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周玄衣手持一把寒光闪闪、威风凛凛的陌刀,此刀长约六尺有余,刃口锋利无比,仿佛能够斩断世间一切阻碍。
这陌刀乃是专门为步兵所设计的利器,其威力之大足以将一匹奔腾而来的骏马一刀斩于身下,令人闻风丧胆!
而站在对面的宋镜黎自然也深知周玄衣手中兵器的厉害,她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就在两人如疾风般对冲而至的瞬间,宋镜黎身形一闪,巧妙地侧身避开了周玄衣那气势如虹的正面一击。
此时,一旁观战的人群中传来一阵惊呼:“哎呀呀,神策侯小心啊,这刀剑可是不长眼睛的,您要不还是赶紧认输吧!”然而,宋镜黎却仿若未闻,她的目光依旧紧紧锁定在周玄衣身上。
李凰筹可没傻到要取宋镜黎性命的地步,毕竟她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地知道自已急需宋镜黎手中的钱财、粮食,还有那充足的军需物资。
此时此刻,她背后可是站着整整五万亲军呐,有如此强大的后盾撑腰,她自然是信心满满,底气十足,就连腰板都挺得笔直。
她嘴里吐出的那些貌似关切的言辞,实际上每一句都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讥讽与嘲笑。在场的众人又岂会听不出其中深意?
周玄衣心领神会,得到李凰筹的暗中授意后,出手愈发狠辣无情。
只见她手起刀落,那大刀犹如疾风骤雨般直直劈向宋镜黎,耳畔只听得呼呼作响的破风之声,令人胆寒心惊。
宋镜黎临危不乱,迅速举起横刀奋力抵挡。
然而周玄衣这一击威力实在惊人,宋镜黎不得不侧身擦闪,巧妙地卸掉部分力道,方才勉强接下这凌厉的一刀。
但周玄衣显然不想给对手丝毫喘息之机,紧接着又是一轮猛攻,他将长刀紧贴地面向前猛压过去,试图一举制敌。
宋镜黎见状不敢怠慢,身形一闪,飞身向后急退数米之遥。
待双脚稳稳蹬住石壁之后,她借力高高跃起,于半空中来了个漂亮的反剪动作。
就在刀身即将贴近周玄衣脖颈之际,她却突然手腕一转,将刀刃瞬间换成刀背,并顺势狠狠拍下,结结实实地砸在了周玄衣的脸颊之上。
周玄衣被这突如其来的重击打得头晕目眩,她下意识地捂住受伤的脸颊,双唇紧抿,脸色阴沉如水,过了好一会儿,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神策侯果然武艺高强,今日一战,是周某技不如人,甘拜下风!”
女人之间,没有什么是一场架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场解决不了,那就两场。
周玄衣还亲自下河捕了鱼赔给宋镜黎。
宋镜黎耐心地向周玄衣传授烤鱼的技巧,甚至将自已从不轻易示人的独门配方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她。
周玄衣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她逐渐掌握了要领,开始动手烤制起美味的鱼儿来。
当第一尾烤鱼新鲜出炉时,周玄衣满心欢喜,竟一时得意忘形起来。她想都没想,便将这烤得外焦里嫩、香气四溢的鱼儿递给了宋镜黎,希望她能率先品尝到自已亲手制作的美食。
然而此刻,她却完全忽略了帐篷之中还有一个“活祖宗”正因为无人问津而愤恨不已,甚至疯狂地撕扯着手中的书籍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经过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试以及一顿令人难忘的烤鱼盛宴之后,周玄衣对宋镜黎佩服得五体投地。
无论是宋镜黎高超的武艺还是那一手精湛的厨艺,都深深地折服了这位心高气傲的女子。
就这样,这个原本倔强不羁的周玄衣算是彻彻底底地被宋镜黎所征服了。
自通天谷启程以来,一路奔波劳累。
终于,在众人翘首期盼之下,来自江南的大批粮草军需物资顺利抵达。
这无疑给军队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让战士们士气大振。
此时,站在北长坡之上的宋镜黎威风凛凛。
只见她身着黑金相间的厚重铠甲,英姿飒爽;胯下骑着一匹产自西域的黑色骏马,昂首挺胸;腰间则佩戴着一把锋利无比的横刀和一柄做工精美的匕首,更显其威武不凡之姿。
她手握着那张详细标注着姜国地域情况的图纸,目光如炬,一路北上的作战计划正在悄然形成。
宋镜黎摸了摸腰间的匕首,匕首是临出发前,蓝砚尘送的,胸口的护身符是赵九歌送的,臂缚是顾清欢一针一线缝制的,还有祁奚送的驱虫的香膏以及一对护膝,还有巴彦宏映送的香吻一个。
谁能想到,临行前一晚,巴彦宏映突然对她表白,说是不计前嫌愿意嫁给她为夫郎,前提条件就是,以后他要做最受宠的那一个。
宋镜黎抱臂笑他:“没长大的小屁孩儿,少学大人说话。”
结果换来的除了巴彦宏映的白眼,还有十分突然的一个香吻,以及他的‘抱腹’(约等于肚兜)。
周玄衣轻拍马背,驱使胯下骏马缓缓向前行去。她那略显粗糙的手指落在那张泛黄且有些磨损的地域图上,轻轻地点了几点。
"阿黎啊,你看这前方不远之处便是邓州城了。据我所知,那守城之人乃是一个名叫费延的耄耋老婆子。听闻就在前几日,她已然命人替自已打造好了一口棺材,并立誓定要与那些叛军同生共死、共存亡呐!"周玄衣眉头微皱,长叹一声说道。
紧接着,她又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地道:"唉……那郑春风如今掌控着熙昭帝,对外宣称有人将会假借护送太女返回京都之名发动叛乱。如此一来,咱们现今可是万万不能再以此作为借口行事喽。毕竟其余众人皆不相信太女身处此地,况且,更为棘手的是,那郑春风还特意找了个冒牌货充作假太女安置在了京城之中。所以呀,若想兵不血刃地一路向北挺进,怕是难如登天咯!"
周玄衣分析的头头是道,宋镜黎只觉得她说对了一点,她们是没办法兵不血刃的杀到京城,可她能让天下人都相信,她们这是一支义军,是为了清君侧,是顺应天命而为的军队。
天下苦宦官作乱久矣,天下百姓目不识丁,但是她们认死理,谁让她们过上好日子,谁……就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