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四合院开始

第215章 粮食短缺的阴影

加入书架
书名:
火红年代从四合院开始
作者:
余生往事
本章字数:
5446
更新时间:
2025-05-23

北京的深冬比往年更冷,西北风卷着枯草掠过红星轧钢厂的围墙,铁栅栏被吹得哗哗作响。李向前裹紧补丁摞补丁的棉大衣,领口处的毛边早己磨秃,露出里面的粗布内衬。

食堂门口的长队像条懒洋洋的蛇,随着铜铃声有气无力地蠕动,队伍里的工人个个面色青黄,棉袄空荡荡地晃荡,仿佛挂在晾衣绳上的空布袋。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粮票,指尖触到陈雪茹昨晚缝进去的碎布片 —— 那是从母亲的旧围裙上剪下来的,针脚细密得能看见线头在寒风中轻颤。

食堂的铜铃第二次响起时,赵师傅捧着搪瓷缸往回走,缸底的稀粥晃荡着,映出他颧骨突出的脸。"老李," 赵师傅凑近时,李向前闻到缸里飘出的苦艾味,"今儿个掌勺的把喂猪的野菜都煮了,你瞧这菜团子," 他掀起缸盖,菜团上沾着几片枯黄的杨叶,"后勤部的老张说,粮库的老鼠都饿死了。"

对于这场困境李向前很早就有准备,以往只是在书本中看到的场景现在正在亲身经历着,虽然他们家由于他的准备根本就不会缺少粮食,但是这场灾难给身边人带来的困苦还是远远的超出了他的想象。

下班路上,李向前的棉鞋踩在结着冰碴的路面上,发出咯吱声。国营副食店的玻璃柜蒙着灰,柜台上摆着几个发霉的萝卜,表皮皱得像老人的手。

胡同口的老槐树下,三个孩子正围着树干打转,其中一个男孩用石头刮着树皮,绿色的树汁渗出来,在冻红的手背上划出痕迹。

李向前加快脚步,推开了自家小院的大门,关上门后正看到妻子陈雪茹从地下储藏室内拿了些粮食上来,早在修建这个院子的时候李向前就提前规划了储藏室,当时还被母亲说了一顿,他也只是笑了笑,没人知道他是在为现在的情况做准备。

虽然他的随身空间有做够的地方存粮食,但是这些都是不能拿到明面上的,要让家人不起怀疑还是要布置一番的,所以修建的储藏室就起了作用了。

本身他们家人就不算太多,光是地下储藏室内存的粮食就够一家人吃上几年的了,所以在其他人家还在为了下一顿饭在哪里时李家根本不用为这个担心。

不过这两年李家也在暗中接济了一些亲近的人,当然都是暗中进行的,这个时节要是被知道有那么多存粮也是大罪,所以深知其中厉害的一家人都是口风紧闭,从不在外面漏出半个字。

李向前的那些伙伴们虽然在他的提醒下也存了一些粮食,不过显然到了这个时候也早就吃完了索性李向前不时的会接济他们,目前几家也还算过得去。

对于李向前能弄来粮食几家人到没有怀疑什么,毕竟现在的李向前早就是远近闻名的大能人了,又是在那么大的轧钢厂,对他有门路搞来粮食虽然惊奇,但是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可能的。

"乖女儿," 李向前摸着女儿的头,发梢上还沾着槐树皮碎屑,"去学校别跟同学说咱家有吃的,知道吗,别人喊饿你也跟着喊。"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指甲缝里还留着挖野菜时的泥土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但还是很听父亲的话的。母亲王桂兰也在叹息:“咱家好在向前你早有准备,不然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咱们街道不少人家现在都断炊了。”

“哎,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咱们在城市还好,虽然粮食配给减半但还能勉强保证能活着,不少农村的乡亲们都快活不下去了。”

“妈,我估计这样的日子也快了,今年的天气虽然还是干着,但感觉要稍微好些了,咱家的粮食还够,要是实在有活不下去的您看着接济一下,不过分寸您可要把握好了。”李向前看着愁眉不展的母亲说道。

