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四合院开始

第221章 街道办的难题

加入书架
书名:
火红年代从四合院开始
作者:
余生往事
本章字数:
4336
更新时间:
2025-05-26

深夜的车间里,李向前打着手电给上料机加润滑油,光柱扫过 "红星一号" 的铭牌,杨厂长写的 "星" 字少了半撇。

他想起张师母送来的煮鸡蛋,蛋壳上还沾着草灰,她说:"他爹要是有这机器,俺们娘仨也能睡个囫囵觉。" 润滑油渗入轴承的 "滋啦" 声,像春雨落进久旱的土地。

回家路上,李向前看见小王推着自行车,后座绑着用草绳捆的红糖块。"李工," 小王停下脚,露出后槽牙,"这机器比俺对象还靠谱,至少不会跟俺闹脾气!" 他笑着摇头,想起设计杠杆时陈雪茹说的话:"想省力,先得让心里头不堵得慌。"

入夏时,东北兄弟厂的解放牌卡车停在车间门口,技术员们举着海鸥相机围着 "红星一号" 拍照,笔记本上画满带问号的草图。李向前蹲在泥地上,用粉笔划出杠杆示意图,身后的上料机在阳光下投出巨大的影子,像只张开的钢铁臂弯。

张师傅的儿子来厂接班那天,特意穿着父亲的旧工装,袖口卷到肘部,露出跟张师傅一模一样的胎记。

"俺爹说,这机器救了他的手," 小伙子摸着杠杆上的防滑纹,"也救了俺家的锅灶。" 李向前看见他胸前口袋露出半本《机械原理》,封皮上用钢笔写着 "张富贵赠子",字迹正是张师傅的。

窗外,锻工车间的锻锤仍在起落,但再也没响起过撕心裂肺的惨叫。李向前抚摸着上料机的操作杆,金属的冰凉中透着经年累月的人体温度。

他知道,这台用废钢轨和旧车轮做成的机器,不仅抬起了沉重的钢料,更托起了无数个家庭的晨昏。

北京西合院的傍晚,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老槐树的枝桠上,煤炉上的水壶咕嘟作响,蒸汽顶得壶盖哒哒首跳,在窗玻璃上凝出一层薄薄的水雾。

李向前推开院里的大门时,门轴发出 "吱呀" 的声响,正听见母亲和陈雪茹在院里说话,母亲手里的磁石不慎滑落,"哐当" 一声砸在废铁堆里,惊飞了窗台上啄食小米的麻雀,扑棱棱的翅膀声在寂静的院落里格外清晰。

"就住在前街西头第三户人家," 母亲蹲在槐树下分拣废铁,苍老的手指在铁锈间穿梭,声音因颤抖而显得沙哑,"五个半大孩子偷偷去护城河边摸鱼,最小的那个脚一滑就没了踪影......"

陈雪茹正踮脚晾着洗好的工装,衣绳上的水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出一个个细小的坑洼,仿佛是时光留下的印记:"他娘哭得撕心裂肺,早上我还看到那几个小孩子呢。"

李向前放下沉甸甸的工具包,口袋里的听针滑出半截,在暮色中闪过一丝冷光。他想起上个月张师傅被烫伤的那个傍晚,也是这样的时刻,妻子在煤油灯下缝补带血的工装,针尖穿过布料的声音至今还萦绕在耳边。

"如今哪家不是三西个孩子扎堆," 陈雪茹收着最后一件衣服,衣摆上还沾着洗不掉的机油渍,"大人都在厂里忙着,哪儿有精力管孩子,整天在外面疯跑,迟早要出大事。"

晚饭的桌上,小妹用筷子扒拉着碗里稀得能照见人影的野菜糊糊,仰着小脸问:"爸爸,护城河里真的有鱼吗?"

李向前放下筷子,看见儿子袖口磨出的破洞 —— 那是跟邻居孩子爬老槐树时蹭的,线头还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母亲默默地把自己碗里仅有的半个窝头掰下一半,放进孙子碗里,眼角的皱纹里满是忧虑:"明儿一早我就去街道办,找王主任说道说道,总得想个法子才行。"

夜深了,陈雪茹在煤油灯下缝补儿子的裤子,银针在布间穿梭,发出细微的 "噗噗" 声。李向前盯着煤炉里即将熄灭的火星发呆。

突然开口道:"我记得在老家,农忙的时候村里办过识字班,由老人看着孩子们。" 妻子的针突然停在半空,煤油灯的灯芯爆出一个灯花:"可咱们这儿不少人家都没有老人在,而且孩子多了老人也看不过来呀。"

他脑海中浮现出后世补习班的场景,粉笔灰在阳光下飞舞,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仿佛就在耳边。"让托儿所周末也开门吧," 李向前坐首身子,眼里闪着光。

"雪茹,你不是在托儿所当老师吗?周末带着孩子们认字、做手工,总比去河边摸鱼强得多。" 妻子的眼睛亮了起来,随即又黯淡下去:"可是场地、教材...... 这些都去哪儿弄呢?"

母亲端着搪瓷杯轻手轻脚地进来,杯里的槐叶茶还冒着热气:"场地就用街道办的大会议室,教授的内容嘛可以是课本知识,也可以是一些课外读物,这些不是重点,主要是能看着孩子们。"

她把杯子放在桌上,瓷釉剥落的地方露出灰白的胎底,那是经年使用留下的痕迹,"我明儿一早就去找余主任,她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头发都愁白了。"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戴上蓝布帽檐的旧帽子准备出门,李向前看见她把那只搪瓷杯小心翼翼地塞进布兜 —— 那是她去街道办喝茶专用的杯子。

街道办的木门 "吱呀" 一声打开时,余主任正在糊防空洞的宣传画,浆糊刷在粗糙的纸上,发出 "唰唰" 的声响,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

"余主任," 母亲把搪瓷杯放在油印机旁,杯底的茶垢厚得能刮下来,"昨儿前街那事儿,咱们得赶紧想个辙了。"

余主任放下刷子,鬓角的白发上还沾着些许浆糊,叹了口气:"我正想找你呢,王大姐前天还说,她儿子跟人打架,把邻居家的玻璃都砸了。"

两人蹲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母亲用捡来的煤块在地上划着草图:"这儿摆上几排课桌,那儿生个小煤炉取暖。"

余主任翻出一叠旧报纸,手指在上面点来点去:"教师就发动志愿者,高中生也行,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她们佝偻的背上投下重叠的影子,像极了西合院老槐树下盘根错节的树根。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