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还珠格格之抛弃五阿哥

第19章 雪落:布达拉的密符

加入书架
书名:
新还珠格格之抛弃五阿哥
作者:
陆桃17seven
本章字数:
4994
更新时间:
2025-07-02

布达拉宫的雪光在早春的晨雾中折射出冰晶,小燕子攥着雪玉双鱼符蹲在和平塔下,符身的燕纹与塔基浮雕严丝合缝。尔泰用短刀撬开符身暗格,里面掉出枚血玉——正是前明御史当年镶嵌在佩刀上的信物,玉面刻着半只飞燕,与燕尔佩的纹路恰好互补。

“这血玉怎么发烫?”小燕子触到玉面的瞬间,突然想起前世在宗人府见过的同款寒玉——那曾是皇后用来压制她旧伤的法器。尔泰指腹蹭过玉面的血纹:“柳青从茶马古道带回消息,说西藏红教喇嘛中出现了戴凤纹面具的使者。”

话音未落,和平塔的铜铃突然炸响,惊起的鸽群翅膀上都绑着藏文密信。尔泰展开信纸时指尖微颤——墨字在阳光下竟显出坤宁宫的暗纹,内容竟是“借祈福大典送还前明太子遗骨”。远处的观星台传来钟声,永琪和香妃骑着白骆驼疾驰而至,僧袍上沾着未化的雪粒。

暮色漫过洱海书院时,小燕子跟着尔泰在雪地里追踪足迹。书院的雪地上留着两行靴印,一行刻着燕纹,另一行却嵌着凤纹暗记——正是当年欣荣宫中侍卫的靴底花纹。“我祖父的遗骨被移到了这里,”小燕子摸着雪地里的血痕,突然咳出一口寒气,“前世皇后就是用假遗骨逼我认祖归宗。”

尔泰用短刀撬开书院地砖,底下掉出个灌满酥油的铜匣,匣盖上的燕纹与双鱼符的刻痕严丝合缝。就在此时,房梁突然爆出火星,皇后的孪生妹妹竟戴着红教面具蹲在梁上:“还珠格格,别来无恙?”她甩出的九节鞭缠住铜匣,鞭梢的凤纹坠子撞在血玉上,竟拼出完整的“明”字金印。

“你竟敢勾结红教!”尔泰挥刀格挡,刀刃却在接触鞭身时冒起白气——鞭梢淬着坤宁宫秘制的“玄冰散”。香妃的声音突然从窗外传来:“她手中的不是真遗骨!”她袖中飞出的彩蝶撞向铜匣,竟将表面的金粉啄落,露出底下刻着的“坤”字。

三更的洱海飘起春雪,小燕子踩着尔泰的肩膀爬上观星台,却见老佛爷的画舫正驶入海湾,船舷挂着的经幡都绣着未完成的燕纹。尔泰劈开射来的响箭,箭头在半空炸开,散出的烟雾竟带着酥油香——那是红教密宗的“迷魂香”,与当年皇后诬陷画像时用的毒烟同源。

“看船头!”小燕子指着老佛爷身边的红衣喇嘛,他手中的转经筒上刻着半只飞燕。尔泰将她推下观星台,自己却被喇嘛甩出的铁链缠住——铁链上的凤纹坠子与容嬷嬷的指套如出一辙。千钧一发之际,永琪展开传国玉玺,光芒照在转经筒上,竟映出筒身刻着的坤宁宫暗纹。

老佛爷扶着刻有燕纹的拐杖走上观星台,身后跟着捧着金册的紫薇:“这是前明御史的真正遗骨。”金册打开,里面是用藏文书写的陀罗尼经,经页间夹着一缕白发,发根处系着枚燕纹银扣——正是小燕子祖父流放时的饰物。皇后的孪生妹妹突然狂笑起来,撕开喇嘛袍露出火漆纹身:“老佛爷,您以为用假遗骨就能骗得了她?”

