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两人匆匆下山,到家后拿上锄头,又马不停蹄赶回竹林。
木梓快步走到之前的地方,“还好,没人来过。”
宿迁蹲下身,将锄头轻轻插入土中,小心撬动周围泥土。
随着泥土松动,冬笋一点点显露。
“出来啦!”
木梓兴奋大喊。这颗冬笋又大又。
之后,凭借木梓的经验,在竹林里继续寻找,又挖到好几颗冬笋。
其中,宿迁由于挖笋业务不熟练,挖断了两个。
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橙红色,两人带着满满一背篓的柴火和冬笋,踏上回家的路。
一路上,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间,温馨而美好 。
回到家后,宿迁先把柴火码好。
又和木梓一起剥笋壳、拍破、焯水,最后放到冷水里撕条。
撕成刚好适合吃的大小,趁还有太阳,打算晒一点笋干出来。
虽然才七个冬笋,但整体撕下来还是有一大盆。
“今天做点吃?”
“没有油,炒出来不香啊!”
“不用油,冬笋凉拌也好吃的。”
“那成,听你的。”
“拿一些去晒着吧,冬天吃。”
“好。”
宿迁从柴房里拿出簸箕,将笋条细细摆好。
等他摆完最后一条,木梓也说,开饭了。
宿迁洗完手,上桌吃饭。
“还是阿梓做的饭香,我今儿要多吃一碗饭呢。”
“就你贫嘴。”
若是以前,有人告诉木梓,他和宿迁会如此平和地坐下来吃饭,木梓可能会觉得那人疯了。
“阿梓,吃这个。这个好吃。”
宿迁夹起一大筷子菜就往木梓碗里放。
罢了,想那么多做甚?再差也就不过又过回从前的日子罢了。
……
“娘,你对阿梓今天说的一事,可有想法?”
胡巧儿蹲在地上,正在给张阿婆按摩着脚。
年纪大的人,总归腿脚还是不舒服的,尤其是到了秋冬季。
“唉,我看呐,把豆腐交给他们去卖也没啥。但就怕那宿小子犯浑,到时候拖累了阿梓咋办?”
“是这个理,但阿梓现在看着可比以前更有精气神了。我们应该相信宿迁一点,况且我们就在这个村卖,也卖不出去那么多豆腐。”
“是啊,那就先做一盘去给他们试试。要是不成,就当还了阿梓以前的人情。”
“成,那我明天去找他们商量。”
“唉,都怪庆春薄命啊,不然哪用得着你吃这个苦啊?”
“娘说哪里的话,巧儿有娘在,一点都不苦。”
张阿婆拍了拍胡巧儿的脊背,张家祖上有德,娶了个好媳妇。
一大早,胡巧儿就去宿家,同宿迁与木梓说了这事。
“好,我们知晓的,谢谢巧儿姐你们的信任。”
“谢啥啊,这于我们而言可是一个一本万利的好事。”
“成,那我明天一大早就去拿豆腐。”
“好。”
卖豆腐的事落定后,宿迁和木梓都长叹了一口气。
“我还以为,巧儿姐是来回绝我们的。”
“想啥啊,我都说了,有你在,这事会成功的。哎,多亏了阿梓,今儿给你多蒸一个蛋吃。”
“可不能再吃了,不然后面就没蛋了。”
木梓捂住嘴巴,表示是真的不能再吃了。
“没事,秋收前一天我们再去镇上买。秋收累人,可得买点好的。况且油是真的要买点了,这几天感觉嘴里都淡出味了。”
“好,听你的。”
天色微明的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
宿迁和木梓就己起身,开始忙碌起来。
木梓给宿迁烙些饼子在路上吃,又给水囊灌了满满的温水。
宿迁将张阿婆和胡巧儿新鲜做好的豆腐仔细地码放在竹筐里,那豆腐嫩的,颤颤巍巍,仿佛吹弹可破。
竹筐西周,他还贴心地垫上了干净的湿布,防止豆腐被碰坏。
收拾妥当后,宿迁挑起扁担,稳稳地迈出家门,朝着邻近的村子走去。
木梓看着走远的宿迁,本想拿着竹篓去山上捡柴。
可想到宿迁临走时说的,让他再回去躺一会儿,等天大亮了再起也没事。
还说了,让他乖乖听话,反正家里又没公婆,起大早算啥事啊。
木梓放下竹篓,又回了两人的被窝,他要听话。
一路上,扁担随着宿迁的脚步有节奏地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宿迁的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他满心想着今天能把这些豆腐卖个好价钱。
可到了村子,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他扯着嗓子喊道:“卖豆腐嘞,新鲜的豆腐!青山村张家的豆腐!”
然而,邻村村民们或是忙着准备农事,或是在自家门口忙碌着家务,只是匆匆瞥他一眼,便又继续手中的活儿。
偶尔有人过来询问,却又觉得价格稍贵,犹豫片刻后便转身离开。
日头渐渐升高,宿迁的豆腐却几乎无人问津。
宿迁的笑容渐渐消失,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焦虑与失望。
时间一点点过去,到了中午,宿迁又累又饿,看着筐里几乎原封未动的豆腐。
他的心沉了下去,觉得今天怕是要白跑一趟了。
宿迁坐在村口的大石头上,有气无力地吆喝着,声音里己经没了刚开始的精气神。
就在宿迁快要放弃,准备挑起担子回家时,转机出现了。
村里的张婶儿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她一边走一边喊道:“货郎,等等!你卖的真的是张家的豆腐?”
“是的,是张阿婆家的。”
“她有个儿子是不是叫张庆春,儿媳胡巧儿?”
“是是是,婶子认识张阿婆?”
“那当然了,她家的豆腐不偷工减料的,首接吃都香!”
“那小子划点给你尝尝?”
“好。”
宿迁从豆腐边上划了一点给张婶,张婶接过丢进嘴里,咂摸一下。
“是,就是这个味。自从她家出事后,就没再去镇上摆过摊了,卖豆腐的人不少,可像她家正宗的可不多。你这豆腐怎么卖啊?”
“用豆子换的话,一斤豆腐一斤半豆子,买的话,一斤六文。正常价是一斤五文,但小子走这么远,也得要点工钱。”
这个价格是昨晚上,宿迁和木梓商量之后的最终定价。
“这价还行,给我拿两斤吧。一斤拿来吃,另一斤做点腐乳,拿来下饭别提多香了。”
“好,这是您的两斤豆腐拿好。”
因着是第一单,所以宿迁还给多划了一些。
张婶自然也看出来了,“下次再来找你买哈。”
“成,谢婶子照顾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