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礼部官员一一按照名册唱名验明正身后,还要由禁军搜检过确认贡士们身上没有携带违禁物品,才得以入皇城内。
殿试在皇极殿内举行,也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接见文武百官之地。
皇极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处安设十个脊兽,这些小兽依次排列于檐角,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并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
此时旭日初升,朝阳的金光洒在殿顶金灿灿的琉璃瓦上,流光溢彩,恢宏壮丽。
还未入殿,这夺目光芒就令人垂首,不敢首视天家威严。
皇极殿前是宽阔的白玉丹陛,卢鹤鸣是新晋贡士中打头的那一个,紧跟着引路的礼部官员,沿着丹陛一侧的石阶拾级而上。
眼下还未到时辰,殿内贡士、考官和文武百官一起静待天子与太后驾到。
不多时,便有一大一小两道身着皮弁服的绛色身影自中央行至高台之上。
皮弁服是皇家专用礼服,皇帝在殿试和传胪仪式中需要穿着此礼服,按规定只有皇帝、皇太子和诸王才有资格穿着,如今这身衣服,秦骧也穿得。
都提前学过规矩,纵是心存好奇,也无一人敢抬头首视正中高台上的宝座,只微垂首俯视着地上的金砖。
不过这金砖并不是黄金所制,而是采用太湖的澄浆泥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地砖,此砖价格与黄金相比也不差什么了,再加之叩击有金石之声,便有金砖之名。
待天子与太后坐上宝座,鸿胪寺官员高声唱道“行礼”,贡士和文武百官们行一拜三叩之礼。
礼毕,除监试官等考场官员外,其余官员退出,考试也正式开始。
由礼部尚书何维翰出列向天子请出策题,尔后当众诵读一遍,后贴于题板之上,来回巡场,以确保在场二百八十名考生都知悉策题。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帝王统一寰区,必任用贤才,澄清吏治,使国有丰亨之象,民饶乐利之休……而度支恒足,其道安在?尔多士详切敷陈,朕将亲览焉。[1]”
策问题目冗长,共有几百余字,大体意思是皇帝认为统御天下需任用贤才,整顿吏治,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才能缔造盛世伟业。
这是帝王心中所愿,就此事向在座的考生们问策。
题中提出了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人才任用问题,选拔的贤才如何做到人尽其才、官称其职?
二是官员贪腐问题,如何清除官场上的从上至下层层盘剥,从而导致民生愈发困苦的不正之风?
三是财政税收问题,如何使国库充盈的同时且不过分向百姓征收赋税?
拿到题目后,卢鹤鸣没有急着动笔,殿试时间为一日,不得掌烛答题,以日落为准,按三月金乌西沉时分来算,交卷时间约莫在酉时初。
若说从前的科举考试中,八股制艺文章是在考校考生对经书的熟悉程度及写文章的水平,乡试、会试策问是在考校考生的文采学识的话,那么殿试策论就不仅仅要有才华,且考生还需有胆量,要能够首陈己见,要能够针砭时弊。
毕竟皇帝身边永远不缺歌功颂德之人,王朝也不缺一个只会唱赞歌的奴才。
若无真知灼见,谈何脱颖而出?
(斯密马赛……今天有事写的有点少,明天应当多写一点)
-------------------------------------
[1]出自丁未科康熙六年殿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