黎明的阳光穿透雪雾,小燕子看着银扣上的血痕,突然想起前世在大理地宫见过的同款饰物。“这是我祖父的!”她话音未落,银扣在尔泰手中炸裂,掉出的不是遗书,而是乾隆亲绘的布达拉宫地形图,图中红教寺庙的位置被朱砂圈着,旁边写着:“真遗骨在此,然需防‘凤入雪’。”

老佛爷突然剧烈咳嗽,咳出的血滴在血玉上,竟显出前明御史的最后遗愿:“吾孙切记,布达拉宫的雪玉双鱼符,实为乾隆爷所造之饵。”她身后的红衣喇嘛突然甩出软鞭,首取尔泰咽喉:“老佛爷有旨,格杀勿论!”软鞭的穗子上挂着枚凤纹玉佩,与当年欣荣的翡翠镯如出一辙。

“他是皇后的人!”尔泰钉住软鞭的瞬间,发现鞭绳里藏着枚蜡丸——正是皇后当年写给红教喇嘛的密信,内容竟是“借送遗骨之名,诱小燕子入布达拉宫陷阱”。香妃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的回部图腾:“红教法王己看清皇后余党的阴谋,派我们来助你们!”

正午的洱海春雪初霁,老佛爷坐在观星台看着尔泰清理血玉上的雪渍。“当年乾隆爷造双鱼符时,”她指节敲了敲拐杖,“就料到皇后余党会勾结红教。”燕尔佩在她掌心发烫,竟投射出乾隆与前明御史的合谋影像——为保小燕子,两人故意放出“遗骨在布达拉宫”的假消息,引皇后余党离开洱海。

“那真遗骨呢?”小燕子摸着血玉上的燕纹,突然想起前世在宗人府见过的地宫图纸。老佛爷从袖中取出个火漆盒,里面躺着的竟是用洱海沉木雕刻的骨灰坛,坛身刻着乾隆的题字:“前明御史燕公之骨,愿随洱海潮汐,永伴渔歌。”

皇后的孪生妹妹的声音从雪地里传来:“老佛爷,您真要让她认祖归宗?”数十名红衣喇嘛从经幡林冲出,手中的转经筒都刻着坤宁宫暗纹。尔泰将小燕子护在怀中,短刀劈开突然袭来的暗箭——箭羽上竟绑着欣荣当年的翡翠护甲碎片,碎片上刻着“明”字。

夕阳把洱海染成蜜色,小燕子看着喇嘛们被漕帮弟兄擒获,船尾拖着的正是皇后的孪生妹妹。尔泰替她别好被风吹乱的发丝:“老佛爷说等雪化了,会亲自将遗骨沉入洱海。”他从怀中掏出两枚用沉木雕刻的飞燕,翅膀处分别嵌着“泰”“燕”二字的雪玉——正是从双鱼符的边角料上取下的。

“这是用布达拉宫的雪玉刻的?”小燕子摸着温润的木燕,突然被尔泰抱起来转圈。观星台的钟声响起,惊起一群沙鸥,翅膀掠过他们的发梢,落满金色的阳光。“喂,”她指着远处的雪山,“永琪和含香在那边建了座雪玉坊呢。”

尔泰低头吻住她的额角,鼻尖蹭过她冻得微红的脸颊:“等雪玉坊建好,我们就……”话未说完,小燕子己捂住他的嘴:“不许说‘办喜事’,要先陪我去洱海中央撒祖父的骨灰。”

风吹过观星台的经幡,发出猎猎的响声——那是用前明战旗改制的经幡,声音里带着旧时光的回响。深宫中的老佛爷在接到洱海平定的密报时,正在翻看乾隆的《洱海密档》。她看着档中“尔泰可托终身”的朱批,突然想起多年前在围场初见小燕子的场景——那时的她,还只是个误射御马、眼睛亮得像星星的野丫头。

洱海的潮水拍打着观星台的基座,小燕子摸着尔泰腰间的血玉,突然想起他教她识玉时说的话:“好玉要经千年雪水浸润,就像真心要历万重考验。”这一次,她不仅熬过了所有考验,还找到了那个愿意陪她在洱海的晨光里,把前明的遗恨、宫廷的权谋都酿成渔歌的人。至于那未行的嘉礼、布达拉宫的秘符,都己化作经幡上的风语,在他们相视而笑的瞬间,凝结成属于“还珠侠侣”的、永不磨灭的默契。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正等待着在洱海的春潮里,翻开撒骨为誓、教书育人的新篇章。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