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乃是连接内地与阳关的咽喉要冲、军事重地,对于任何一支企图有所作为的义军而言,此地都是必须夺取的战略目标。
年逾五旬的贾延,双鬓已然斑白如霜雪。此刻,她手握一杆寒光闪闪的长枪,静静地端坐于城墙之上。那身朝廷赏赐给她的明光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仿佛诉说着曾经的荣耀与沧桑。然而如今,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却只是神情木然地呆望着远方,目光空洞而迷茫。
在她的身后,聚集着众多的亲族之人。有与她相濡以沫多年的夫郎,有孝顺乖巧的女儿们,还有年幼可爱的孙辈孩子们。她们默默地陪伴在贾延身旁,脸上同样写满了忧虑与不安。
身披麻衣、头戴孝布的女儿和孙辈们紧紧守护着一口空荡荡的棺材,尽管其中并未安放逝者,但她们依然坚定不移地站立在贾延身后,用自已柔弱的身躯给予她无声的支持。
由于锦衣卫的肆意横行、强征暴敛,城中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许多人因饥饿而死去,街头巷尾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甚至连守城的军队也难以幸免,每日所食不过是稀薄的米汤,其中还混杂着发霉变质的豆子。
至于配菜,则只有散发着恶臭的咸菜,这便是他们一整天维持生命的主要食物来源。
忽然之间,贾延那紧闭许久的双眸,如同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缓缓地开启了。她那原本应清澈明亮的眼睛,如今已变得苍老而浑浊,但就在这双眼中,此刻却闪烁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光芒。只见她的嘴角轻轻上扬,勾勒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那笑容之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喜悦,仿佛她等待已久的事情终于要实现了一般。
"她来了,她终于来了。" 贾延轻声呢喃道,那语气充满了欣慰与期待。然而,站在她身后的族人们听闻此言,哭声却是愈发悲切起来。尤其是她那年幼可爱的小孙女,更是泣不成声,迈着踉跄的脚步扑到贾延身前,紧紧抱住了她的双腿,哭喊着说道:"阿姥,我不让你死,我不让你死啊!"
贾延的眼眶瞬间了,泪水在她那满是皱纹的脸颊上滑落。她何尝不想活下去呢?她也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已能够过上那种含饴弄孙、安享天伦之乐的晚年生活。可是,自从她肩负起守卫邓州这座城池的重任之后,她的命运便已然和邓州紧密相连,再也无法分割开来。
贾延强忍着内心的悲痛,艰难地站起身来,一步一步登上了那高高的城楼。她那略显佝偻的身躯在风中显得有些单薄,但她的步伐却异常坚定。当她终于登上高台时,面对着城内密密麻麻的百姓,她用力地挥动着双臂,大声呼喊着:
"邓州的子民们啊!本官在此镇守邓州已有三十余个年头了。毫不夸张地说,你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是在我的眼皮子底下一点点长大的。" 说到此处,贾延不禁停顿了一下,抬起头望向天空。此时,细密的雨丝正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轻轻地打在她的脸上。她微微仰起头,想要将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硬生生憋回去。
"孩子们,请你们一定要记住,待到城门打开之时,千万不要试图去抵抗,万万不可与那些义军发生任何冲突。只有先保住自已宝贵的生命,我们才会拥有未来,拥有希望!" 贾延的声音虽然因为岁月的侵蚀而变得沙哑低沉,但此时此刻,在这风雨交加的城楼上,她的话语却如同那古老山寺中的悠扬钟声一般,穿透了层层雨幕,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那声音既苍老又沉稳,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深深地烙印在众人的心头。
“守城大人,我们不怕死,叛军敢进来,我们就跟她们拼命。”
城下百姓有义愤填膺者,紧握拳头呐喊。
“百姓们!”贾延沉声高呼。
这时,城外响起了起战的号角和战鼓。
“你们听着,我贾延在此托孤,我贾氏只留下幼童夫孺烦请各位帮忙照顾一二。”
话说到这里,贾氏成年女子皆脱下孝衣露出里面的铠甲,陆续的从兵器库里取出刀剑……
探子说城里守军不过两万,缺衣少食已经数月,今年大旱,田间地头的粮食颗粒无收,百姓们靠着邓州存粮度过了两个月,可后来贾延变卖完家产得来的粮食仅仅是供军队撑到了现在。
百姓们把附近的草根树皮观音土,能吃的都吃了。
宋镜黎率领五百精兵在城下叫阵,目的就是为了一探虚实。
城门一开,老当益壮的贾延率先走了出来,她没有马。
她身后也没有守军跟来,而是三百多贾氏族人跟在了她身后,她们每一个人都视死如归。
宋镜黎不免有些动容,胭脂提醒:
“少主,小心有诈。”
这时,贾延将银枪往地上一顿,高声道:
“在下守城贾延,阁下是哪位啊?”
宋镜黎翻身下马,拱手:
“晚辈江南宋氏镜黎。”
端庄有礼,气度不凡,这宋镜黎果然和传闻中的一样,是少年英才。
贾延暗暗点了点头。
可战场上,立场不同,她们之间只能一战。
“神策侯,陛下待你不薄,你为了不进京谢恩,假装失踪,回来之后还企图叛变,你可知这是死罪。”
贾延声如洪钟,阵前叫道:
“来吧,我贾氏一族定不会让你轻易攻入城中。”
宋镜黎微微闭上眼,竖起两指微微朝前一点,数百支羽箭从义军手中的八射弩中射了出去。
漫天黄沙被大风卷起,在战鼓声中,贾氏一族已经全部中箭倒下。
夕阳西下,余晖如血般染红了半边天空。傍晚时分,义军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涌入城门,气势磅礴,锐不可当。守城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强大攻势,竟然未作丝毫抵抗便选择了屈服投降。一时间,整座城池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之中。
城内的百姓们眼睁睁地看着义军长驱直入,心中虽然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但却迫于形势只能敢怒不敢言。他们默默地站在街道两旁,眼神中透露出无奈和恐惧。
而在人群之中,有一道身影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宋镜黎,只见她一身戎装,英姿飒爽。此刻,她只是淡漠地收回视线,仿佛眼前发生的一切都与她无关。然而,她那冰冷的目光却直直地凝视着前方,毫无畏惧之色。
宋镜黎双腿紧紧夹住马腹,腰背挺得笔直,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山峰。她手中紧握着缰绳,驾驭着胯下骏马稳步前行。马蹄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发出清脆而有力的声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她坚定的决心。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踏上了这条充满艰险的道路,那么无论前面等待着怎样的艰难险阻,她都绝不会退缩半步。