇间回荡,弦乐与歌声悠扬响亮,震得屋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
爬竿之类的表演,表演者动作敏捷灵活;弄丸与舞剑的杂技,更是技艺精湛,出神入化。
高雅的曲调引导人们向善,和谐的音律促使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主人因这场盛会而福泽深厚,嘉宾们也都沉浸在欢乐之中,甚至忘却自我。
衷心祝愿我们圣明的君主,近期乃至千秋万代,都能保佑国家如春日般生机勃勃,长久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