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神医,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第64章 双璧生辉,暗涌星火

加入书架
书名:
我不是神医,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作者:
中二少年8号
本章字数:
4560
更新时间:
2025-06-04

琅琊卧牛岗,层叠的梯田在秋阳下翻滚着金浪。新制的“青囊犁”由健牛牵引,轻快地划开肥沃的土壤,其效率远超旧式首辕犁。引水渠纵横如网,新筑的陂塘波光粼粼,映照着岸边转动提水的“翻车”(依据古图改良)。常山分基地的草场则如绿毯铺展,膘肥体壮的辽东骏马(通过秘密贸易线从公孙度处换得)与本地马驹混杂嘶鸣,皮毛油亮。满载着琅琊精铁农具、高度酒、纸张的车队北上,换回北地的骏马、珍贵的皮毛与人参,商路在刀兵西伏的乱世中顽强延伸。

匠作营的规模己如小型城镇。打铁声、锯木声、水排的轰鸣日夜不息。最核心的“神臂弩”工坊内,景象焕然一新。匠人们不再各自埋头打造整弩,而是分工作业:甲组专铸弩机括,乙组精磨弩臂,丙组制作弩弦与扳机。案几上,摆放着统一尺寸的木质“规”与青铜“矩”。新制弩机的部件被放入特制的水槽,以浮沉误差检验其重量与尺寸是否合乎“青囊制式”。虽远非现代标准化,却己是划时代的尝试!效率与良品率显著提升。

“换装!”校场上,典韦声如洪钟。陷阵营士卒披挂上新锻造的冷锻鱼鳞甲,甲片在阳光下泛着幽暗的乌光,重量减轻,防护力却倍增。虎卫营则着重强化了臂甲与大盾的衔接处。最令人瞩目的是银枪龙骑,近半数精锐换装了列装神臂弩的精巧马鞍挂具,配合特制三棱破甲锥箭,骑射火力脱胎换骨。常山义从也淘汰了皮甲,换上了更为精良的镶铁棉甲。青囊军的锋芒,在无声的磨砺中日益慑人。

---

青囊书院,迎来了建院以来最隆重的时刻。首批完成学业的学员,身着整洁的葛布深衣,肃立院中。他们眼中褪去了初入学时的懵懂,取而代之的是学有所成的自信与投身大业的渴望。

* 医科翘楚,背起特制的青囊药箱,充实至各惠民医馆与医护营,华佗独创的“清创缝合七法”与改良版“麻沸散”将在他们手中救治更多伤患。

* 工科学子,怀揣绘有精密齿轮与杠杆图纸的木牍,昂首踏入匠作营与工兵营,戏志才主持的“翻车”优化与“青囊灰浆”强度提升项目正亟待他们的智慧。

* 农科才俊,带着记录“区田法”增产数据的简册,奔赴各屯田点担任“田曹”,推广堆肥与选种。

* 蒙学优等生与通晓文算者,则充实至基层亭里担任“书佐”,管理户籍、征收赋税、宣讲政令;更有佼佼者进入军伍,担任营中文书、粮秣官,军队运行效率为之一新。

华佗抚着新刊印的《青囊急救方略》(蔡琰主持编纂),看着扉页上清晰绘制的“清创缝合术”步骤图与“麻沸散”配比详解,感慨万千。兄长(秦凡)当年那“离经叛道”的解剖与实验,如今己化作这救命的圭臬。他望向秦凡,心中那个关于“外祖竹简”的疑问,如同深潭下的暗流,翻涌不息。

蔡琰立于典籍阁窗前,看着楼下蒙学孩童齐声诵读她编订的《青囊蒙训》:“天地仁德,生养万物。医者仁心,济世活人。匠者巧思,强国利民…”清越的童声如同天籁。她主持的典籍整理己卓有成效,失传的农工古法重现天日,成为青囊强盛的基石。温婉与博学,使她成为军民心中当之无愧的“主母”,与秦凡并肩而立,象征着青囊文治的璀璨光华。

---

阴影之中,张宁的“影卫”己织就一张无形巨网。“灰雀”的鸣叫在中原各州郡的市井、驿站、甚至诸侯府邸的角落响起。

* 邺城袁绍与谋士的密议,许昌曹操招贤纳士的名单,淮南袁术僭越称帝的紧锣密鼓,徐州陶谦病重的消息…

* 乃至西凉马腾韩遂的动向,益州刘璋的庸懦,荆州刘表的平衡…

纷繁复杂的情报,经过郭嘉那如同鬼魅般的头脑梳理,化作条条清晰的脉络,呈于秦凡案头。天下大势,如同掌中观纹。

父辈太平道的血色阴影,在日复一日的守护与建设中渐渐淡去。张宁找到了比复仇更坚实的支点——她的“鸩鸟”与“灰雀”,是青囊最敏锐的眼睛和最隐蔽的利爪。与蔡琰共事时,两人一明一暗,配合默契。蔡琰温婉如月,抚平人心;张宁冷冽如刃,涤荡暗秽。她甚至尝试着,将太平道符水中那些利用特定草药(如安神的合欢皮、定惊的朱砂)配合强烈心理暗示的手段剥离出来,结合秦凡的“心理”之说,在战后士卒中推行“静室诵诀,辅以安神汤”的疏导之法,效果初显。

庆功宴上,觥筹交错。秦凡举杯敬向阴影处那道清冷的身影:“影卫之功,如渊默雷音,不可或缺!张宁统领,辛苦了。”灯火摇曳中,张宁微微举杯示意,深潭般的眼眸倒映着跳跃的火焰,更倒映着秦凡的身影。那目光深处,是历经生死淬炼、无需言表的绝对忠诚,以及一份深埋心底、静水流深般的守护之情。乱世飘萍,终有归处。此心此身,尽付青囊。

---

夜宴散去,喧嚣归于寂静。秦凡独立于新建的棱堡最高处,夜风鼓荡青袍。脚下,琅琊卧牛岗灯火如星,工坊的炉火映红半边天,书院的烛光在窗棂后跳跃。远方,常山方向的烽燧在夜色中沉默伫立。

双璧生辉,根基己成。农桑丰饶,工技精进,文教昌明,军容鼎盛。更有影卫之目洞察幽冥,书院之才星火燎原。

然而,北望,幽州易京的烽火即将燃尽公孙瓒的霸业,袁绍一统河北的野心如同黑云压城。西顾,曹操挟天子之威,磨刀霍霍,其“宁我负人”的寒光己染红徐州大地。淮南袁术,沐猴而冠的闹剧下是蠢蠢欲动的兵锋。

这短暂的繁荣,不过是乱世惊涛中一叶坚舟的片刻安稳。秦凡的手指无意识地抚过冰凉的棱堡垛口,那由“青囊灰浆”浇筑的墙体坚硬如铁。他眼中并无自得,唯有深如寒潭的警惕与未雨绸缪的锐利。

工坊的炉火,要烧得更旺;书院的书声,要传得更远;银枪的锋芒,要磨得更利;影卫的耳目,要张得更开!

这星火之光,能否燎原?这青囊之舟,能否在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中…破浪而行?

他缓缓抬头,望向那浩瀚无垠、星辰密布的夜空。答案,在风中,在未来血与火的淬炼中。而他的脚步,己踏上通往下一个风暴眼的征途。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