母亲闻言也是默默的点了点头,她虽然想要帮助别人,但是也知道不能连累自家。所以暗自下定决心,不到万不得己,不会动家里的粮食,不过具体什么样她也不清楚到时候能不能忍得住。

第二天清晨,李向前把装着红薯干的布包塞进赵师傅的工具袋,指尖触到袋底的铝饭盒,那是赵师傅闺女的便当盒。"拿着," 李向前避开赵师傅的目光,"给孩子熬点粥,大人撑得住孩子可受不了饿。"

赵师傅的手在口袋里顿住,喉结滚动着,眼眶发红:"老李,你们家地窖也见底了吧?" 李向前转身就走,声音闷在棉衣领子里:"别废话,我有办法。"

深夜,煤油灯芯滋滋作响,陈雪茹在灯下缝补李向前的工装,针尖在补丁上穿梭。"今儿个看见张婶家的小闺女," 她忽然轻声说,针线猛地顿住,"蹲在墙根啃白菜帮子,那手瘦得跟火柴棍似的。"

李向前往炉子里添了块煤,火苗跳动着,映得墙上的炼钢奖状忽明忽暗,奖状边缘卷着毛边,像片枯萎的叶子。他想起连铸机获奖时,赵师傅在台下鼓掌把手拍红,现在那双通红的手正攥着他给的红薯干袋子,在寒风中微微发抖。

开春的时候,槐树还没冒出新芽,大家的日子越发难过了。陈雪茹也把自己的伙食给降了几个档次,大人们也面带饥色,小孩子还好说是把粮食省下来给他们吃的,大人到了这个时间要是还和原来一样,是个人都知道有问题了。

好在李向前知道这样的日子也快了,而且他们家虽然伙食降了,但是还是保证了温饱的,只是看起来和大家差不多而己,这也是陈雪茹提的醒,一家人都忙着工作也没注意到这点。

巷子里传来打骂声,张婶的小儿子因为偷吃了家里的食物正在挨揍,也没办法,小孩子饿了自然就得找吃的,为了一口吃的,也是常态了,不过大部分人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了。

技术科的会议上,杨厂长站在黑板前,粉笔在 "增量法" 三个字上打了个颤,粉末簌簌掉落。"每顿饭多加一倍水," 他的声音像生锈的弹簧,"保证大家能喝饱。"

台下的赵师傅用搪瓷缸敲着桌沿,发出空洞的响声。李向前看着厂长凹陷的眼窝,想起他办公桌上那缸泡了三天的剩茶叶,叶片己经发白。

散会后,杨厂长叫住他,声音轻得像飘在半空的柳絮:"老李,你家... 还有存粮吗,不行我匀一些给你?" 李向前张了张嘴,最终只说了句:"厂长,您多保重,我家还挺得住。"

到了这个时节,就连杨厂长这个等级的干部家里也没有多少余粮了,加上他还会救济一下老战友,现在就更缺粮了,自然不能要他的粮食了。

回到家时,陈雪茹正在教女儿辨认灰灰菜,煤油灯芯结了个大灯花,把三个人的影子投在土墙上,影子瘦长瘦长的,像田地里的麦苗。

母亲从柜子里拿出个铁皮盒,里面的马齿苋干簌簌作响:"明儿个熬汤,多搁点盐,能压饿。" 李向前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带着他挖野菜,那时的槐树还没这么粗,树皮上的年轮只有浅浅的几圈。

深夜,李向前站在院子里,望着天上的猎户座,星星比往年更亮,却照不亮高炉的轮廓 —— 它己经沉默了半个月,炉口结着冰碴。脚下的土地里,埋着他们最后的希望,麦种正在冻土下悄悄舒展嫩芽。

陈雪茹递来一块菜饼,硬邦邦的,掺着槐花和槐树皮,咬一口,苦得皱眉,却在咽下时泛出一丝甜。老槐树的影子笼罩着西合院,树皮上的纹路像层层叠叠的年轮,刻着饥荒、炼钢、还有藏在地窖里的红薯干。

风穿过树枝,带来远处的犬吠,李向前相信,春天总会来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